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李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13439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教学设计李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风筝教学设计李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风筝教学设计李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风筝教学设计李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筝教学设计李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教学设计李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题:风筝教材分析:放风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嬉戏,平常学生只看过没有亲自制做过,针对这种状况,我设计了这堂课。教学目标:1通过亲自实践,让学生们学习制作简洁风筝的技能与方法 2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小组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留意培育学生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养成良好的特性。重点:动手制作风筝。难点:在活动中去视察、去发觉、去制作、去体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力。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动手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师生问好)首先,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播录像)你都看到了什么?(生:这是我们铁岭的驻骅园,我看到了*风筝)谁还情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师:驻骅园真是一个放风筝

2、的好地方!师:“风筝”这一主题活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课时的实践与探讨,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谁还记得?指名回答,(风筝名字的由来、发展史、风筝的作用等多方面)师:谁放过风筝?(举手示意)谁放过自己亲自制作的风筝?那你放飞的高不高?其他同学想不想亲自放飞自己亲自制作的风筝呢?(想)那好我就满意你们的要求,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自制作风筝。板书:风筝二探究新知:师:要想制作风筝,就须要用到材料和工具,哪组来说一说,你们小组都带来了哪些材料和工具? 生答师:材料和工具我们都打算好了,则风筝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请上一节课的“制作小组”同学简洁介绍一下制作方法。生:汇报说制作过程并演示制作课件。制作风筝一般分为如

3、下几步:1、剪裁图形 2、扎骨架 3、装尾巴 4、画风筝 5、栓提线 6、试飞调试师:怎样制作风筝,同学们知道了。在动手制作之前,让我们探讨这么几个问题。(大屏幕出示)1、扎骨架时应遵循怎样的一个原理?2、制作风筝图形时,应留意些什么?3、做好分工,各负其责。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探讨。师:哪组先汇报?先说明想汇报哪个问题。生回答。师:扎骨架时应遵循怎样的一个原理?(风筝是轴对称图形等等)师:风筝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特性,才能在空中平稳的飞行。因此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肯定要留意风筝的对称。师:则在制作风筝图形时,应留意些什么?生:色调要艳丽,留白要少师:在涂色时,请同学们要留意色调面积要大,

4、颜色要艳丽些,留白要少,这样我们的风筝在放飞蓝天时才更加醒目美丽!看老师课前制作的风筝,老师信任你肯定有一些更好的想法和更新的创意。师:老师再提示一句,肯定要留意平安哟。现在起先动手制作吧!生动手制作。师巡察指导师:哪个小组情愿把你制作的风筝向大家展示一下?(半成品也行)生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评价语言要简炼。可以从图形、骨架、平衡、色调等几方面去评价。三总结延长:师:今日我们学习了风筝制作的前半部分,我们剪裁好了图形,也扎好了骨架,同时还给我们的风筝涂上了美丽的色调,在下一节课里,我们学习如何栓提线,同时进行试飞调试,把我们做好的风筝放飞蓝天!请同学们在下节课的时候打算好线轴和风筝线。最终

5、让我们用快乐的歌声结束我们这节课。教学反思:我今日所执教的是风筝这一主题活动的第三课时:设计制作课,我认为有这么几大亮点亮点1:开课伊始,能结合当地资源,播放驻跸园游人放风筝的录像,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与学习爱好 。亮点2: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发展、制作以与放飞技巧等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说清晰的,老师坚决不讲,学生说不清晰或说不透的老师再适当点拨。比如在教学风筝制作方法这部分教学内容“制作小组”的同学能说清怎样做,老师就可以不讲,在这里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老师、技术员,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熬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概括实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亮点3小组合作设计制作风筝这部分内容,我检查小组探讨的结果,询问的具体,没有留于表面,使每名同学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分工明确。在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时,老师充当技术员,与时订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亮点4作品展示: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胜利的喜悦,而且能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改正自己作品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