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140403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教学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教学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教学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教学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指导意见(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

2、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表达。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曰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在语文学习的熏陶感染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三、教学重难点1、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掌握课本中需识记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语气的停顿、感情的把握,为培养学生语感打下基础。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练习概括课文内容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指导学生理解

3、课文主题的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课文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5、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生活中学作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情感真挚,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四、教学策略1、建构“对话型”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由“授受型”向“对话型”转变。为积极建构“对话型”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五个注重,即:注重情境创设,为对话营造氛围;注

4、重朗读感知,为对话夯实基础;注重内外勾连,为对话丰富内涵;注重个性化阅读体验;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文本的不同性质与作用采取不同的对话策略。各主题单元中的选文一般都要求“精读细品,求懂知意”,亦即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在理解内化文本的同时,还要随文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课外古诗词背诵”应强化诵读感知和背诵积累,尽量减少深入细致的分析。“名著推荐与阅读”则不仅要欣赏课本精选的片段,更要以此为引子,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并组织有关交流、汇报活动。2、进行有序的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注意长

5、期训练与课堂训练相结合,日记与大作文相呼应,评讲与指导要落实。具体说来:第一,写作课上要在立意、基本的谋篇布局和文从字顺上下功夫,要学会基本的描写方法和叙述方法,能自然而流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第二,提倡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平素训练时可多写日记、随笔、读后感等,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第三,让文字美起来。新课标倡导大量阅读、吸收、积累,其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输出就是运用。学生通过朗读、咀嚼、品味、体会,将书中典范优美的语言吸收、沉淀、转化、借鉴,对课文语言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仿写、点化、迁移等,逐渐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让表达

6、的思想成熟起来,作文能力最终也就慢慢形成了。3、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内化语文能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语文能力,是教材着力体现的特色。教材每单元都编排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把作文教学纳入活动中进行,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好学生开展好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为学生搭建展示语文能力的平台。如:语文知识与能力竞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等。通过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心理话,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思考和想象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收获自信,取得成功,并掌握运用语

7、文的规律。4、注重学法指导,受渔获益终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针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拥有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是终身受用不尽的。如:自主学习、质疑探究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圈点勾画法,摘抄美词妙语的积累法,善于缩写、扩写、改写、仿写以及养成写随笔札记习惯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五、需注意的问题1、既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又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排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课堂教学中的适时收放、相机导向、就误纠偏、提炼总结、对学生答问的科学点评等。2、既要倡导学生广博阅

8、读,又要注重文本的精细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组织好文本的精细阅读。通过体味词句,领悟内涵,理清思路,分析形象,提炼主题,评价作品等着力培养阅读的基本能力。3、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促进认知的深化。4、注重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性。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六、教学进度表时间教学进度期中1-3单元所有内容,适当补充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相关语文知识;增加

9、“主题学习”相应单元的阅读;完成“课外古诗词背诵”前5首,并适当补充课外优秀诗词美文诵读;推荐并指导阅读繁星春水;有计划地开展对西游记的推荐阅读。指导学生使用硬笔规范书写正楷字。期末结束全册,适当补充词性(数词、量词、代词)、修辞(排比、对偶、反复)等相关语文知识;完成本册对应“主题学习”阅读材料;完成“课外古诗词背诵”全部10首,并适当补充课外优秀诗词美文诵读;推荐并指导阅读伊索寓言;继续有计划地开展对西游记的推荐阅读。指导学生使用硬笔规范书写正楷字,养成规范写字的良好习惯。附: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2、结合语境理

10、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语境品味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2、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解决文章生字的读音、解释。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与探究法、质疑法。教学安排:2课时一、情境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人的童年,想一想,你有哪些经历让你至今依然不忘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带给我们的宝贵的启示。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字词。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耸( )立 峭( )壁 凸( ) 嶙峋( )迂( )回 纳罕( ) 小心翼( )翼 屡(

11、 )次3、解释下列词语耸立: 迂回:屡次: 凝视: 纳罕: 小心翼翼: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组织学生复述课文。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四、探究质疑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3、多角度地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讨论:(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如果“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读了这篇文章,你

12、感悟到了什么?五、精读精练阅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文中能概括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句子2、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心理描写。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3、从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六、拓展提升1、主题阅读2、 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七、布置作业: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理解词语含义。

13、2、根据“研讨与练习三”的要求,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故事:遇险脱险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二、教学目标(一)识字写字方面1、以课后

14、读一读、写一写和课文注解为重点,学生识记并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认真完成语文词语手册上的相关练习,自觉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改正写错字、别字的缺点。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讲解文字知识,让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识记和扩展。3、课后听写,反馈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订正。4、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求每天练字,优秀的进步的予以展览。(二)阅读方面1、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2、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佶屈聱牙,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3、课堂教学方面:抓住关键,简化头绪,关注细节。首先要自主对文本进行细读。其次参考有关鉴赏文章。然后形成自己的见解,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