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和狼》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136541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童和狼》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牧童和狼》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牧童和狼》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牧童和狼》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童和狼》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牧童和狼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建书香校园,树文化新人课外阅读”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板书,注意“寓”写法。齐读。 2、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灯片1)你读过哪些寓言? 3、有没有同学读过伊索

2、寓言呢?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 4、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 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5、师补充: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

3、,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出示幻灯片4) hulong hung hung gun 喉 咙 慌 谎 贯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 贯”的 笔顺 (2)指名读生词,正音 (喉咙 惊慌失措 说谎 一贯 (3)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3、交流:文中说了

4、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出示幻灯片5) (二)、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灯片6)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

5、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4、交流发现。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从这个“赶”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相机板书:一开始听到牧童的大叫,村民们(板书:闻声赶

6、来), 5、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6、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7、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8、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写的精彩。 9、交流 10、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出示幻灯片7)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2、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 13、生活中你有经历

7、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迁移学习: 第十二课还有两则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自由选择一则寓言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8)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抓住重点词,比较狐狸摘葡萄前后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阅读: 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 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1、用学习牧童和狼的方法自学第十二课另两则语言。 2、读一读伊索寓言这本书。 六、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 谎话 真话 村民:闻声赶来 无人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