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信息技术下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146281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信息技术下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落实信息技术下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落实信息技术下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落实信息技术下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落实信息技术下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信息技术下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信息技术下乡,改变农村教学风貌 【 论文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给中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学习天地,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境界。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学习阶段的一项重要课程,然而,广大农村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学校甚至只作为“课表”课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也加剧了与城市教育的对比及与现代信息化的脱轨。本文根据调查,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更是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

2、时代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变。因此,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范畴,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给中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学习天地,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境界。信息技术目前已在各个学校里广泛使用,我认为主要在如下方面有所体现:1、增强趣味性。 以前的课堂主要靠老师一言堂,枯燥无味单调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学生对所讲的知识点充满兴趣。2、增强直观性。 对于所讲的知识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可以直接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学生往往听着听着就瞌睡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使抽

3、象变得更为具体直观。3、增强互动性。 没有信息技术的应用课堂变得比较生硬,师生互动效果比较差劲。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像催化剂,师生在它的作用下变得活跃起来了,打破了以前课堂的僵化。 4、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前制卷子用手写速度非常慢。现在用电子档案出一份卷子非常快。常用的软件有word 软件。制表格用excel软件。讲课可用powerpoint幻灯片。确实带来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作用非常大。一代伟人江泽民曾说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5、极大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与信息接触面。农农村的孩子大多数家庭比较贫困,不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得的更好

4、的教育环境,对外面的世界也很少接触,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积大的受到限制。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更加只管,开拓面更广,为孩子了解世界掌握更多知识提供了平台。而信息技术课程让孩子了解电脑知识,让孩子进一步的靠近现代化教育。然而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和城市教育相比较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直接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巨大的阻力。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片面看待信息技术教育。 (1)领导不重视。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少,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同

5、起来,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打字、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它将是下一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认为信息技术离他们还很远,不够重视;有的校领导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是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的根源,会使学生变坏,干脆一棒子打死,不开信息技术课。(2)教师的学习观念陈旧,积极性不高。教师队伍中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主要是部分中老年教师。任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信息技术专业的培训,仅有基本的电脑常识,还不具备教学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别说进行信息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不作为中、高考考试科目,也就没有

6、人去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好上坏一个样。(3)学生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生是既好奇又充满求知欲的。然而学校不能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广大学生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只是在街头巷尾的网吧产生了第一认识:“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就是上网,就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娱乐的。2、学校教育设备少,硬件设施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投入高损耗课,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由于资金的限制,农村微机室现状是:计算机数量不多,大部分学校仅有一间利用“农远工程”建立的只有30台电脑的机房,将学生分成两组,还达不到一人一台,开放使用率低,难以保证学生

7、上机时间;乡镇以下的许多小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就缺乏它必备的物质载体,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二、实施方法和对策 1.校领导要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精神。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举行一些公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校方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能够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2、立足校本,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 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

8、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语音座都很少使用,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这两年随着教师计算机考核的开展,情况稍好一点,但是距离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差距还是很大的。在当前计算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农村小学是很难如愿以偿的,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然而,在农村小学,每个教师都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对大多数老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修培训。而培训的内容应选择实用的,诸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

9、INT、EXCEL、IE游览器使用等,特别是农远设备的应用,应对所有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以达到熟练使用农远的程度。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4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电脑知识及操作技能。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难以恒定和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玩,寓教于

10、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收新知识。 现在,一些家长一说起玩电脑游戏,就皱起眉毛,特别反感,总认为玩电脑游戏会荒废学业,尤其禁止孩子玩电脑游戏。其实许多电脑专家一开始学习电脑都是从玩电脑游戏开始的,就是从这里起步学到了丰富的电脑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少年儿童显得更加合适。电脑游戏能给与人知识,使人学习与玩乐之中学到很多东西。学生可以从电脑游戏中去探索,去精通电脑,说不定还会干出一番事业来呢!美国电脑界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就是为了玩三连棋,从编写程序开始,相继编写出DOS、WINDOWS等优秀软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电脑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5、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

11、学生自主学习。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很差,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仅仅靠课堂上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呢?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自学的乐趣。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某一种软件,往往同一各操作目的,可以有多种操作方法完成。而这些教学内容就成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的绝佳内容。6利用现有资源,解决资金缺乏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经费短缺,如果农村小学存在等着国家投入的话,那么必然要耽搁上好几年,积极的做

12、法是:一是寻找外援,积极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社会力量加强对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投入,同时联系市内的各中小学校,了解掌握兄弟学校更新机器的信息,当这些学校进行换代时,低价购买他们换代下来但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这样积少成多,便能暂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挖掘内能,在配置了档次高的机器后,对一些已淘汰的机器进行再次重做、升级,使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物尽其用。 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的阻力。然而落实信息技术下乡,建设农村教育新风貌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着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我们广大教师应迎难而上为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工农村的开展开创出一片美好的蓝天来。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备课会议应该如何开DB/OL.http:/ NewsID=274,2007,10,2. 熊效军.农村微机室何时不再睡觉N.中国教育报,2003-7-4. 2 黎国胜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3月:2223 4 陈振兴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信息技术课质量5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年第4期:4142 6 崔红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7教学实验与仪器,2006年第78期:3435 城乡教育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