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12312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大学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大学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大学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大学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年大学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大学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大学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大学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高校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 通过对敬老院的访问,了解目前中国老年人疗养状况,以及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实践单位为乐颐敬老院,选择的缘由为:该敬老院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属于中等水平,能较好的反映当代社会敬老院的发展状况。我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敬老院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三篇资料,供应参考,欢迎阅读。 报告一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敬老院的访问,了解目前中国老年人疗养状况,以及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实践单位为乐颐敬老院,选择的缘由为:该敬老院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属于中等水平,能较好的反映当代社会敬老院的发展状况。 二、实践内容 1.实践方案:本

2、次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四到五个人为一个小组,负责两个老人。主要以谈话和表演节目、做嬉戏的方式进行,另外一些小组还主动帮助老人料理一些生活,比如洗头、喂饭等。通过与老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以及内心的想法。另外,还通过实地视察,以及与该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调查敬老院实际工作状况、工作中的困难和老年人社会工作整体发展。 2.详细过程: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乐颐敬老院,该敬老院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位于几栋高大建筑之间,很难接受到足够的阳关,这对老人的身体是很不利的,特殊是现在冬天,一些身体不好的老人很简单生病。敬老院的规模不是很大,一座简洁构造的两层小楼房,房前一个狭窄的小院子,院内是些简洁

3、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里面的老人并不是特殊多,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可能刚刚起来,都在院子里活动。整个敬老院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很好。首先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人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忱; 其次。工作人员的看法也并不是很好,对老人的照看也不是很尽心。虽然给我这样一些负面的印象,但是我们仍旧抱着很大的主动性去开展活动。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协作的在表演节目和做嬉戏的环节,气氛也非常融洽,但是一些老人由于身体缘由,听的不是很清晰或者说话不清晰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我们为了这次实践活动打算了几个节目,包括两首合唱的歌曲和两段舞蹈,还排了一个小型的话剧,老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很仔细。在做嬉戏环节,

4、一些会手工的同学还提前打算了一些作品作为嬉戏的奖品,这也提高了老人们的参加热忱。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尽量做到不触及老人的隐私和一些难过事,因为大部分来到这里的老人都是由于儿女不情愿照看他们或是不想照看他们,他们渴望家的暖和,亲人的陪伴。我觉得这是无论再好的生活条件都不能替代的。实践中我们发觉许多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很尽心地在照看老人,老人的穿着都不是很好,住宿条件都很差,生活用品都很久,而一些工作人员还在一边很悠然地看电视,也不常常和老人进行沟通,所以许多老人都感觉很孤独、孤独,都不喜爱这里,更别说把这里当成是家了。他们感觉自己被抛弃、遗忘,只有等待死亡,这些都令我们同学感到很难受,却又无

5、能为力。 三、实践结果以及分析 结束了当天的实践后,我感到很不轻松,从这些老人的眼中,我读到一种深深的无望,孤独,我想这除了是因为他们的儿女不孝顺造成的外,还有一部分缘由在于社会。这里的老人大多身体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都不能自理,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儿女须要,不再被社会须要,只是一个累赘,等待死亡,所以他们不把敬老院看作是自己的一个家,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收容所,一个社会唯一能容纳他们的地方而已。这令我反思,原委怎样为老人供应良好的养老环境?仅仅只是提高老人的生活条件吗?我并不这样认为。 人活着的意义不仅在于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上的满意,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介绍的一样,人首先须要生理上的保障,

6、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然后是平安上的须要,包括:人身平安、健康保障、资源全部性、财产全部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平安。其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须要,这就包括了亲情。接着是敬重的须要,包括:自我敬重、信念、成就、对他人敬重、被他人敬重。最终是自我实现的须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须要,它是指实现个人志向、理想,发挥个人的实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实力增加,自觉性提高,擅长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搅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实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须要。 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满意后,才回有高层次的需求。我们国内的许多养老机构大多只重视老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及生理需求,而

7、忽视了其他的需求,或者根本就认为老人没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老年人社会工作中的思想误区。在这点上,国外的养老机构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有报道新闻说国外有家养老院,为老人们制定了一整套延缓苍老、保持年轻的课程,每天都给老人们布置作业,激励他们开动脑筋。 这就是为了满意老人自我实现的须要。反观我们的养老院,最常见的情景是老人们在一块儿闲聊,除了间或打牌下棋,就是毫无兴致地翻翻报纸杂志,或独自漫步,或呆坐着晒太阳。院方开展的集体活动很少。不动脑筋,精神空虚,会加速人的苍老,可我们的许多养老院明显没意识到这一点,把对老人的关切、爱护单一地表现在物质条件改善、生活待遇提高上,精神方面却很少顾及,老人

8、在养老院只能消磨时间,闲度余生。有些老年人刚进养老院时还挺有精神,几个月呆下来,便苍老了很多,苍老的速度很让家人担忧。只有当一些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来到养老院时,和老人们做嬉戏、聊闲聊,他们才会很快乐地笑。其实国外养老院的不老经早已告知我们,让老人们欢乐、充溢一点,有时并不须要多大的成本。 (一)对我国将来养老模式的思索与建议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过大,同时由于安排生育政策的执行,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但在社会服务系统完善以前,这种养老方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须要。而社会养老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很难设想政府能够拿出一笔巨大的资金建立众多的养老机构。

9、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发挥社会各界力气,调动社会各界的主动性,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通过良好的社会服务帮助老年人在原有居处内安度晚年; 二是要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或对现有住宅进行改造,以适应老年人须要,使家庭养老成为可能。老年人退休后仍住在原有社区,保持原有社会关系的连续性;同时激励活跃期和自理期的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发挥原有专长,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负责社区平安巡察与监管,参加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工作。这样,老年人参加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不仅能为社区建设贡献余热,而且能通过劳动充分确定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延缓苍老过程。既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

10、康又可减轻政府负担。 (二)关于老年居住环境的创建 采纳社区服务与家庭养老结合的养老模式,应注意创建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并留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住宅建设上应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须要。日本建设省在1995年推出了长寿社会对应住宅设计指针,规定今后全部住宅建设都应考虑老年人生活需求,尽可能在同一楼层配置门厅、厕所、浴室、老年卧房,在楼梯、厕所、走廊等空间设置扶手,厕所、浴室尽可能确保可供护理的空间,为老年人创建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为家庭养老创建条件。结合我国详细状况,在住宅建设中至少应在多层住宅的底层根据老年住宅的要求进行设计,或为改造成为老年住宅创建条件,如削减室内外高差、将踏步改为坡道、

11、将浴缸与洗脸盆分开以做到干湿分别等等。 2.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文化设施。目前在大多数居住区中服务设施非常欠缺,社会服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老年人仅有的消遣场所就是条件简陋的麻将室。这种状况亟待变更,建议在居住区规划中配套建设老年人活动设施,如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供应休闲、消遣和交往场所;修建老年人日托中心,白天可为老年人供应餐饮等服务,晚上老年人可回到家中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老年人供应健康询问、卫生保健等服务,同时可汲取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参加到社区服务中来。 3.在居住区中大力推广两代居房型。激励儿女成家后与父母就近居住,既可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又能保

12、持相对的独立性,使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受影响。在这一点上国外也为我们供应了很好的阅历,如日本在70年头推出的高龄者同居户入居优待方法对两代近居予以嘉奖,因为这种做法既有利于老年人养老、又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这一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4.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应注意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依据老年人的行为特点,设置晨练场、门球场,各种形式的休息空间、交往空间等,尤其应激励老年人与青年人、儿童等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互交往,使老年人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户外空间宜相对开放,使老年人与社区有更多的视觉和心理上的互动,避开过于封闭造成心理上的社会隔离感。住宅设计利用架空层及楼梯休息平台等,稍

13、加改造即可作为交往空间。 综上所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需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动身,结合我国现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特别状况,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创建出一个安度晚年的华蜜乐园。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经过这次实践我有很深的体会,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存在着不重视老人的观念。尊老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当今社会,这种美妙的品质好像在渐渐被人遗忘。或许是生活所迫,但我们始终都不应当忽视生育我们的父母,他们把年轻给了我们,现在我们成年了,而他们老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去关切他,照看他们,给他们供应一个安详的晚年。从政府的叫的来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成为一个不行

14、回避的问题。仅仅依靠法律和道德要求公民尽赡养的义务是不够的,政府须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完善的养老体系,要有相宜老人居住的环境,要培育特地照看老人的工作人员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要大力支持养老工作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有一些民办的养老院已经接连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出现,这是养老工作的一个希望,但这还是不够的,这须要社会各界以及国家的的支持。一位民办养老院负责人说道:在发展养老机构增量的时候,国家应当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激励民办养老院发展,并赐予适当补贴,当然对于偏僻贫困地区的养老院,假如没有民间力气情愿进入,还是应当由当地兴办;而在盘活存量的时候,应当实行公办民营

15、的政策,假如有民间力气有进入的意愿,就应当通过改制改造将给民间力气兴办。她预料,一旦国家放手并资助民间力气,民办养老院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报告二 在很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很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老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闲聊;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爱好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 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非常热忱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闲聊,帮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共享自己的校内生活。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平常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内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挚友一样闲聊,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更让人感到高心的是,尽然有的同学主动跑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给老人。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打算了点水果,点心,还有月饼。可远远不够,那些学生用自己平常的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