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134485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2014吉林省延边二中段考)读下列两图,回答12题。1与乙图比较,甲图所示()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解析: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和比较。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当图上距离一定时,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小。由图可知,在图上距离一定时,甲图相临纬线间隔是1时,乙图则不到10,则说明甲图实际的距离大于乙图,则与乙图比较,甲图比例尺较小,而表示的范围较大,故C项正确。答案:C2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A西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

2、东南方向解析:本题考查地理方向的判断。马塞卢的地理坐标为(2920S,2730E),安道尔的地理坐标为(4230N,131E),从地理坐标中可判断出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东南方向,故D项正确。答案:D(2014河北保定高三调研)某骑行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辛地,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假设车速只受坡度影响。下图是该骑行爱好者的骑乘路线图,图中小黑点表示骑乘全程的定位记录,数字为乙、丁、己三地点的高程。读图完成34题。3丙地的海拔可能为()A420米B450米 C451米D455米解析:由图可知,乙、丁两地的海拔都是451米,但乙地到丙地之间,单位时间骑行的距离较远

3、,说明该段处于下坡段;而丙地到丁地之间,单位时间骑行的距离较近,显然处于上坡段;故丙地是乙、丁两地之间地势较低的地方,可能是420米。答案:A4图示地区地形可能是()A高原B盆地 C平原D丘陵解析:根据图中的定位记录可知,该地区存在一些比较小的起伏;再结合部分地点的海拔可知,它们总体高度不大;故图示地区最可能是丘陵地形。答案:D(2014河北石家庄高中质检二)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月均温()与河流分布状况。读图,完成56题。5图示区域()A最大温差为24B最大相对高度为5000米C河流由温度较低的地方向温度较高的地方流动D随着纬度的增加海拔逐渐升高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河流分布特征可知,图示区域

4、为我国横断山区。由图中等温线分布可知,图中西北部气温较低、地势较高,东南部气温较高、地势较低,河流大体上由西北部流向东南部,故C选项正确。答案:C6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降水主要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B西北部比东南部垂直地域分异明显C植被类型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D河流各河段下切侵蚀作用强烈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横断山区,该地区降水主要是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湿润水汽形成的降水;西北部等温线较稀疏,且气温较低,说明西北部地势较高,地势起伏较小,垂直地域分异较不明显;该地处于亚热带,山麓地带为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逐渐变化为落叶林和针叶林;河流上游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下游则表现为侧蚀作用

5、和沉积作用。答案:A(2014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部较高,四周较低B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大D为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解析:图中等值线为等深线,数值越大,海拔越低,故该珊瑚礁体中部较高,四周较低,为淹没在海面下的小丘;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程度可知,礁体南部的坡度较小;珊瑚礁主要是由外力(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答案:A8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A5米B15米 C20米D30米解析:由于E地位于礁丘突起处,因此其海拔为3628米,F地海拔为20米,故两地相对高度的

6、取值范围是816米。答案:B(2014福建厦门高三质检)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14年2月28日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的是()解析:当北京时间为11时时,依据经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的地方时为10时,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北京时间为15时时,该地地方时是14时,太阳应该从西南方向照过来,D较合理。答案:D10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中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A4月12日B7月13日C8月28日D10月14日解析:根据对称性原理,大致时间应该以6月22日对称,该日为2月28日,其关于6月22日对称的

7、时间大致是10月14日。答案:D(2014桂林、崇左、北海、防城港联合调研)下图是经纬网局部图。某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图回答1112题。11关于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昼长6小时B乙地昼长18小时C甲地的昼长较乙地长D乙地的昼长较甲地长解析: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从日出到日落的时段为昼长,图中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甲、乙两地之间的经度差为90,所以甲、乙两地所在的纬线上,各地昼长均为6小时,A正确。答案:A12此时,北京时间为()A4时B5时 C8时D11时解析: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则135E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故北京时间为1

8、1时。答案:D(2014福建泉州质检)下图中L为北半球某一纬线,K为晨昏线,晨线与昏线分别交L于M、N。读图完成1315题。13若MN经度差为120,此时,晨线交赤道于Q点。当Q点日落时,M的地方时为()A1700B1800 C2000D2100解析:由于M、N分别是晨线、昏线与L纬线的交点,故MN之间为昼弧。若MN经度差为120,则L纬线该日的昼长为8小时,M此时正值日出,地方时为8时;而Q与M同位于晨线上,故图示时刻Q点为6时(因为赤道上始终是6时日出),即M地的地方时比Q点早2小时;当Q点日落时,Q点地方时为18时,故M点地方时为20时。答案:C14若MN的经度差减小,则()AL纬线的纬

9、度减小B海口地面物体正午日影渐长C北京日出更偏东北DK线最高纬度昼夜长短不变解析:纬线MN的经度差减小,即MN所在纬线的昼长变短,夜长变长,L纬线的纬度变大;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往南移动,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其地面物体正午的日影有可能变长,也有可能变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京日出逐渐偏向东南。答案:D15若L位于中纬度地区,L、K所包围的面积(阴影部分)达到最大时()A南亚进入干热季节B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C北京正值“香山红叶”D澳大利亚西北草原葱绿解析:L位于中纬度地区,L、K所包围的阴影面积达到最大时,正是北半球夏季,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南亚进入雨季。北京“香山红叶”出现在秋季,

10、澳大利亚西北草原葱绿出现在南半球夏季(即北半球冬季)。答案:B(2014石家庄第一次模拟考试)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带来的最明显的环境特征之一。下图为北京地区20072010年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随时间变化的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617题。16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城区与郊区温度在12月至次年2月差值最大,且等值线密集,说明城区热岛效应最为显著。答案:D17近年来,北京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主要原因是()A城区绿地面积显著增加B城区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C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D郊区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解析:近年来,随着郊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11、,郊区的人口、工业、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与城区一样释放越来越多的人为热量,使郊区的温度升高,从而缩小了与城区的温度差值;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北京市城区受面积所限,绿地面积不可能在短期内显著增加;实行机动车限行主要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同时缓解城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局面,对于减少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值作用不大;郊区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会减小其与城区的温度差值,但不是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减小的主要原因。答案:C(2014福建三明月考)读下图,回答1819题。18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解析:本题考查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

12、异,冬季,陆地形成高压中心,海洋形成低压中心,如北半球,在冬季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西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这样把副极地低压带切断。故选B。答案:B19能正确解释谚语“露重见晴天”的叙述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D天气晴朗,水汽蒸发快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露的形成:在夜晚,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冰冷打地面凝结成水珠气温低和湿度大。夜晚气温低时地面不断的放热,而大气逆辐射弱,云量少。故选C。答案:C(2014江苏第一次模拟)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2022题。20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13、ABCD解析: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答案:B21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D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解析: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形、洋流等的综合影响。答案:C22关于图中洋流叙述正确的是()A自南向北流B为暖流C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减湿作用D有利于沿海渔

14、场的形成解析:该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受该洋流影响,沿岸形成了上升流,从海洋深处带来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渔场的形成。答案:D二、综合题(56分)23(20分)(2014吉林实验中学高三检测)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阴影部分代表海洋),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说明40纬线穿过的地区地形总体的分布特征。(2)图示国家西部沿海地区,拟建高速铁路,某国铁建集团欲投标建设,请你帮助该铁建集团分析该地高速铁路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解析:(1)要明白地形划分:海拔小于200米一般为平原;200500米为丘陵;大于500米为山地;结合图中的等高线组织答案。然后按照地形分布特征套路:什么方向高,什么方向低;东中西部分别是什么地形即可。(2)交通线的建设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为地形、地质、河流、沼泽、森林、冻土、极端气候区等。答案:(1)从等高线分布图上看,西部地区多为海拔高于500 m的地区,因此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大于200m的闭合区,为低矮的山地;中部则是小于200m的平原或海拔在200m500m的斜缓平原。因此,40纬线穿过的地区。地形总体上的分布特征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西部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