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17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通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12065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17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17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17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17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17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17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17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通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17中上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酝酿(ning) 黄晕(yn) 分歧(q) 一哄而散(hng)B看护(kn) 水藻(zo) 贮蓄(ch) 澄清事实(chng)C唱和(h) 憔悴(qio cu) 匿(n)笑 证据确凿(zo )D踉跄(ling qing)一霎时(ch) 收敛(lin) 搓捻(cu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A 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 瘫痪彩棱镜 煞有解事 油然而生C 点缀 饥肠漉漉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D 荫蔽 挖墙角 恍然大悟 洗耳恭听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

2、的一项是( )(2分)整整花了十年心血,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嘲笑左思自不师恩力,说即使费力写成,也一定毫无价值。西晋文学家左思受张衡两京赋的启发,决定撰写三都赋。左思用行动证明:成功来自于认益智目标,持之以恒。左思毫不气馁,他广泛查了解,大量是收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反复修改。ABC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5、古诗文默写。(8分)(1) 水何

3、澹澹, 。(观沧海)(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 ”。(5)夜阑卧听风吹雨,(6 ) ,我言秋日胜春朝。6名著阅读。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1)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猪八戒(西游记) 武松(水浒) 米开朗琪罗(名人传)(2)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

4、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篇名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篇名(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7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1) 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3分)

5、(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不少于50字。(4分)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秋天的怀念(12分)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

6、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

7、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

8、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8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 _ _。9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答:_10.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答:_ 11.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答:

9、_12. 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答:_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6分)(二)孤独的老乡夏阳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没干吗呀。”“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

10、干吗?”“我我在找人。”“找谁?”“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

11、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 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 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

12、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 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

13、,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选自2020中国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13.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2分)情节主要事件开端小吴找老乡被盘问。发展(1)高潮(2)结局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14.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2分)怀疑 ()()认同1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答:(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答:16.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答:17.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答: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甲】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