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09657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1认知过程 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 3意志过程 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 感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客观刺激个别属性的心理反映。2感觉的测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也可叫做最小可觉差JND,德国 的

2、韦伯对此研究发现了韦伯定律:K=A/I (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视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需要时间较长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过程进行很快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不立即消失,而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根据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的异同,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 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客观刺激整体属性的心理反映。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 记忆:在头脑中识记、保持和

3、再现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记忆的过程 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得过程 储存:把编码后的外界信息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3回忆的分类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根据是否受意识控制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

4、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 秒到2分钟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感觉记忆: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它保存时间短暂,但有较大容量,其中大部分信息因为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 只有一部分信息由于注意而得到进 一步加工并进入短时记忆。2、短时记忆: 记忆容量为 72 个组块,感觉记忆通过注意进入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记忆恢复: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

5、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立即测量的成绩更高 储存的条件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按照遗忘曲线先紧后松正确分配复习时 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序列位置效应,中间部分加强复习利用外部记忆手段:笔记、卡片、提纲等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营养、蛋白质、吸毒、酒精、脑外伤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再认比回忆更简单、容易。 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然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回忆:人们过去经历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回忆以联想为基础,联想有几个规律: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 舌尖现象:话到嘴边说不出来,一种多因

6、紧张引起的提取失败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遗忘的含义: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 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过程最初进展快,以后逐渐缓慢 遗忘的原因: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至最后消退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过程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过程的干扰 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接触,记忆能恢复 提取失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 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7、影响遗忘的因素除了最主要的时间因素以外还有: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学习的程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识记者的态度 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容易回忆,遗忘最少 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 记忆品质: 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思维: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2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改组性:思维指向事物的新特性和新关系,这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 新和改组

8、3思维的种类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们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来 于实际的动作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思维 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一问题 直觉思维:迅速理解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分析思维:就是逻辑思维 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产生出大 量、独特的新思想 常规思维:人们

9、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县城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和思维 活动4思维的过程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 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特征、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 体比较: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关系 抽象: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 在抽象的基础上,

10、人们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概括有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之分。 初级概括: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 高级概括: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得含义与基本过程 问题解决:在问题空间下,经由思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也就是寻找一条空间内 从始到末的通路。问题解决得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2问题解决得策略 算法策略: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 决问题。采用算法策略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尝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

11、种方法。 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力。它有以下几种策略:手段一一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问题 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逆向搜索:就 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爬山法:采用一定的 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3影响问题解决得心理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一种好的策略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有算法和启发法。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具备这种能力。专家和新手造 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组织方式上

12、的不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 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六)表象和想象1表象 表象的含义: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2想象 想象的含义:对头脑中已有的表型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有目的自觉地想象。它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任务,在人脑中

13、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 动机功能 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 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动机的维持作用是由个体 的活动与他所预期的目标的意志程度来决定的。3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人们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

14、例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 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兴趣: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 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困难的、挑战性的活动,取得优异结果和成 绩,并能超过他人 权力动机: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交往动机:愿意归属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人们的动机可分为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人的动机可分为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

15、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它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 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 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 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情绪、情感的含义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情绪和情感历史上统 称感情,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 性,常带有社会意义。情绪状态:是某种时间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

16、较典型的有 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激情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该状态下人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应激: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便随一种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率加 快等。适应性综合症包括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情绪的外周理论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 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