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郭庆光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117442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郭庆光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郭庆光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郭庆光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郭庆光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郭庆光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关于艺术本质的代表学说有哪几种,观点是什么A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B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C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2、 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分化出来的,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常常同生产老大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3、 艺术的特征有哪些,需能够结合实例说明A形象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中蒙娜丽莎含而不露的微笑显得深不可测。画家为了艺术上的追求,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了人物的面部结构,研究明暗变化,才创造出这一富有魅力的艺术形象。B主体

2、性:艺术欣赏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普遍存在于艺术史实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C审美性: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例如语言运用语言文字,绘画运用线条色彩,音乐利用音响。4、 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5、 关于艺术的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模仿 游戏 表现 巫术 劳动6、 艺术的功能有哪些,需结合实例说明A审美认知作用: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

3、情悲剧为主线,形象的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使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知识。B审美教育作用:以情感人,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C审美娱乐作用:人们走近电影院、走进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为了休息和娱乐。7、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关系;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更表现在它能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同时,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8、 艺术与宗教的区别和联系联系:艺术与宗教

4、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感知、想象、情感等诸多心理因素,在艺术与宗教领域中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审美感情与宗教感情一样,往往都是超脱日常生活的感情,追求精神愉悦而不是物质满足,具有不少相似之处;区别:宗教史人的自我意识的缺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宗教劝人到天国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生活;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因此,虽然宗教由于利用艺术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宗教也阻碍、束缚和限制着艺术的发展。9、 艺术家应具备的素养A具备应有的艺术天赋 B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的知识 C具备敏锐的观察

5、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D要有自己的艺术见解,鲜明的创作个性 E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 F要有坚韧的毅力 勤奋的学习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实践10、 艺术创作的过程,需结合实例说明一般说来,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李白说“一生爱入名山游”,生动描述了自觉艺术体验的观点。有的艺术构思完成于刹那之间,如诗、绘画、音乐中的一些即兴之作;有的艺术构思则需要漫长的一生。如歌德的浮士德,从1770年到1831年,他耗费了长达6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部巨著。不管所用的时间长短,艺术家们都在寻找完美的形式,赋予艺术体验一种恰当的形式结构古今中外,许多杰出艺术家为了掌握艺术技巧而发奋学习。

6、如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皆墨。中国京剧演员大多是从几岁起就练功,即所谓的“四功五法”,成名之后也不敢松懈。11、 什么是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是艺术家长期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它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12、 什么是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艺术主题和形象的过程。(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13、 什么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主要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14、 什么是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过程中,在一定的抽象思维

7、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形式。15、 什么是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16、 什么是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17、 什么是艺术思潮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18、 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区别A现代文化强调自我中心,弘扬个性表现自我。而后现代文化则是自我怀疑,反对一切中心B现代文化崇尚结构主

8、义,后现代文化崇尚解构主义。C现代文化是高度个性化的独创性文化,而后现代文化则是批量复制的文化,适应商品社会需求。D现代文化作品晦涩难懂,富有哲理性,欣赏者需要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和修养,后现代文化强调平面感,反对深度,追求感官刺激,世俗化和平民化。E 现代文化哲学基础是康德的批判理论等,后现代文化是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等。19、 艺术作品有哪些层次,需结合实例说明A艺术语言;它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我们在欣赏莫奈的青蛙塘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它与众不同的线条、色彩与构图。莫奈使用了富有节奏感的笔触来表现波纹,给人以

9、波光闪耀的感觉。B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和关键。红楼梦中林黛玉在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种不同的形象。文学形象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天地。C艺术意蕴:它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涵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和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如歌德的浮士德,从1770年到1831年,他耗费了长达6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部巨著。是德国文学最杰出的作品,从中反映了时代背景等等。风雨鸡鸣20、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和联系联系:(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10、(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区别: (2)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 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注重抒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西方文艺理论重典型,东方重意境21、 什么是意境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22、 什么是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来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额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23、 艺术鉴赏的审

11、美心理有哪些A注意 B感知 C联想 D想象 E情感 F理解24、 什么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形象和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25、 什么是通感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和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审美感受的过程。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意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交融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26、 什么是共鸣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题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基础上,深深被艺术作品所吸引,达到忘我的境界,审美主体与客体的思想感情契合相通和谐一致的心理现象。27、艺术鉴赏分为哪几个阶段,需结合实例说明艺术鉴赏

12、过程分成观、品、悟三个阶段。“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形象,例如无意中在一本画册里面发现了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虽然从前完全不了解所谓抽象表现主义,对于这位画家也比较陌生,但是却可以感受到线条里面的运动性,一下子可以抓住其中的简单明快的美感。“品”是对艺术品有了直观的了解后,必须将接受活动进一步展开与深化,才能使意象的重建得以实现,要实现这个转换,需要主体意识的积极参与,全神贯注,用心专一,静心体味。例如进入音乐会的大厅,屏息凝神,开始专注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个时候抽象的音乐元素直接全面地刺激大脑,激起听众内心的波澜。“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由于接受主体完全进入意象世界,于是形式符号被克服了。例如阅读悲惨世界,在有的地方被那种崇高的人性力量深深震撼,被那波澜壮阔的社会和人生画卷深深感染,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那个世事纷杂而又充满激情与痛苦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