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13788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局部:概论以下所有容,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高树中的一针疗法从脏腑和经络角度来看,疾病可分为脏腑病和经络病,针灸治病应采用脏腑辩证和经络辩证法,其中脏腑病采取脏腑辩证,头面躯干四肢的经络病症都应采取经络辩证。但无论何种辩证都应与八纲辩证结合以确定治疗原那么。经络辩证首先辩病是在经还是在络,第二要辩在何经或与何经相关。如:坐骨神经痛,我们知道此病症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上,但有些病按这条经去治就是不见好,这时我们要想到还有络的问题,病久或按常规循经针刺不见效者,要看看疼痛部位有无血络,如有血络那么说明病已入络,此时应刺络放血,往往霍然而愈。要辩病是否入络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是看体表是否

2、有络脉细小血管,如有,那么说明病已入络,治要刺络出血。络青那么有寒有痛,络赤那么有热。但要辩清是在何络那么属不易,人有十五络脉,络、浮络更不计其数。再就是辩病在何经了,一:主要是看疼痛的部位都有哪些经经过,是何经经过就是何经的病,如:头痛一病,前头痛属阳明,后头痛属太阳,侧头痛属少阳,巅顶痛属厥阴。一头顶痛患者,一生气头就痛,症属厥阴,治在足厥阴肝经,因为此经行于巅顶,在其原穴太冲针刺用泻法,立效!再之,如果病发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那么根据发病时间也可确定是何经病。二:在病痛周围或沿经络走行路线切、循、按、弹,看看有无疼痛、结节、条索、虚软凹陷,这些反响出现在何经上那么表时是何经之病。如膝关节

3、痛,我们应先在其周围按压,看看哪些地方有疼痛、结节或是络脉大络之血结而不通,是实证,或凹陷虚软虚而脉陷空者,是虚证,针灸治疗时,何经有病就针何经,实用泻虚用补。三:就是找穴位,穴位并不是准确的一个点,书上所言一寸也并非一丝不差就是一寸,而是一个大概位置,我们要在其旁边通过手摸心会,通常相对应的穴位按之会有酸胀痛、快感或阳性反响物,这才是穴位。穴位望诊也是有助于诊治的,如肝俞隆起多见于左侧,那么证属肝火,如肾俞、太溪凹陷,那么肯定有肾虚。如针足三里后针孔凹陷,那么说明胃经气虚,如针几次后针眼渐平复,说明胃气渐复,病情好转。经络辩证应与八纲辩证相结合,具体为:阴证宜灸,阳证宜针,表证浅刺,里证深刺

4、,寒者留之,热者疾之,虚那么补之,实那么泻之。关节对应取穴法一:腕关节与对侧踝关节对应,膝关节与对侧肘关节对应,髋关节与对侧肩关节对应。二:阳经与阳经相对应,阴经与阴经相对应。如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对应,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对应,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相对应,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相对应,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对应。但阴经相对应关系有时不太严格,这时候就要按解剖关系来确定对应关系,把人的四肢想象成动物的四肢触地的姿势,那么:踝与桡骨茎突相对应。如:踝尖下方的照海穴和踝前方的太溪穴处疼痛,此两穴位置都属足少阴经,但其对应压痛点和治疗点就不在腕关节

5、手少阴经上,而在桡骨茎突附近只要四肢有局限性痛点,均可用关节对应取穴法治之,效果远胜于常规针刺疗法。第二局部:疼痛疾病分论第一章:头痛头痛可分为外感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淤血头痛,痰浊头痛。从经络方面看:前头痛为阳明,后头痛为太阳,侧头痛为少阳,巅顶痛为厥阴。一:经前头痛病症描述:经行前头痛,经行后痛自止,痛在太阳穴附近,用穴:头维治法:头维刺血立效,而针刺效果那么不行。分析:女子月事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尤其是冲脉。冲为血海,而冲脉隶于阳明,并足阳明上行,月经前冲脉血海有余,冲脉有热,冲脉血热循阳明上冲于头,头痛乃作,月事下,那么血热下,头痛止。头维是足阳明胃经的最高一个穴位,亦

6、为标穴,又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此病不在气而在血,针刺乃调卫调气,故不效,然刺血以泄其血热,故立效。位置:额角发际直上0.5寸二:肾虚冲气上逆头痛病症描述:此种头痛时作时止,每遇用脑过度或房事后发作或加重,呈昏痛或胀痛或呈搏动感,喜重按,按之稍减。用穴:肓俞治法:针刺分析:肓俞为肾经之穴,又为冲脉所过之处,肚脐深处又为人之元气之所聚,针肓俞能补肾降冲,但本病要治本还是要休息大脑和节制房事,再以补肾中药调之。位置:脐旁0.5寸三:太阳头痛针束骨,足太阳膀胱经之输穴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交际处四:阳明头痛针中脘,任脉穴脐与剑突连线中点五:厥阴头痛针太冲,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于足背第一、二

7、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六:少阳头痛针侠溪,足少阳胆经之荥穴足背4、5趾缝间,跖蹼缘前方赤白肉交际处第二章:眉棱骨痛足太阳膀胱经行于眉头,足阳明胃经行于前额,所以眉棱骨痛有外感和伤之分,因于外感者常伴有外感病症,病在足太阳膀胱经,因于伤者,胃中浊热上升为痛,酒后和食后加重,舌红苔黄,脉滑数,病在足阳明胃经。亦有伤外感均俱者。东垣有专治眉棱骨痛之奇方为:防风、羌活、甘草各9克,酒黄芩3克,亦是取祛风清热降浊之意。以下穴位也往往能收到针入痛止之效。一:昆仑主治:外感眉棱骨痛治法:针刺,一侧疼痛针同侧,双侧疼痛针双侧,提插捻转泻法,治疗时叫患者反复皱眉活动疼处,留针3

8、0分钟,一般立效,如无效,那么属胃火上攻,改针解溪。位置: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外踝最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二:解溪主治:胃经浊热上攻所致眉棱骨痛治法:同昆仑位置:足阳明胃经之穴,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相当于系解鞋带之处。临床上针昆仑和解溪取效的关键有三点:一:辩证要准二:先按现针按是为了确定辩证的正确与否三:必须动针疗法第三章:牙痛牙痛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火牙痛又分为风火、虚火、胃火,虫牙痛龋齿牙痛。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要清胃;牙齿松而痛是虚火,要滋肾。从经络角度看,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所以上牙痛取胃经穴,下牙痛取

9、大肠经穴。一:风火牙痛病症描述:特点是牙痛遇风遇热那么发作或加重,遇寒那么症减,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病症,多见于根尖周炎初期或急性牙髓炎。用穴:翳风分析: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为祛风要穴,治疗风火牙痛直达病所,故针之往往立效。位置:耳垂前方的凹陷中二:胃火牙痛病症描述:特点为牙痛较剧,牙龈红肿,口渴、口臭、尿黄、便结、舌苔黄腻等胃热病症,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用穴:庭分析:庭为足阳明胃经之荥穴,性擅清热,针用泻法,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如遇胃火严重,不效者,加刺下关,颊车等穴。位置:足背二、三趾间缝赤白肉际处三:虚火牙痛病症描述:特点是隐隐作痛,常于午后、夜间或房事后加重,牙

10、龈多不红肿,常出现咬物无力,牙齿松动,牙龈出血,可伴腰酸、口干咽躁、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候。多见于慢性牙周病。用穴:太溪分析: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具有补肾阴降虚火之功。治法:常双侧取穴,用补法。观肾虚之人,太溪穴处往往空虚凹陷,按之虚软,针后针孔也呈凹陷状,随着肾气恢复,针孔渐复。不少病人是下午57时发作,提前针可预防。位置:踝最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四:龋齿牙痛病症描述1、浅龋。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外表粗糙。继而形成外表破坏。邻面龋开场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那么多开场在沟,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

11、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浅龋没有自觉病症。2、中龋。龋蚀已到达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人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病症立即消失。这是因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3、深龋。龋蚀已到达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患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刺激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作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此段来自网络用穴:大杼位置:足太阳膀胱经穴,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穴:偏历分析:治疗各种牙痛,尤其是龋齿,其它穴位不效时,用偏历往往能收效。但凡龋齿牙痛病人在偏

12、历处都有条索状物和明显压痛,往往指压就有效。位置:手阳明大肠经穴,前臂反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三寸五:牙和穴此穴治疗牙痛来自爱医论坛,位于合谷与第二掌骨之间,穴位名称为本人所起。以下是论坛原句:此穴在合谷穴与第二掌骨之间,针入得气刺向第二掌骨牙疼立止留针5分钟出针完毕,决无不效者。以此献给广阔爱友共同提高,也希望大家互相学习。第三章:落枕从经络角度来看,后项疼为太阳经病,侧项疼为少阳经病。但后颈部有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经过,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在后颈部距中线较近区域,而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在距中线稍远区域,在足太阳经之外。故落枕病症主要在后项部靠中线区,甚至疼痛牵至后头及项背部者,属

13、足太阳膀胱经病,如果病症在项后外侧,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当属手太阳小肠经。一:后溪主治: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所以主要治疗手太阳小肠经落枕,但由于后溪通督脉,又为八脉交会穴,而手足太阳经气又相通,所以只要是后项部落枕,不管是太阳经还是督脉,后溪都常用。二:束骨主治: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输穴,主治足太阳膀胱经之落枕,又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所以落枕用束骨亦有良效。针后溪、束骨治疗落枕要点:一:寻找穴位处的压痛点针刺二:动针法三:先针患侧,如未痊愈,加针对侧。四:可加痛处刺络拔罐三:绝骨悬钟主治:少阳经落枕位置:外踝上三寸,腓骨前缘第四章:颈椎病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病在骨筋,本为肾虚,从经络

14、辩证看,主要与督脉、肾经、膀胱经有关。一:束骨主治:颈椎病以颈项部病症为主,项部筋肉有条索状物或活动不灵活者。分析: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输穴,项背部为足太阳膀胱经循经,荥输治外经,输主体重节痛,又按全息理论,束骨为颈椎对应处,故用之最宜。位置:见上二:昆仑主治:椎动脉性颈椎病位置:见上三:后溪主治:神经根型颈椎病分析: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手太阳小肠经循经颈项及上肢,荥输治外经输主体重节痛,按全息理论,后溪对应颈椎,故用之宜。治法:于后溪处查找阳性反响点针刺。四:太溪主治:用脑过度或有肾虚病症的颈椎病,有椎间盘病或骨质增生者。分析:太溪为肾经之原穴,补肾之要穴,既滋肾阴又温肾阳。有椎间盘突

15、出和骨质增生者用之最宜,能标本兼治。五:大钟颈椎病本为肾虚,肾经和膀胱经的经筋均行于后项部,所以颈椎病的用穴也主要是膀胱经和肾经,大钟为足少阴肾经之络穴,一穴通肾和足膀胱两经。位置: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侧前方凹陷处,相当于太溪下0.5寸稍后。第五章:肩周炎一般认为肩周炎是风寒侵袭,寒凝血瘀之实证,但事实并非如此,肩周炎其实是本虚标实之证,这个虚主要是肝肾阴虚、阳明气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肩周炎多发生在五十岁左右,且女性多见,因为五十岁左右肝肾渐虚,阳气也渐虚,而阳明经尤其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三阳经中气之最,气虚者阳明经为首,阳气者,精那么养神,柔那么养筋。而女子与冲任关系密切,冲隶属阳明,所以肩周炎以女性多见。一:阳陵泉主治:疼痛部位不是很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立效。分析:肩周炎为筋病,阳陵泉为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所以阳陵泉统治一切筋病。治法:于对侧阳陵泉附近寻找明显的压痛点,针。位置:足少阳胆经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二:条口主治:阳气虚明显的肩周炎者。分析:见肩周炎概论局部治法:透承山位置:小腿前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