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1058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高原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海高原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海高原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海高原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海高原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高原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高原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高原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 发布时间: 2021-12-15 来源: 关闭窗口新华网青海频道月日电新华社记者何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自然条件恶劣,农业根底薄弱,的耕地为无灌溉条件的山旱地,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高原农业开展的“瓶颈。年来,该省立足省情,趋利避害,积极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进山区旱作农业开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专家认为,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在青海高原极具推广价值。 “国家投入千万,农民收获个亿 青海省海东地区地处河湟谷地,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和“粮仓,其面积缺乏全省的,粮食产量却占全省的。年该区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万

2、亩,占全省的,其中马铃薯万亩,玉米万亩。 海东地区农业局局长韩光忠说,由于今年政策好,天帮助,人努力,该区的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全面落实,马铃薯和玉米长势喜人,局部地区的长势要好于临近的浅山和川水对照田,呈现出全面丰收的景象。全膜玉米预计总产量到达万公斤,总产值达万元;全膜马铃薯预计总产量到达万公斤,总产值达万元。 韩光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政府部门推广该技术每亩地投入元,海东地区近万亩地共投入近千万元,而全膜玉米和马铃薯预计总产值高达亿多元。“国家投入千万,农民收获个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效果很好!他说。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浅山地区,全县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浅山面积为万亩,占

3、总耕地面积的,干旱山区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当地流传“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说法,农民种田一年辛辛苦苦忙活下来,除去各种生产本钱,往往收入甚微甚至入不敷出,因此土地撂荒现象相当普遍。 年,青海省在民和县个乡开展马铃薯和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试点,效益可观,大获成功。民和县李二堡乡李家村村民李承军看到新技术的实效后,年重拾外出打工撂荒的土地进行铺膜,亩地实现了大丰收。今年,岁的李承军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与兄弟合伙花费多元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专门用来农业生产,他家里总共亩地都种植了全膜玉米,农业收成已成为李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民和县农业局局长朱进成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为浅山地区旱作农业找到了一条突围

4、之路,打破了这一地区传统农业开展模式,目前,民和县已经确立打造全省最大的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区的近期规划和打造全省最好的农牧联动区的远景目标,以促进现代农业开展,改善民生条件。朱进成说。 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新技术 从全国农业区划分来看,青海省属于北方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是一个农牧业结合的省份,天然降水少而集中,年降水量只有毫米,而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农业缺水问题严重,俗有“十年九旱之说,春夏秋三季连旱也时有发生。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只占,无灌溉条件的山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干旱缺水成为制约该省经济和农业开展的主要因素,导致该省山区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5、,粮油亩产量徘徊在公斤之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靠天吃饭的困境从根本上无法改变。 特殊的省情,决定了青海省必须趋利避害,把大力开展旱作农业作为干旱山区农业的首要任务以及农业持续稳定开展的战略选择。年,青海省从甘肃省引进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在该省民和、乐都等县浅山地区试验示范,年在民和、乐都、平安、互助、湟中县推广面积到达万多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单一技术为综合技术,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旱作农业新路子,为浅山地区农民增产增收创出了新模式,展现了巨大的推广前景。 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省将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积极采取措施,加大

6、资金整合力度,狠抓面积落实,全省共落实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万亩,全膜马铃薯和玉米长势良好,预计全膜马铃薯平均亩产能够到达公斤,较传统种植马铃薯亩均增产公斤以上;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能够到达公斤,较原先种植春小麦亩均增产公斤左右。 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显现综合效益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曹宏说,通过年努力探索,这项技术已成为青海省加快山区旱作农业开展的主要措施,成为全省特色农业开展的一大亮点和新的希望,将为广阔干旱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了水分利用率。这项技术是针对青海省干旱山区降雨集中在、三个月、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天然降水利用率不高,春旱出现频次高,影

7、响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的气候特点而采取的一项抑蒸集雨的有效措施。在覆盖方式上,变半膜为全膜,集雨面积扩大了倍;在种植方式上,采用双垄膜侧沟播,天然降水利用率提高了倍;在覆盖时间上,从春覆膜变为秋覆膜或早春顶凌覆膜,有效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保持了秋冬季节水分,提升了土壤湿度,实现了变小雨为大雨,变无效雨为有效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天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集雨、保墒、增温、抗灾、抑制杂草的作用十清楚显。 其次,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改善了原来不能种植玉米的局部山旱地的水分和低温条件,使玉米种植区域延伸,马铃薯面积扩大。实践证明,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是“压劣扩优,调整种植业结构

8、的有效“杠杆,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带动了玉米、马铃薯等高产高效农作物的开展,对于全面提升青海省旱作农业区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全省粮食平安、促进农村经济开展产生了重要意义。 第三,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正常年景下,全膜马铃薯平均增产以上,全膜玉米平均增产以上,种植一亩全膜玉米相当于种植亩小麦,今年全省推广万亩全膜马铃薯和玉米,相当于新增加多万亩耕地面积,预计亩均增收元左右,仅此一项全省可增加农业经济收入亿元左右,农牧民人均增收元。推广全膜双垄覆盖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干旱山区农民的口粮问题,还可为干旱山区群众稳定增产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此外该技术还带动了畜牧业开展。推广亩全膜双垄玉米,每亩玉米秸秆量到

9、达吨,可为农区养殖业提供丰富的优质饲料,可供只羊或头牛一年的粗饲食用,能够解决开展农区畜牧业饲草料短缺问题,扩大畜牧业开展空间,推动农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开展。同时,羊板粪可作为耕地的优质有机肥料,实现以农带牧,以牧促农,有效带动家庭养殖业和循环农业的开展,为农业可持续开展奠定根底。 青海高原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对策建议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曹宏、省农牧厅粮油处副处长张元、海东地区农业局局长韩光忠等人指出,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抗旱增产效果显著,得到青海省各级领导干部的认同,深受广阔干旱山区群众欢送,要进一步加大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力度,更好地发挥这一技术的综合效益,掀起青海高原旱作农业开展新革命。 他们同

10、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由于新技术推广地区是青海省相对落后的贫困干旱山区,农业根底薄弱,地方财力有限,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建议国家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其次,科学规划,加快推广步伐。明年,新技术在青海省方案推广面积为万亩。但是,目前青海高原真正适宜推广该技术的土地面积到底有多少,以及开展空间到底有多大等问题尚不清楚,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编制具有科学性、超前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新技术实施规划迫在眉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另外,开展生态农业,减少白色污染。推广覆盖技术可能造成一定的白色污染,为此与各地白色废物回收企业加强联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白色污染物变废为宝,同时组织群众对当年所产生的白色废物进行清理回收,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色污染,走可持续生态农业开展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金融/商业/投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