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1274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4、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

2、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5、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准备容器。去尾法:使用材料。6、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7、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8、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注意:同级运算是可以添括号,但是

3、要看清楚符号。不同级的运算不能随意添括号。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除。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把除数扩大,使除数变成整数,再将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

4、用0补足。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对齐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8、规律:

5、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大。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2、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看到一个面。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2、aa可以写作aa或a2 ,a2 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

6、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要先写“解”)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4、解方程的原理:(1)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2)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5、方程的检验过程:检验:方程左边 =,方程右边=, 左边=右边所以, x=是方程的解。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7、;(3)解方程。(4)检验,写出答案。7、(1)比一个量的几倍多几(或少几)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比”字后面的量看做一倍量设为x,将“的几倍”改为“几”,“多几”就是“+几”,“少几”就是“几”。(2)和倍或差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设一倍的量为x,另一个量根据倍数关系表示为几x。再根据两个量的和或差列出方程。注意:一般将已知数量放在右侧,再看看是两个量之间的和或是差,列方程。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

8、=ah底=面积高 a=sh 高=面积底 h=s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底=面积2高 a=s2h 高=面积2底 h=s2a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 a=s2hb下底=面积2高上底 b=s2ha高=面积2(上底+下底) h=s2(ab)2、单位换算的方法: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3、常用的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4、图形之间的关系:两个

9、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5、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了,面积变小了。6、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1)仔细观察,确定组合图形可以分割或添补成哪些可以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2)找到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3)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或相减。第

10、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一、可能性:游戏的公平性:判断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也就是看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否相等。相等,游戏规则公平;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2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明确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用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的数量作分母,某一种情况出现的数量作分子。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2、中位数的求法:先将这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好,如果这一组数据是单数个,中间的数就是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一组数据是双数个,中间两个数的和除以2就是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3、在一组数据中出现偏大数或偏小数,用中位数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因为中位数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2、邮政编码:由6位数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3、身份证号码:18位数,前六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