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128021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襄阳一中 “自主互动”高效课堂 高二语文必修五 编制人: 郭建忠 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学习目标】 1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学习方法】自主 合作 质疑 探究课前预习案一、【自主预习】古代文化常识二、【导学练习】 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 、 、 来称呼人。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 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 等。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

2、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 ”“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2年是农历“ ”年,是属 的本命年。12.

3、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 ”、“ ”、“ ”、“ ”五种物质。14.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15.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 ”。16.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 ”、三、【知识梳理】1.天文地理(1)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o)、毕、觜(z)、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2)六合:指天地四方

4、(即上、下、东、南、西、北)。(3)九州:冀州、青州、兖(y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4)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5)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远离中原的地方。)(6)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7)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函谷关以东为关内,以西为关外;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8)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9)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称为西官白虎;南方

5、七宿为南官朱雀。(10)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2.纪年纪时纪年:(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纪月:每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 晦(月末)纪时(地支、天色、序数计时):子时(夜半,23-1点)

6、 丑时(鸡鸣,1-3点) 寅时(平旦,3-5点) 卯时(日出,5-7点) 辰时(食时,7-9点) 巳时(隅中,9-11点) 午时(日中,11-13点) 未时(日昳,13-15点) 申时(晡时,15-17点)酉时(日入,17-9点) 戌时(黄昏,19-21点) 亥时(人定,21-23点)传统节日:(1)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2)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3)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

7、,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4)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5)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6)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

8、赐。(7)七夕: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 (8)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9)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10)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3.姓名字号(1)人名称谓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9、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不肖、愚、鄙人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敬称: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2)年龄

10、称谓:襁褓:婴儿;孩提:23岁的儿童;总角:幼年儿童;豆蔻年华:13岁女子;及笄:15岁女子;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耆:60岁;古稀:70岁;耋: 7080岁;耄:8090岁;期颐:100岁。(3)避讳: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4)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

11、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称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5)科举: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6)九卿三公:九卿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

12、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7)文化典籍: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8)古诗文集命名的方式有:姓子式:孟子; 姓名式:岑参集; 表字式:李太白全集;别号式:白香山诗集; 封号式:王荆公诗笺注; 谥号式:范文正公集;官爵式:太史公书; 籍贯式:柳河东集; 地名式:樊川文集。书斋式:饮冰室合集; 年号式:白氏长庆

13、集; 显志式:资治通鉴。二、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案一、小组活动:我们在课文和生活中,有哪些词是古人用来纪日和纪时的?二、完成练习1.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2.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 、 、 、 。3.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 、 。4.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5.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 、 。6.岁寒三友指的是 、 、 。 7.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 、 、 。 8.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9.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 、 、 、 、 、 、 。三、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