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119104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确凿( ) 2、菜畦( ) 3、臃肿( ) 4、收敛( )5、蝉蜕( ) 6、脑髓( ) 7、讪笑( ) 8、澎湃( )9、狂澜( ) 10、踱步( ) 11、懊悔( ) 12、斑斓( )13、谰语( ) 14、污秽( ) 15、雏鸟( ) 16、钥匙( )17、彷徨( ) 18、赫然( ) 19、踌躇( ) 20、磐石( )21、深邃( ) 22、潺潺( ) 23、撺掇( ) 24、归省( )25、蓦然( ) 26、烧灼( ) 27、晦暗( ) 28、冗杂( )29、惬意( ) 30、蘸( ) 31、颦蹙

2、( ) 32、嗔视( )33、粲然( ) 34、吞噬( ) 35、羸弱( ) 36、告罄( )37、沮丧( ) 38、斫痕( ) 39、履践( ) 40、阴霾( )41、孜孜( ) 42、甜腻( ) 43、恍惚( ) 44、沟壑( )45、羈绊( )46、畸形( ) 47、阔绰( ) 48、荫庇( ) 49、遒劲( )二、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的字。1、确凿: 2、轻捷: 3、收敛: 4、攒:5、鉴赏: 6、人迹罕至:7、人声鼎沸: 8、炽痛: 9、谰语:10、污秽: 11、弥高: 12、锲而不舍: 。13、兀兀穷年: 14、迥乎不同: 15、气冲斗牛: 。16、杂乱无章: 17、踌躇: 18、义

3、愤填膺: 。19、惮: 20、自失: 21、弥散: 22、依稀: 。23、缥缈: 24、亢奋: 25、晦暗: 26、羈绊:27、蓦然: 28、冗杂: 29、戛然而止: 30、颦蹙:31、粲然: 32、嗔视: 33、毛骨悚然: 34、拽:35、怏怏不乐: 36、吞噬: 37语无伦次:38、羸弱: 39、冻饿之虞 40、斫: 41、不毛之地:42、崔巍: 43、进退维谷: 44、略胜一筹:45、悲怆: 46、石破天惊: 47、相得益彰:48、面面相觑: 49、慷慨以赴: 50、窥伺:三、修辞。最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1、 比喻:其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

4、、具体。2、 拟人:、形象,同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3、 排比: 其表达效果是加强语势,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丰富。4、 夸张:其表达效果是,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突出、更鲜明、更生动。5、 对偶:其表达效果是使句子更富节奏、更有概括力。6、 设问:其表达效果是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7、 反问:其表达效果是加强语气,能更强烈地表达感情。8、 反复:其表达效果是加强节奏感、强调感情。A、 典型题例: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1、每一个汉子都是一朵花,每一本书都是满篇锦绣。( )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远

5、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5、沙丘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6、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7、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8、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摸着眼睛。( )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0、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1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 修改句子的划线部

6、分,使它和未划线部分形成对偶。1、 石间细流脉脉,如丝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改为:_。2、 半山之间的袅袅炊烟,如细丝盘绕,又似织女的缕缕青现;江中帆影点点,如诗如画。改为:_。四、文体知识。A、记叙文:1、记叙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结果。2、记叙的线索:是记叙文中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有机整体。3、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常用第一人称。4、记叙文中的描写: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得准确、恰当,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事件描写主要采用场面描写和

7、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环境描写: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5、记叙文中的议论的作用:点明文章主旨,深化文章主题(画龙点睛)。6、记叙文中的抒情:一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二是寓情于人、寓情于事、寓情于物。因此阅读时应注意作者的感情与事件如何结合,情景如何交融。B、小说: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2、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小说按长短分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C、说明文: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文。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下定

8、义、打比方、摹状貌、画图表。3、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4、说明文按说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D、四大文学体裁是指_、_、_、_。二、文言诗词。( 一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 ) 2、父异焉。( )3、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4、传一秀才观之。(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6、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 )8、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 )9、卒之为众人。( ) 10、且为众人。( ) 11、固众人( )12、愿为市鞍

9、马。( ) 13、东市买骏马。( )14、万里赴戎机。( ) 15、朔气传金柝。( ) 16 、赏赐百千强。 ( ) 17、著我旧时裳。( ) 18、对镜帖花黄。( )19、出门看火伴。( ) 20、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 )21出郭相扶将。( ) 22、权谓吕蒙曰。( )23、蒙辞以军中多务。( )2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26、孰若孤?( )27、自以为大有所益。( )28、蒙乃始就学。( )29、及鲁肃过寻阳。( )( )30、卿今者才略。( )3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3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3、京中有善口技者。( )34、会宾客大宴。( )( )35施八尺屏障。( )36、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 ) 37、满坐寂然。( )38、妇扶儿乳。( )39、儿含乳啼( )40、妇拍而呜之。( )41、当是时。( )42、众妙毕备( )43、以为妙绝。( )4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4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47、不能名其一处也。( )48、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 )49、问其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