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方法的尝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15394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方法的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方法的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方法的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方法的尝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方法的尝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方法的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方法的尝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方法的尝试当今高考文综地理学科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方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考查要求,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高三地理总复习的难度增大。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通常将高三地理总复习大致分为基础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强化训练、回归课本(学生自学为主)等四个阶段,其中组织专题复习是总复习的关键。专题复习应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注意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考查学习方法、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地理认识”(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亚南语)这一新思路。在专题复习中,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这既体现出地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与高考文综地理学科命题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笔者于2008年担任高三教学工作,在确定专题复习之“专题”时,坚持“基础性原则、能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即从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能力上的针对性训练、应用上的举一反三、答题技能上的方法指导等四个方面考虑。经过比较筛选,确定十三个专题进行复习:经纬网图的四类问题;地球运动规律及应用;地理图像的判读与综合分析;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自然地理事象的运动和分布;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类型的综合判读;人口与城市问题;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3、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地理空间定位的方法与技巧;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比较与描述;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照搬,更多的是依赖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专题复习法中我尝试着 “读、讲、练、评” 四个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瞄准高考命题的价值取向,紧扣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立足教材,保证专题复习课的质量。一、读1、读与专题相关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课前阅读与专题相关联的教材内容,是温故知新,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是提高分析说明综合能力的关键,为防止学生在答题时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胡编乱造、不着边际的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

4、生读教材,让学生明白高考地理无论怎样突出能力,试题无论怎样千变万化,但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归,以教材为依据”不会变(必须紧扣考纲),“题在课外,理在书中”不会变(必须瞄准这一高考命题的价值取向),切勿因高考侧重对能力的考查,而偏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如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40题第(3)小题“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第(4)小题“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图直接来自于九年级地理课本插图,两题都直接考查书本知识,就是最有力的明证,可见读教材不可忽视。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列出与专题相关的编目或条目,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出示设计好的相关思考题

5、,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归纳提练出其核心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通过课前阅读,既巩固了第一轮复习的成果,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提取信息的能力。2、读专题复习学案。引导学生课堂上阅读专题复习学案,是学生学会提纲挈领迅速生成能力的保证。专题复习对于教师来说没有现成的方案,对于学生来说也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为使学生搞好专题复习,做到有的放矢,多年来,在组织专题复习过程中,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全体成员发挥集体的智慧,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分专题编写专题复习学案,印发给每位学生,作为学生专题复习的蓝本,供学生上课时使用。学生可以边听讲、边看提纲和学案,做到手中有学案,

6、心中不惊慌。二、讲1、讲授主干知识纵观近几年的文综试题,总体平和朴实,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如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的主干知识:第12题中国的农业地域及农业区位变化;第34题中国的人口地域、人口结构及人口数量的变化;第57题中国三大产业重心空间转移;第811题地球运动、晨昏线特征、昼夜长短计算;第36题刚果河流域的地貌、气候、水文;第39题中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可以看出,试题紧抓气候、河流、地貌、农业及城市区位、人口结构及特征等主干知识,没有脱离教材实际,面对这样的试题,学生可以从容应对,安心答题。专题复习综合性强,容量大,学生往

7、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应指导学生找到一条合理的线索,把零散知识进行整理、连接、综合、归类,围绕这条线索拓展延伸形成一串知识链。简言之,六个字:“抓主干,理脉络”。教师应分析整理课本知识,将主干知识融合到以上的十三个专题中去讲解,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复习“地理图像的判读与综合分析专题”之“等值线的综合运用专题”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与体系。(1)基本特点:等值线图主要反映某一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常见的等值线类型有等高(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震线、等pH值线等

8、,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又出现了等潜水位线图、等时线图等新颖的等值线图。等值线图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变化是有规律的;同一幅等值线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差为定值或零;同一幅等值线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等高线图中的陡崖除外);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上因受图幅限制,等值线不一定闭合;等值线的数值、走向、疏密程度、弯曲形状等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2)判读方法:综观历年高考地理试题,高考对等值线图考查的要点可归纳如下:判读等值线图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图中的低值或

9、高值中心、低值槽线或高值脊线的变化规律,并能分析其成因。判读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是:根据题干指向或等值线图,确定等值线图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如气温、降水、气压、海拔、海水盐度等;判断等值线的走向、疏密程度、弯曲特点、闭合中心等所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变化规律,在图中找出低值或高值中心、低值区或高值区、低值槽线或高值脊线;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分析其成因;根据等值线图所反映的基本规律,在生产生活实际中进行运用。(3)判读要点:等高(深)线:判断地貌类型;判断坡度;计算陡崖高度;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确定交通线的线路;确定工业区和农业区的区位;绘制地形剖面图。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判断温差;判断洋流的流向和

10、性质;判断海陆分布;判断季节;判断气压和地势。等压线:判断高压脊(线)、低压槽(线)和鞍部;判断风向;判断风力大小;判断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状况;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季节。等盐度线: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影响等盐度线分布及弯曲的主要因素;判断船只吃水深度;判断密度流流向;根据盐度高低变化判断季节。等太阳辐射量线: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所处纬度、天气状况、地形地势等;中国年内太阳辐射总量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等降水量线: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原因;判断影响等降水量线走向的因素等太阳高度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及计算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计算太阳高度角(4)综合运用:等高线图的判读和综合运用:气温垂直

11、差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温递减率为61000米。降水垂直差异: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较少。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较高。河流流向: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山谷易发育河流。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农业布局:陡坡发展林业和畜牧业,缓坡开辟梯田(坡度小于25),平原发展耕作业。铁路公路选线:应尽量利用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等有利地形和地质坚固地区。水库坝址:宜选择河谷、山谷地形区或呈“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确保有较大库容量和集水面积,坝址位于水库出口(峡谷)处。输水线路:应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自流。气象站选址:建在地

12、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选址: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等温线图的判读和综合运用:分析洋流性质: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暖流;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寒流;洋流流向均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一致。分析海陆分布: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大陆(夏季大陆气温高),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海洋(夏季海洋气温低);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大陆(冬季大陆气温低)。分析冬夏季节: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或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夏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或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冬季。分析地势高低:位于相同纬度陆地上的两地,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温度高、地势低;等温线向

13、低纬度凸出温度低、地势高。2、讲授复习方法当今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尤其是主观题的设计,都是以热点材料为背景,然后进行设问,侧重考查学生对书本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试题灵活、多变,但“材料在外,答案在内”,2007年高考全国卷文综的地理题印证了这句话。如第36题第(2)小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从其答案组织看,主要就是来自于书本“工业的区位选择”这部分知识的迁移和变换,第(1)小题“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则直接考查书本的重要原理的运用;第37题第(4)小题“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

14、水量的原因”,没有设置审题的障碍,更是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是考查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地形原因)。因此要提高主观题的得分,除了要熟练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之外,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有效迁移。鉴于此,我们在专题复习时,注意当前的地理高考“考查适应时代发展、现实需求的地理学科能力和价值观的功能不断增强”这一根本价值取向,一要帮助学生找到分析问题的切入角度,引导学生学会针对重要问题分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学会对每个专题问题,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观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如在“地理空间定位的方法与技巧”专题复习时,指导学生运用地球仪中的经纬网知识(经纬网定位法)、世界地理

15、中的海陆位置和大陆轮廓知识(海陆位置定位法、大陆轮廓定位法)、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知识(地理景观定位法)、综合地理要素及相互关系(综合定位法),对地理空间定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巩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又做到理念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二要向学生讲清楚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个专题,复习时要注意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注意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高考试题一般都不仅仅是考查某一个专题,而是把几个专题揉合在一起进行命题考查。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第36题三峡地区一题,选取了一个国家重大工程三峡工程所在的区域,图形方面则选取了学生没接触过的的反映冻害程度的等值线图,设问涵盖了地形

16、、气候、水文、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总之,适当讲授方法方能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适应高考要求。三、练众所周知,课堂练习是消化、巩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练习,可以达到总结、巩固、深化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迅速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纲对学生提出的“四大能力”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专题训练。1、精心选题在备课时,要精心选题,这是搞好能力训练的前提。针对不同专题,应紧扣教材的重点和社会的焦点、热点,不仅选择那些与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密切联系的重大地理事件(如2008年初的南方冻雪灾害事件)、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