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14735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41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标准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标准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标准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标准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施工方案】内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标准施工方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XXXXXXXXXXXX工程模板内支撑体系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单位:XXXXXX建筑工程 编 制 人: 审 核 人:编制日期:二0一五年九月目 录1、工程概况12、编制依据13、脚手架材料选择和质量规定14、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的一般规定45、施工准备76、主要施工方法87、计算书91、工程概况本工程XXXXXXXX投资建设,XXXXXXXXX设计院设计,由XXXXX监理进行工程监理,XXXX建筑工程组织施工。建设地点:XXXXXXX,工程名称:XXXXXX,总建筑面积2516。02,结构框剪结构

2、,建筑安全等级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物总高度为15。3m。2、编制依据2。1 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2.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2.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1)2。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2.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2.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7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3、脚手架材料选择和质量规定结合本工程结构特点以及钢管刚度好

3、、强度高的优点,本工程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选材方面需遵循以下原则:3.1钢管3。1。1脚手架钢管使用租赁钢管.3.1.2钢管应为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钢,其力学性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89)中Q235A钢的规定。3。1。3钢管的截面尺寸为外径48mm,壁厚3。5mm。用于立杆、大横杆、剪刀撑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为46m。3。1。4钢管质量的检验要求(1) 钢管的外观质量检验应按下表进行钢管质量检验要求项次检查项目验收要求新管1产品质量合格证必须具备2钢管材质证明书3表面质量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4外径,壁厚偏差0.50mm,0。35mm5

4、端面应平整,端面切斜的偏差1.70mm6防锈处理必须进行防锈处理,度锌或刷防锈漆旧管7钢管锈蚀程度应每年检查一次管壁上锈蚀的深度,不得超过0.50mm8其它项目同新管项次3、4、5同新管3、4、5(2)钢管应无裂纹,两端面应平整,严禁打孔.3。2扣件3.2。1、应使用与钢管管径相配合的、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的可锻铸铁扣件。3。2。2、技术要求(1)扣件应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可锻铸铁制作。(2)铸铁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缩松、砂眼或其它影响使用的铸铁缺陷;并应将影响外观质量的粘砂、披缝、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3)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4

5、)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不小于1mm。(5)当扣件紧夹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6)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3。2.3、扣件质量的检验要求(1)扣件质量应按下表进行检验扣件质量检验要求项次检查项目要求新扣件1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专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必须具备2表面质量及性能应符合技术要求(2)(6)的规定3螺栓不得滑丝旧扣件4同新扣件的项次2、33。2施工部署根据本工程的总体施工部署,脚手架在基础回填夯实后开始搭设,顶板混凝土浇筑完后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拆除。3.3材料计划本工程搭设模板支撑体系需用材料见下表:名称规格数量钢管48,3。5mm

6、30t扣件直角、对接、旋转4000个4、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的一般规定4.1模板支撑脚手架的搭设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1、搭设场地应平整,立杆下面需垫木垫板。2、在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脚手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3、脚手架的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照以下规定程序进行:1)按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设置底座或标定立杆位置.2)脚手架从下至上垂直全面搭设。3)应按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向扫地杆连接固定,然后装设第 l步的纵向和横向平杆,随校正立杆垂直之后予以固定,并按此要求继续向上搭设.4、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一起及时设置.5、工人在架

7、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宜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予临时固定。工人必须戴安全帽和佩挂安全带.不得单人进行装设较重杆配件和其它易发生失衡、脱手、碰撞、滑跌等不安全的作业。6、在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构架设计、减少杆配件设置和对立杆纵距作100mm的构架尺寸放大。确有实际情况,需要对构架作调整和改变时,应提交技术主管人员解决。4.2模板支撑脚手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规定:1、首先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进场钢管、扣件符合钢管扣件质量检验要求。2、,模板支撑脚手架的验收标准规定l)构架结构符合前述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个别部位的尺寸变化应在允许的调整范围之内。2)节点的连接可靠,其中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矩达

8、到40-60NM。3)钢脚手架立杆垂直度应1/300,且应同时控制其最大垂直偏差值: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50mm。4)纵向钢平杆的水平偏差应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值不大于50mm。5)作业层铺板、安全防护措施等需符合上述的要求.3、脚手架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以下规定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1)搭设完毕后2)连续使用达到6个月;3)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再重新使用之前;4)在遭受暴风、大雨、大雪、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5)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4。3模板支撑脚手架的拆除规定4。3。1人员准备现场准备经过培

9、训的、有高层脚手架施工经验的、持有架工特殊工种上岗证的操作工人.人数约需12人。专职安全员2人,安全临界员1人。4。3.2工具准备安全带12付,六角扳手12把4。3.3施工条件准备模板支撑体系拆除前应具备如下条件:。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设计强度100%。.架体底部及周边材料清理干净,无任何材料、设备。.周边围设安全警戒区的栏杆搭设完毕.4。3。3、操作要点1)模板支撑的拆除作业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逐层拆除,不容许上、下两层同时拆除。依次拆除剪刀撑、大横杆、立杆。2)拆除过程中应将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3)拆下的杆配件由人工传递至地面,严禁向下抛掷。4

10、)在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4.3.4、安全措施1)上架时作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不得穿硬底鞋等。2)不得酒后上架,不得疲劳作业。3)不得抛接各种材料、工具、垃圾等物品。4)如遇大风、大雨天气应停止拆除作业。5、施工准备5。1 作业准备5。1 劳动力准备: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经过按国家标准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5。2 材料准备:按照工程进度的实际要求购进钢管、扣件、木脚手板、安全网等材料,其材质的要求必须满足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5。3 技术准备: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应熟悉规范要求,根据方案

11、要求向施工班组做出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6、主要施工方法 6.1材料准备及检查 地基处理 定位放线 竖立杆 扫地杆(先纵后横,横在纵下) 第一步横杆第一步纵杆 第X步横杆第X步纵杆(先纵后横,横在纵上) 按设计设置剪刀撑 6.2 脚手架纵距为1米,横距1米,步距1。5米。剪刀撑沿纵向通常满高连续设置。每根立杆底部设置面积0.15 m2的木垫板,垫板宽度20cm,厚度50mm,垫板的垫设方向一致。6.3 一般要求6.3.1 立杆均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

12、的13。6。3。2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并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小于纵距的13,纵向水平杆应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位固定。6.3。3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设置在纵向水平杆上,主节点处两直角扣件的中心距离小于150mm.6.3。4 剪刀撑连接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采用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扣件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7、

13、计算书7.1、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1)梁模板基本参数 梁截面宽度 B=200mm, 梁截面高度 H=700mm, H方向对拉螺栓1道,对拉螺栓直径12mm, 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400mm。 梁模板使用的方木截面50100mm, 梁模板截面侧面方木距离300mm。 梁底支撑小横杆间距1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2)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模板自重 = 0。340kN/m2; 钢筋自重 = 1.500kN/m3;

14、 混凝土自重 = 24。0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800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3。550kN/m2 倒混凝土时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