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14667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细微之处见精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谈人物的细节描写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目标: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2、重点: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3、难点:理解细节分解和放大的方法二、教学构想 我们在写身边事,抒真实情,讲平常理的时候总希望能给读者较为深刻的阅读印象,于是捕捉细节,打造细节,给自己的文章留下深刻的感人印记成了我们学生的共同选择。而学生在细节描写上存在欠缺,本课力图通过探讨人物的细节描写,希望给学生一些较为实用的描写细节的方法。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三处有关眼睛的细节描写,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三处眼睛描写的妙处。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鲁迅祝福)

2、明确:第二段仅写眼睛的“间或一轮”,一个小细节就写出了祥林嫂在临死之前内心的巨大悲哀。鲁迅谈到自己写作经验时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人物极为细小的部分,但努力挖掘却能见出人物的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几种相对实用的细节描写(板书)的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描写人物有所帮助。 (二)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A、对细节进行分解下面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非常精妙的细节描写的文字。出示课件一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欧也妮葛朗台节选)提问:这一小段描写文字,你认为有何妙处?据注解,我们知道“老头儿”究竟有多老?明确:学生会抓住一纵、一扑

3、,从而告诉老师,老头儿身手敏捷、迅猛。老师接过话题,问,据注解,“老头儿”究竟有多老?说原来老头儿在非常之境变成了非常之人,这都是金钱赋予他神奇的力量,把他变成了超人。作者为了描摹其非常之举,对他攫取金子的举动进行了动作分解(板书),先是分解出“一纵”这个动作,我们看到老头儿积蓄起了平生所有力气,然后分解出“一扑”这个动作,为了具体描摹这“一扑”这个动作,作者进行了放大,说他如同老虎扑向熟睡的婴儿一般。极为准确传神的勾勒出了一位见钱眼开,对金钱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 我们再来看一段细节描写。出示课件二在昏黄的灯光下,父亲仿佛是一尊未完成的泥塑,头发和眉毛上的土被雪润得湿湿的,过去曾湛蓝的中山服

4、,现在已经褪色得不成样子了,而且被里面的棉袄撑得鼓鼓的,雪在鞋的边沿上开始消融,连同泥土一块渗到地上,留下两个鞋底形状的泥圈儿。(冬季里的父亲节选)提问:这段话写父亲雪夜回家时的外貌,是一个精妙的细节描写,(选一学生进行朗读)请其他同学分析其精妙在何处?明确:为了描摹父亲雪夜回家时的外貌,作者先将其整体描摹成一尊未完成的泥塑。然后,抓住这尊泥塑上的几处细节进行分解:分解出了父亲那被雪润湿的头发和眉毛;分解出了被棉袄撑得鼓鼓的已经严重褪色的中山服;以及分解出了沾满积雪的鞋子。更妙的是:还进一步分解到了父亲鞋子“边沿上”开始融化的雪,地上印下“两个鞋底形状的泥圈儿”, 描写一下子深了一层,呈现出强

5、烈的现场感,准确传神地表现了父亲雪夜晚归的艰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示课件三小结:由此看来,为了准确传神地描写人物,我们可以运用白描的手法对表现人物的细节进行分解,如果细节是一个静态的画面,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点进行简笔描摹;如果细节是一个动作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一连串细微动作,运用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句子,最为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来传达人物的精神风貌。(齐读慢慢感悟)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告诫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他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出示课件四练笔一:运用细节分解的方法对下面场

6、景中的人物进行细节描写。 场景中的人物:得知试卷分数的我(用分解的方法写出得知分数后, 我的一连串动作;或者分解出我得知分数后的若干表情) 要求:100字以内,时间4分钟。分成两组,相互品评。出示课件五范文展示一就在那时,祈祷好像都无济于事了,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席卷而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终于,试卷静静地反躺到我的课桌上了。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7”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78,可怜的“7

7、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B、对细节进行放大出示课件六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一首简单而又美丽的小诗,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其他听诗的同学感受诗人是怎样描摹女郎的娇羞之态的?沙扬娜拉致日本女郎 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明确:诗的开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将少女“温柔低头”的这一动作进行放大,将其比喻成“不胜凉风吹拂而左右摇摆的水莲花”,让读者读来不知是写人?还是写花?抑或花就是人,人就是花?虽已分不清,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莲花的香气一样。临别时美貌女子的娇羞神态,特别是

8、那一低头的温柔,让人醉在心里,也碎在心里。下面我们来看宝黛初次相会之时,宝玉眼中描绘黛玉的两句话。出示课件七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进贾府节选)提问:无疑,林黛玉是一位绝艳的美女,是红楼中哭得最美的女性,居于“群芳之首”。在这里作者曹雪芹是怎么样描摹黛玉的风流态度的?明确:抓住了黛玉最典型的两个细节即“闲静之态”和“行动之态”,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放大,将其“闲静之态”放大比喻成照水的姣花,让人见出其沉鱼落雁之美;将其“行动之态”放大比喻成扶风的弱柳,让人见出其娇弱可人之貌。一下子就让人记住了这样一位超凡脱俗的神仙妹妹。出示课件八小结:由此看来,为了准确传神地描写人物,我们还

9、可以通过工笔细描的笔法,对那些被分解出来的最能触动人心的细节进行单独渲染放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最为准确传神的一个句子,最为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来传达人物的精神风貌。出示课件九练笔二:运用细节放大的方法对下列情形中的人物进行细节描写。 所处情形中的人物:回眸一笑的她(主要运用修辞的方法对她回眸 一笑的细节进行放大) 要求:50字以内,时间3分钟。分成两组,相互品评。出示课件十范文展示二是谁这么嚣张?仔细一看,一张不算宽大的脸,肉乎乎的,堆满了笑,那笑靥好似盛开在雨后的格桑花;嘴咧开露出不多不少六颗白牙,最中间的那颗还斜倚着身子如同才栽种不久的大蒜,仿佛在和你打着招呼;眉毛和眼睛几乎成了互相平行的两条平滑的曲线,下面的那条线上还隐约闪着光;那弯弯的眼角泛起一道道波纹,好似平静的湖面激起的阵阵涟漪。定睛看去,原来是她呀! (三)总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两种对人物细节进行分解和放大的方法,具体到我们的写作实践当中,是可以综合运用,灵活取舍的。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写作有所启发。附: 板书设计 分 解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 放 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