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记录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09823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修记录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校本研修记录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校本研修记录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校本研修记录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校本研修记录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记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修记录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培计划(2014)”项目参训学员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年度活动编号: 2 活动主题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设计的案例研讨(二)认识年月日,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主持人史莹莹主讲人方娟参加人员新蔡县古吕一完小全体数学教师活动时间与地点2014年12月8日-12月12日新蔡县古吕一完小三楼多媒体教室活动方式与过程环节一:学习文本资料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从数学的早期发展来看,数学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本身是人为的。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解决实际问题。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

2、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大多数学生都是为应试而学数学。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到

3、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

4、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在教学垂线段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我是这样引入的,如图,小兰的家在公路边,为了出行更加方便,小兰的爸爸想修一条水泥路直通公路,怎样修才能使路程最短。请在图上画出来并说明理由。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知道了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垂线段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也学到了运用垂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能力。 有的孩子数学考试成绩很好,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的重复操作,是一部学习数学的工具。不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发动学生在生

5、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 例如,组织孩子出外游玩,怎样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租车,准备多少食物和矿泉水,怎样买门票最合算,每个孩子应缴多少钱,。这些都与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关。又如,怎样帮助农民伯伯算出堆在墙角的谷堆的重量,通过思考学生知道要求谷堆的重量,先要求出谷堆的体积,怎样求谷堆的体积呢?先要知道谷堆底面的半径,通过一番讨论,操作、研究。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加充满了兴趣。在教学平均数时,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是一个难点。我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我让学生思考:一条河的平均深

6、度是1米,一个小孩身高1.4米,他虽然不会游泳,但肯定不会在这条河里淹死。你说对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1米”是一个平均数,但并不是说河里的每一个地方的深度都是1米,而是可能有比1米浅的地方,也有比1米深的地方。在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给磁带设计包装盒,如果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一种更省包装纸?若有8盒呢? 三、了解数学的产生是生活的实际需求,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强调数学的存在价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首先要认识“1/2”,我出示一个月饼,

7、分成两半,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半。有的用画图的方法,一圆分成两半;有的学生画了一个正方形,分成两半。有的画一个三角形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等等。这时教师出示“1/2”这个分数,告诉孩子所有这些都可以用1/2来表示。有的孩子就提出可以继续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吗?我同意孩子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师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分数来表示,有的学生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时老师出示了1/100,让孩子们来表示,这是那些画图的孩子才认识到分数的存在意义,终于接受了分数。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一看似抽象却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

8、,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 四、动手操作,强化应用意识。 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应用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教学周长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感知周长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用水彩笔沿着各种图形的边缘描一描,用手摸一摸数学书边沿,观看蚂蚁绕树叶的边沿爬一周,再总结周长的概念。 在测量周长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数学书的周长,硬币的周长,树桩的周长等等。通过这类实践性活动,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 五、介绍数学在社会发展,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许多孩子都认为比起语文或其它学科,数学实用性不大,离自己的生活很

9、远,为了让孩子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日常生活中起的巨大作用,我在教学数学编码时,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的学号编排,身份证的号码所表示的含义,为什么电话号码会各不相同,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编码。在教学百分数时,我结合生活中购买物品打折优惠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利率时我让孩子自己去存压岁钱,在教学对称,平移,旋转时我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制作花边,展示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数学学科的价值。 六、 挖掘教学知识点,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强化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后我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公元7世纪,在古罗马城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公主叫珍妮,一次敌人攻占了古

10、罗马城,其父母在激战中双亡,珍妮被迫带着残兵和几位大臣背井离乡,来到非洲的北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她们想在这里安定下来以图大业,但安定下来需要向当地的地主买一块土地。于是珍妮公主和几位大臣带着一些金子去地主那里买地,地主看了看她们带来的金子,轻蔑地说:“你们带来的这些钱,只能换取一张牛皮围起来的土地”,说完后收起金子扬长而去。聪明伶俐的珍妮公主想了想,终于想出了对付地主的办法,她用刀子把牛皮割成很细很细的牛皮条,又把这些牛皮条一根一根地连结起来,于是得到一根很长的牛皮绳。用这根绳子可以围成一块面积很大的土地。这位公主究竟应该围城一个什么形状,才能使所围得土地面积最大?通过研究学生知道了当

11、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环节二:由方娟老师讲授一节教学课、备课,写出教学设计。环节三:讲课。环节四:评课环节五:写出教学反思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年月日。教学目标1. 使同学经历探索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初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2. 使同学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过程一

12、、 导入1. 教师介绍自身出生的年、月、日。请同学介绍出生年、月、日。(出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讲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示“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图片)讲述: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飞船发射胜利。2. 提问:记录我们每个人的生日、新中国的生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哪些时间单位?(板书课题:年、月、日)二、 探索1. 回忆。提问:关于年、月、日,你们已经知道哪些知识?根据同学的回答,酌情板书。如:1年有12个月,每个月可能有31天、30天、28天、29天,1年有365天、366天等。再问: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怎样的一段时间是一年、一个月、一天

13、吗?(假如同学一时不会回答,教师可以举例启发:从去年春节到今年春节是一年)设疑:我们已经知道一年有12个月,还知道有些月份的天数是不一样的。那么,关于年、月、日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2. 探究一。出示2006年月历,提问:2006年1月有几天?1月1日是星期几?谈话:你能把自身的生日在年历上圈出来吗?先自身圈一圈,再和同桌交流。活动:观察年历,把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书上的表格中。指名说各月的天数,教师在放大的表格中填写各月天数。填错的同学订正。用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同学讨论(先提出第一问,再根据同学回答情况,酌情提出其他问题):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全月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全月有30天的呢?哪个月

14、的天数比较特殊,有多少天?根据同学回答,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一年有12个月 30天:4月、6月、9月、11月28天:2月讲解: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在“31天”前板书: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在“30天”前板书: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3. 探究二。活动:把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交流:观察涂色后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同学可能会发现:12个月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2月;大月中前4个是连续的单数,后3个是连续的双数;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为便于同学记忆,可以与生活联系:7、8两个月都是大月,正好是放暑假的时间。假

15、如同学提不出这些发现,则启发同学去发现并把规律表达出来。根据同学找到的规律,出示儿歌:“要找大月你记住,7、8两月挨着数,7月以前找单数,8月以后找双数。”让同学读一读。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交流时,着重引导同学讨论下面的两种记忆方法:(1) 启发同学想到:小月只有4个月,可以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来记。(2) 利用拳头记忆。假如同学中有人知道如何利用拳头来记忆的,可以请他们教其他的同学。假如同学不能主动提出用拳头记忆的方法,可以让同学看书上第18页的拳头图,自身研究如何用拳头来记忆,再请一个同学作示范,全体齐数。然后同桌合作,一人数,另一人检查。4. 游戏练习。游戏一:“起立坐下”。游戏规则: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教师任意报一个月份,是大月的男生起立,是小月的女生起立。(把2月留在最后报,并追问:为什么都不起立?)游戏二:“左手右手”。先请生日在大月的同学举左手,再请生日在小月的同学举右手。最后请大家猜“两次都没有举手的同学是几月份出生的”。5. 探究三。提问:我们常说一年有365天,那么,这一年有365天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同学独立计算2006年全年的天数。然后同桌间交流自身的算法。展示同学的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