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14349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宝鸡市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探索出了以星 级管理为龙头,以“三大工程和两项活动”为载体的长效机 制,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由抓点示范向全面推进的转变, 探索出了具有宝鸡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可以 简单概括为“星级管理 +五大载体 +统筹城乡”。一、突破难题,创新思路,构建星级管理机制 新农村建设开始时, 宝鸡市按照“典型示范、 重点突破” 的思路,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十百千”创建活动(即 10 个 示范村、 100 个重点村、带动 1000 多个村),取得了明显成 效。但同时也暴露出重亮点培育轻全面推进、

2、重基础设施轻 软件环境、重建设轻管理、重依靠政府轻群体主体等一些新 问题、新挑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着手研究科学促进新农村 建设的长效机制问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 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宝鸡实际出发, 结合新时期村治特点,提出了“标准量化、评星定等、因村 施策、多措并举、梯次晋星、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星级 管理体系,并于 XX 年在全市全面实施。通过近三年的探索 实践,强力推进,星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宝鸡市 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特色载体。实行星级管理的方法,简单介绍,就是五步走:第一步:制订星级标准。经过采集、演算,反复推敲, 我们把“生产发展、

3、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民主”五句话分拆为 22 个子项目;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 确定不同的分值,实行千分制。这个分值,我们称为新农村 标准分。根据全市农村平均发展水平, 500 分以下的村为无 星村, 500 分为一星村,每 100 分加一星, 900-1000 分为五 星村。每个星又分成 3 阶,每阶对应一定的分值。第二步:开展评星定等。根据上述标准,市上统一对县 乡村干部进行专门培训,讲解测算标准、方法和要求。先由 各村对照标准逐项采集数据,演算打分,确定新农村建设标 准分(简称“新村标分” ),报乡镇初审,乡镇确认后报县 (区)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审查复核, 核定各村 “新村

4、标分” 和星级, 然后上报市新农办备案。逐村建卡立档,建立新农村建设星 级管理基础信息库。评星定等工作一年进行一次。年初参照 上年度晋星创建和晋星计划执行情况,对各村“新村标分” 和星级进行核定确认,并作为制定下年度晋星创建和晋星计 划的基础。同时对县乡两级也实行星级管理,以辖区内各行 政村“新村标分” 加总后除以行政村总数所得平均分为依据, 划分乡镇、县区星级等次。第三步:制定晋星计划。在评星定等的基础上,制定三 年晋星计划和年度晋星计划,主要包括增分晋星目标、主要 措施、工作重点、联点包抓等内容。一般实行逐级晋星,个 别发展快、增分多的村,也可越级晋星。市上编制三星晋四 星、四星晋五星村的

5、晋星计划;各县区依据市上总体安排, 结合当地实际,安排县区晋星计划,并着力抓好晋星创建工 作;乡镇编制本乡镇晋星计划, 精心组织实施晋星创建工作, 并抓好未列入市、县计划的其他所有村的升级晋星工作;各 村根据县区、乡镇晋星计划,编制村晋星实施计划,明确具 体任务。第四步:推进晋星创建。发挥行政手段的引领和推动作 用,夯实各级星级创建责任;对有升阶晋星任务的村实行领 导联点、部门包抓、企业帮扶、干部驻村、专项资金补助等 措施,包村帮扶;村两委会结合本村实际,组织村民参与制 定本村晋星计划, 确定增分项目, 确保每一分的增长有着落。第五步:实行考核激励。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通过 下发文件、网站发

6、布、张贴公示、媒体发布等形式,及时向 社会公布晋星结果,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市财政在不断加 大“三农”投入的基础上,每年列支 XX 万元专项资金,对 通过晋星创建验收的四星村、五星村给予 5-8 万元以奖代补 资金,五星村由市委、市政府命名授牌。年终对新农村建设 和农民增收先进县区、乡镇、村和市级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三是将村干部报酬与晋星创建结果挂钩,作为确定村干部年 终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二、多措并举 , 打造抓手,搭建新农村建设五大载体 只有一套好机制还不够,还必须有把好机制落到实处的 工作抓手、工作载体。为了把新农村建设各项落到实处,我 们多措并举,形成了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和载体。

7、概 括起来就是“三个工程,两项活动” 。(一)实施“举措到户” 工程,促进农民科学持续增收 农民收入水平是新农村标准中最大分值项目。实施星级管理 一个主要抓手就是推行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把农民 增收政策、信息、技术、服务等落实到每一个农户,解决农 民增收工作最后一棒“掉棒”的问题。按照“三业并举、四 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思路,把所有 农户分为创业型、劳务型、种养型、兼业型、贫困型等不同 类型,坚持“逐户填卡、因户施策、政策到户、分类指导、 配套服务”,实行“一户一卡一策”的办法,把农民增收的 各项措施落实到户、到企业、到经济组织。(二)实施“项目到村”工程,促进基础设

8、施和公共服 务均等化。针对新农村建设多头管理带来的项目分散、重复 建设、力度不大、效益不高等问题,我们启动实施“项目到 村”工程,由市新农办对各部门进村项目进行整合对接,整 理出到村项目 3 大类 23 项,编制印发到村项目明白卡 和项目简介 。各县区按照“统筹协调、各尽其责、分步 实施、绩效考核”的要求,从项目整理、宣传推介、摸底填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五个环节上抓好落实(三)实施“乡村在线”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 按照市上部署,岐山县率先实施“乡村在线”工程。 “乡村 在线”把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乡 情村情等信息送上网,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增强了乡村治 理透明度,

9、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农村工作方式的转变。 今年 7 月开始,我们在全市推广“乡村在线” 。计划今年实 现乡镇和四星、五星村在线,力争XX 年实现“村村在线” 。(四)开展“争先进位”活动,促进县乡村比拼争先。 从 XX 年起,我们在全市县(区) 、乡(镇)、村开展争先进 位活动。市新农办制定了县乡村争先进位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细化分解了目标任务,完成了对全市所有乡镇村社经济社会 发展评估和基础定位排名,使得 12 县区、 137 乡镇和 1729 个村明确了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树立了争先 进位目标,致力于抓项目、促发展、打基础、强后劲、建机 制、增活力,形成了比拼争先、你追我赶的

10、局面。(五)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形成各方联动促进 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从XX年以来,在全市开展了以“带 感情、带政策、带项目,进村、进户、进经济组织,促农民 增收、促晋星创建、促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三进 三促”活动, 动员引导人力、 财力、物力及各类城市资源 “上 山下乡”,反哺农业、支持农村、服务农民。市委、市政府 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四大班子 30 位市级领导联系 30 个晋星 村,95 个市级部门和 35 个企业、 大专院校联村结对帮扶 130 个计划晋星村,XX多名机关干部驻村入户,实现了市级计划 晋星村全覆盖。三、任重道远,更上层楼,统筹城乡再加力 近年来星级管理的实

11、践,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农 民收入大幅增加,乡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社会事业全面发 展,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得到更多 实实在在的好处。大部分村都实现了星级管理目标,五星村 由XX年的21个增加到101个;四星村由125个增加到306 个;无星村由 115 个减少到 5 个。建成四星乡镇(街办) 23 个。全市村均星数由 2.1 颗增加到 2.9 星。实施星级管理,为各级推进新农村建设搭建了平台和载 体,进一步明确了县、 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 使各级组织和干部干事有目标、努力有方向、作为有平台, 较好解决了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在农村发展中的“缺位”问 题。同时,

12、强化了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凸现了党抓 “三农”工作的权威,有利于在统揽全局的前提下,真功实 做,统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制约和束缚着农村发展,要高质量、高水 平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必须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跳出“城 是城,乡是乡”的旧观念,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创建新型城 乡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进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统 筹城乡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瞄准一个目标,创新五项 制度,建造六个一体化。一个目标,即创建新型城乡关系, 人口自由迁徙、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衡覆盖、经济社 会全面发展。五项制度,即户口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 制度、金融服务制度、市场体制机制。六个一体化,即城乡 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社会事业、 城乡劳动就业、城乡社会管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纵深推 进,必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