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14719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资料,仅供参考,下载后可编辑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1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怎样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开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喧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装扮得整整齐齐,

2、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着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外公一个,外婆一个我满载而归,手中十几个大红包。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足,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

3、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予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将来的祝福。为了更充分地呈现这种向往和祝福,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2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进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

4、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 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盛。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慧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时机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 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

5、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盛。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逐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3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依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黎明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

6、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假如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马上发觉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桔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存着贴门神的习惯。

7、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奇妙的禀性和非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久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预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静。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

8、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4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预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答复。“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

9、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逐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倒霉!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

10、!”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许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如同是一种乐趣,只要欢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欢乐,万事如意! 2022春节习俗作文600字左右5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过年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要进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

11、内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儿过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阵阵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吃过早饭,全家人忙着杀鸡,杀鸭,预备年夜饭。最有趣的是公鸡去毛之后,唯独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怀着好奇的心情便去问奶奶:“奶奶,为什么要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说:“这三根羽毛象征着人们桔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这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 奶奶又说:“把这只鸡放进盆里,再加上一根大葱端着去庙里祭拜,许上愿望,盼望来年的牲畜能够更加兴盛

12、。”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寿糕,爸爸在一旁帮助碌着,并不断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摆上一个“寿”字,这才知道这是为外公祝寿预备的。 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这种饺子的原料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饺子必须要包甜的或咸的陷,放在锅里炸后才能吃,吃在嘴里弹力十足,有嚼劲,回味无穷。 吃完饺子,过了一会儿,一颗烟花飞向空中,瞬间爆炸,那爆炸的烟花如同是一朵漂亮的莲花在空中展开的花瓣。看着这些漂亮的烟花,我也不由自主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要喝糖水,我便去问爸爸:“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为什么总要喝糖水?”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让亲朋好友之间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们快欢乐乐的过新年。” 这次回老家收获很大,因为我了解了许多习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欢乐。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