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12154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主动搀扶着一位被别人所忽视的、穿着破衣衫的素不相识的老妇人过马路的事。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本文生字不多,内容较为浅显,而且是一篇带星号的课文,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形式读通课文,教师则帮助、指点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韵律。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二)、词句的简析词语:泥泞:烂泥淤积, 不好走。迟疑:拿不定主意。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虔诚:恭敬而有诚意。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关照:关心照

2、顾。【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识记5个生字:融、泞、迈、虔、佑。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完成预习题。【课前预习】读通课文,完成:1圈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融化(rng lng) 泥泞(nn nn) 虔诚(qin qin) 年迈(mn mi)2形近字组词右( ) 虔( ) 泞( )佑( ) 虚( ) 拧( )3抄写词语衣衫 融雪 泥泞 虔诚 关照 保佑 老迈 迟疑 小心翼翼4理解词语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虔诚,意思是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

3、迟疑,意思是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关照,意思是5填上合适的动词( )脚步 ( )街道 ( )双脚【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一)当你走在路上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板书课题: 17 别人的妈妈。这是一首叙事诗(板书叙事诗)。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这首外国叙事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揭示课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从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进行概括,从而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二、预习检查。(一)小组交流检查。(二)集体交流。1读字组词。2.分节读课文。(三)哪些

4、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不明白?三、学习课文(一)读读议议,说说小伙子对老人的关心。1别人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根据诗歌中所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解老迈、迟疑。想象老妇人在十字路口时的动作神情及目光中的话语。2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她,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行人:孩子们:小伙子:3小伙子是怎样做的?找一找青年人帮助老人的动作,并把它圈起来。引读:终于,人海里( )出青年,他快步( )到老妇人身边。他( )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过街道。小伙子( )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 )过马路。从小伙子的表现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小伙子。4想象说话:过马路后,老

5、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5别人的妈妈祝愿这位小伙子将来能够办大事,你认为怎样的人将来才能办大事?【设计意图:从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反映青年人的品质。本环节就是通过找、圈、读等一系列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青年的形象。言为心声,除动作外,语言也能反映人物的品质,让学生想象老妇人和青年之间的对话,其目的在于对青年人关心老人的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青年人的表现与马路上其他人的表现产生鲜明的对比。】(二)指导朗读。诗歌朗读要注意节奏,韵律。四、说一说,演一演,(一)根据提示,小组合作,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老妇人的外貌、遇到什么困难及她当时的动作、神情、

6、目光;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老妇人,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行人、孩子们、小伙子;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回家后老妇人又做了什么?)合作方式: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轮读.(二)组织演示:先自己根据诗歌内容在小组中说一说(以别人的妈妈的口吻复述课文)然后推选小组成员演一演。【设计意图: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活泼的形式中进行感悟,而且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复述课文。】五、作业:(一)熟读诗歌,填空:一天,老妇人 ,人们 ,一位青年 。(二)改写句子,使句子意思不变。1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是否认识那老妇。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

7、上朋友,朋友们问他: 2他说不认识,是别人的妈妈,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他说: (三)选做:将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别人的妈妈提示:从天气的恶劣,可以想象马路上泥泞不堪的样子;从老妇人的脚步老迈迟疑,可以想象她走路艰难的样子;从老妇人求助的目光中,可以想象她仿佛在说些什么.附板书 *17 别人的妈妈 关心老人、关心需要帮助的人老人 穿着破旧、脚步迟钝 求助 祷告行人 穿过 没有注意孩子 擦过 没有停步青年人 走、牵、说、扶、问篇二教学目标:1、 识记3个生字。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3、 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4、 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

8、心老人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2、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出示:叙事诗3、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揭题:别人的妈妈 读题4、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二、 了解故事。1、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2、 交流:(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三、 自学课文。1、 要求:l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l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l 小组交流,若仍无

9、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2、 交流1) 开火车读课文。2) 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3) 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参考:融雪-融化的积雪。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四、 积累运用。1、 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2、 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3、 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篇三【教学目标】1、认识融、泞、迈、虔、佑5

10、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2、交流。3、揭示课题:17 别人的妈妈(齐读)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

11、品味一番吧!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2、检查自学情况:(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2)出示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1)出示13节(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预设: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读句子: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她

12、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3)出示填空: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1)朗读46节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2)出示: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4)指导朗读。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13、(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4)指导朗读: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出示: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学生试读、齐读。(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1)男女生对读、齐读。(2)理解虔诚、保佑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机动)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