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思维方式特点与价值的文献综述研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103834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成性思维方式特点与价值的文献综述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成性思维方式特点与价值的文献综述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成性思维方式特点与价值的文献综述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成性思维方式特点与价值的文献综述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成性思维方式特点与价值的文献综述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成性思维方式特点与价值的文献综述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成性思维方式特点与价值的文献综述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成性思维方式的特点与价值的文献综述研究董昌耀 黎 明(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宜都市教研室 443300)生成性思维是在批判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世界观,力图科学哲学回归生活的过程而产生和发展的。它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这种思维哲理无疑体现了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对于指导人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增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指导处理各种复杂事物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思维特点与实践价值方面,梳理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与动态。一.生成性思维与预成性思维的特点比较1.预设、预成与生成的提出“预设”又称为“前设”。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

2、的弗雷格,论意义和指称A,王路编译.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C.商务印书馆,1994.,指的是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斯特劳森和美国学者斯塔奈克分别提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认为预设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先知信息涂继亮主编,语言哲学名著选辑(美英部分)M,北京,三联书店,1988,67-143。当代德国学者布斯曼将“预设”界定为:关于表达或话语含意的一种含蓄而不言明的设定(德)布斯曼,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预设是对事物发展的设想、计划和预期。“预成”亦称“先成”。最先出现在以17世纪意大利生理学家马尔皮基为代

3、表的胚胎发育学,认为生物从预先存在于性细胞(精子或卵)中的雏形发展而成。所谓的发育只不过是一种雏形生物的机械性扩大,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产生出来。所谓预成,就是在事物发展的结果已经在发展过程之前就可以被想到甚至看到,是先于事物发展过程而前定的,或者说事物是按照预先计划的路径或过程来运行或演化并达到预定状态的。预成不仅有计划与预期,而且还包括使事物严格按计划演绎并达到预期状态之意。“生成”亦即“渐成”,作为一种思想,早在古中国及古希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产婆术,包括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等步骤。就已产生,并有“养育”金,元好问,太夫人五七青词,“恩重托身,生成之义等;礼名犹子,嗣

4、续之道存。”、“长成”唐,杜甫,屏迹诗之二:“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之意;作为科学语言,它是以18世纪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夫为代表针对“先成”提出的,认为从受精卵至新生个体的生长及发育是渐变过程,即生物有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来未分化的物质发展形成的张永谦主编,哲学知识全书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716。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则开始于现代哲学;从马克思将人所居于其中的世界并不是外于人的、预定的存在,“在社会主义的人看来,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78、131页。其他现代哲学家也分别代表现

5、象学、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几大流派,充分体现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的基本精神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2.预成与生成的思维特点从思维方式看,“在生成论的视野中,一切都是生成的,都处于永恒的变化过程之中,不再存在一个预定的本质。”邹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6.。“生成”相对于“预成”而言,其思维方式必须实现从预成性到生成性的转换;而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思维模式,“以非线性思维、关系思维王智,关系思维和关系属性,东岳论丛,2005年9月,15

6、3、过程思维为其主要特征的考察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式”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生成性思维关注存在甚于关注本质。它认为事物没有恒定不变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生成而不是在事物运动之前就存在,亦即“存在先于本质”李杰,萨特:荒谬人格,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7。强调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即关注具体的东西,或与人的现实生活相关的东西,如语言、科学发展、日常生活、人的现实存在状况等等;不再用一种抽象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是就具体物本身来研究具体物,把具体物放置到具体的、历史的现实情境中来看待。所追问的是“非现成”的对象,以存在者的“存在”为

7、研究对象,追问存在者“如何存在”、“如何演化”等,充分体现出动态、过程、连续的特点,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差异和变化。萨特提出人的本质在于没有本质,而罗蒂则认为没有本质也不是人的本质,我们根本就不能说人存在本质。这是后现代主义的非常极端意义上的生成性思维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第322323页.。而预成性思维是本质主义卡尔波普尔,研究的逻辑(Logik der Forschung).1934.ISBN0-415-27844-9思维,即对事物、世界本质的抽象设定和对抽象本质、抽象思维的尊崇。它“是一种先在设定对象的本质,然后用此种本质来解释对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思维模式。”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M.北

8、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1.它把事物视为实体,分为表象与本质;认为在生灭变幻的表象背后存在着永恒不变的本质;本质在事物之外,规律在过程之先;表象易变且不可靠,只有本质才能代表事物,且本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恒定性等特征。它把世界视为某种外于人的、与人无关的、可计算的、本质既定的存在和“现成”的对象,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其规律的演绎,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发展道路的确定性。其实质是对生活或现实的人的简化、遗忘和抽象。生成性思维关注过程甚于关注结果。“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一股绵延不绝、奔腾不息的涌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244“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事物是一个向其主观目标(目的因)现实实有的“合生”过程,从一个阶段进展到另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后继阶段走向完善的现实基础,是永恒的过去(动力因)“转化”的载体英怀特海著,李步楼译,过程与实在,商务印书馆,2011.10;一切存在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之中。即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在过程中实现的,过程是事物变化发展并走向目的的必经环节和途径,离开了过程中的变化发展、价值延伸和拓展,任何事物的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因而,它不仅关注事物怎样,更关注

10、事物为何这样,解释事物运行演化的机制。预成性思维关注规律的发现与运行,为事物的发展预设了路径与结果,不允许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意外。不论是唯物论者将物质性存在作为万物本原,还是唯心论者则把世界归于理念、形式等精神的东西,他们都追求事物的本质、始基,并都认为只要发现世界的发展规则,将它们还原为精确的数学模型,就能计算出全部的未来,获得全部的梗概,理解深层的结构,世界就能被合乎逻辑的解释。生成性思维关注差异甚于关注同一海德格尔著,孙周兴等译,同一与差异,商务印书馆,2011.2。事物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在事物的背后不可能存在绝对的本质,更不可能存在最根本、最终极的存在;差异性才是事物更加真实客观

11、的存在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必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事物更是如此;处于具体情境中的各种事物,必然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是不能预定和推算的未完成结构。若想正确看待某事物,必须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的情境之中。同时差异性与生成性、关系性、过程性紧密相连,在生成性思维中,事物是不断生成、变化发展且相互联系的,正因为事物有变动不居,所以在把握对象存在的状态时,应该用差异性的眼光来看待。利奥塔德要“向整体性开战,我们要证明不可描述性,我们要激活差异性,我们要拯救差异性,我们要拯救名称的荣誉”张国清,中心与边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阿多尔诺“辩证法是始终如一的对非同一性的意识”阿多

12、尔诺,否定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以及罗蒂“实用主义者乐于见到的不是高高的祭坛,而是许多画展、书展、电影、音乐会、人种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等。总之,是许多文化的选择,而不是某个有特权的核心学科或制度。”罗蒂,后哲学文化,第153页。各种各样的非中心论,如后人道主义、后哲学文化、复调文化、价值多元论、道德相对主义等等,使整个现代文化愈来愈呈现出从一元向多元、从中心向边缘、从绝对向相对的演化趋势。所以,生成性思维就要以相互连接的、多维的、网络化、无中心、无边缘的非线性思维为主,常常拓展思路,突破逻辑方式,也无须经过大量资料、信息分析的综合,追求过程性的存在,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

13、普遍联系。犹如非线性运动的微分方程没有一般的解、就需要很多近似解一样。预成性思维并不是设定单个对象的本质,而是设定对象的共同本质,是以直线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线性思维为主,它试图把复杂的对象归结为简单的整齐划一,试图消融差异,在二元或多元对立中确立一个中心,追求抽象的同一性,抹杀个性和差异;它是一种近似、一种理想状态,是非线性研究的基础。生成性思维关注关系甚于关注实体。事物不是静态的、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存在,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动态的、联系性结果或内在关系。“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罗嘉昌:关系实在论:纲要和研究纲领,东方出版社,1994,第

14、78页。具有相对的、关系性的关系属性。“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卷,第733页。“一个句子的意义,同一个信念或一个愿望的意义一样,是其在一个其他句子或信念或愿望网络中的位置。这样说也就是强调符号和思想对上下文的感受性,也就是把语言和思想不是看作事物而是看作一个关系网络中的交点。”罗蒂,后哲学文化,第150页。因而生成性思维强调在动态平衡中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从事物与事物的关系去把握事物;理解一个事物时,不是从此事物去理解此事物,

15、而是从与此事物相关的他事物去理解此事物。这是辩证法、现代科学、关系思维的共同见解王智,关系思维与关系属性,东岳论丛,2005年05期.。预成性思维是把存在预设为自我封闭、孤立自存的实体,并以此为前提诠释一切的实体思维。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册),1972。其思维逻辑“存在实体固有质”赵玲,郑敏希,过程哲学对传统实体概念的批判,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36。,认定事物的质和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并与该事物直接同一。生成性思维关注创造甚于关

16、注规律。世界可以被认为是由各种广延所谓广延,不是指具体事物的形状大小。它是笛卡尔“第一哲学”特有的哲学术语。所组成的连续体,具有现实性和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所涉及的是一种潜在的东西,它是创造性的材料。现实世界就其是已经被确定的、现实的和已经生成的存在物的共同体而言,是以超越其自身的创造性的潜能为条件和限制的。赵玲,郑敏希,过程哲学对传统实体概念的批判,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38。事物不存在恒定不变的规律,事物的差异性及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在性或者随机性,具有不可预知性,这就使事物的进化有了可能,意味着过程的创造性,也为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前提。“对有意识的存在者来说,存在就是变易;变易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无限的自我创造。”柏格森,创造进化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预成性思维关注的是规律的发现与运行,它也承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