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110574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蝿第一节:教学方法一、二、羆概念: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三、四、蒄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莂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1、2、膇讲授法:( 1)讲述、讲解和讲演。讲述,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的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对概念、园里、规律、公式进行解释和论证的过程;讲演,系统而全面的描述事实,归纳、概括。(2)要求: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3、谈话法:问答法,

2、 ( 1)分类: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总结性谈话。( 2)要求:4、螅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善于提问;善于启发诱导;做好归纳、小结。5、讨论法:( 1)类型:整节的课堂讨论、几分钟的讨论;全班性的讨论、小组讨论。(2)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6、薄引力;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7、读书指导法: ( 1)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2)要求: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8、葿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朗读、默读、浏览、通读和精读,利用目录、序言、注释和工具书,学会做记号、提问题、做批眉摘掉、读书心得) ;加强辅导;适当组织学生交

3、流读书心得(讨论、笔谈、学习园地衿(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 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特点:形象性、直观性和真实性。分类:演示法、参观法。薄 1、演示法: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薄 2、参观法: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地,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要求:事先做好参观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参观;做好参观总结工作。袀(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练习

4、、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莇 1.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薇( 1)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照学生掌握技能的进程: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按照练习的内容:心智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文明行为习惯练习。蚄( 2)要求: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芁 2、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一起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肈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课时计划、实验用品、分组、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

5、求和做法,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自觉性;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验小结莆 3、实习作业法:根据大纲要求,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螄要求: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蚂(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发现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薆( 1)优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缺点:话费时间较多,不经济,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

6、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要有逻辑较为严密的教材和素质较高的教师。膄( 2)基本步骤和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想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学生理由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展开争辩;对结论补充、修改和总结。袄( 3)要求:正确选择探究课题;创设进行探究的良好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肂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系统的观点芈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教学原则;本门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教师本身的素养,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学校与

7、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和物质设备等;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等。膇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羄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设计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艿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羀受到制约条件和因素:1、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2、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课程的机构及其复杂程度4、随着科学技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提供

8、的可能性。羆(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肄个别教授形式:(速度慢、效率低下)一个教师对一、两个或者几个学生进行教学,不定修业年限和教学时间,部分年纪、学科、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1、商、周至隋唐时期的 官学和私学; 2、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各类学校; 3、西欧中世纪的教诲学校和宫廷学校。蚀(二)、近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莈 1、班级授课制 :( 1)发展历程: 16 世纪欧洲学校; 17 世纪、捷克、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首先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德国、赫尔巴特、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定型;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9、,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班级授课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清代同治元年 1862 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蚅( 2)改革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坚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新的组织形式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实现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主张彻底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寻求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一种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肃 2、贝尔- 兰卡斯特制 :“导师制 ”。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工场手工业想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期。(转授式)肁( 1)具体做法:教师以年龄较大的

10、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膀( 2)仍然以班级为基础,教师不直接面向全班学生,只面向一部分“导生”。与英国、双轨制相适应。蒄 3、道尔顿制 :1920、美国 H.H 柏克赫斯特、道尔顿中学;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膃( 1)最显著的特点: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一度在美国流行,20 世纪 20 年代初传入我国。蒂( 2)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脱离教师指导和组织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薈 4、文纳特卡制 :美国、华虚朋、 1919、芝加哥、文纳特卡中学。蒇

11、( 1)课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个别教学进行,后者团体活动进行。芃( 2)特点: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吗,对每个单元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和小步子的自学教材;应用各种诊断法测验检查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通过自学及诊断测验后,方可学习下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因人、因时、因事而进行个别指导。蕿(三 )、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芀 1、分组教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二战“以后,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芆( 1)类

12、型:内部分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进行分组。莃( 2)优点: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羀( 3)问题:很难科学的鉴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想矛盾;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螇 2、特朗普制: “灵活的课程表“,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劳伊德.特朗普创立。肅( 1)大班上课0.4、小班讨论0.2、个人独立研究0.4蒃 3、小队教学:“协同教学“,是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

13、殊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1)特点:采取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形成”互补性的结构。莁( 2)特征:教学组可以分成大足和小组两种,大教学组又5-6 名教师组成,小教学组由3 名教师组成;小组组长和高级教师主持教学组的工作并负责盛大可,其他教师负责小班或小组教学、讨论和个别指导;在教学组中,教师按课业需要和个人专长伦理进行教学。葿( 3)优点: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师的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方式,有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提高。肇 4、合作学习:在班级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合作的、竞争的、不相干的。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薃( 1)特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14、;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螁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加血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羇(一)基本特征:以“班”为人员单位,按照年龄和只是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以“课时”为单位;以“课”为活动单位,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袆(二)班级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蚃 1、优点:能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膂 2、局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