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10732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一)定义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二)根据抗

2、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抗菌药物分级具体见附件二

3、抗菌药物分级表。(二)分级管理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

4、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_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三)为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重庆市卫生局_重庆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_(渝卫医_1_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进行分级管理。一、分级原则: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指具有明显或

5、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二、分级管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医院通过微机系统对各级取得相应资格的医生处方权进行限定。三、分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_%,接受限

6、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_%;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_%。临床医师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需要合理开具抗菌药物,有药敏试验结果证实时,依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下列情况可选用限制级抗生素,但细菌培养及药敏证实非限制级药物有效时则应尽可能改用非限制级药物。a、感染病情严重或症状严重者b、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c、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更改抗菌药物,应在病例中记载选用、更改抗菌药物理由。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7、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签名。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并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生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四)一、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

8、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_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制定。二、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三、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

9、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四、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五、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_

10、天用量。如果需要继续使用,必须经过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会诊,会诊同意使用该级别级抗菌药物后,授予治疗时间段范围内的使用权(包括使用药品名称、使用数量等)。六、医院当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_%)。七、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如抗菌药物使用人员权限(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有相应资格的医师才能开具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经会诊后,要使用的,根据会诊结论,给予限期内的使用权限,包括品种、数量,过期自动取消)2、处方审核系统(自动识别处方的合理性、提示处方医师药品的配伍禁忌、药品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3、I类清洁切口(特别是4类代表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对I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作严格限制,卫生部规定预防用药不超过_%。更不允许治疗性使用抗生素(权限),凡是I类切口需要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须会诊后,根据会诊结论,给予使用品种、使用期限的权限。超品种、超期限不能使用(权限限制)。4、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第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