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山实习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09647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宫山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宫山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宫山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宫山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宫山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宫山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宫山实习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九宫山实习目的通过对九宫山自然景观、水库、地质地貌及植被类型的观察,再结合对历史文献资料,九宫山古地质地貌、近代地貌演化,岩石岩性和地质构造等自然概况及水文状况等。二、九宫山实习意义通过野外实习并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理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和记忆,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意义,另外,培养了野外实习的方法和技能,学会了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观察地理各种典型地质的兴趣和热情,也增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在野外实习中,了解和掌握了地表形状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了实习区域地层、岩石等分布规律,同时也对滑坡泥

2、石流有了清醒的认识,激发了对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三、实习内容实习地方地理环境概况综述九宫山地理位置特征九宫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城东南。绵亘百里,主峰海拔 1,583 米,境内千峰争翠,万壑竟幽,峰、岭、岩、台、洞、泉、池等奇丽景物引人入胜。是湖北省六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九宫山地质构造基础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变质岩山体。地形地貌特点九宫山为一复式背斜,山脉中央为元古代片麻岩、板岩,向两侧依次出露寒武纪灰岩、志留纪砂页岩,三叠纪灰岩,中间地层较老,两侧地层较新,且在元古代经历过两次地壳运动,形成不同变质程度的片麻岩和板岩。最老地层为元古界,最新地层为三叠系,因而是一个复式背斜,是燕山运动的产物气

3、候特点九宫山面积210平方公里,雄奇险峻,景色迷人。春可赏花,夏好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国风光之壮美,为华中地区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主峰海拔1656米,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21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0。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素有“天下第一爽”之称。山上海拔1230米的云中湖为我国最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国落差最大的大崖头瀑布(落差420米);还有面积6万多亩、分布近千种名贵动植物、近百种珍稀濒危物种、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第四季冰川遗迹的省级森林保护区九宫山森林公园。 2007年8月1日,九宫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及其性状土壤类型

4、也会发生变化,三种类型:.海拔600-800米山地黄红壤.800-1300米山地黄棕壤.1300米以上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草甸发育的土壤山上没有高大的树,只有矮小的树山顶上风大,乔木在大风的环境中很难生长,以草本为主区别:乔木不管是落叶的还是常绿的,总是部分的凋落物归还到土壤中草木是一年生,地上部分一年死亡一次,地下的根系也会死亡一部分,整个植株全部死亡,形成有机物质的来源,看到很厚的黑色的根系穿插交错复杂的层次母岩:片麻岩土壤在片麻岩上发育的特征:有一个比较深厚的,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淋溶层,、的过度非常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水分增加.颜色:有黄化.酸碱性:降水量增加,物质淋洗,值下

5、降.有机质的含量:增加(水分升高,温度下降,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减少矿化)水文简介河流众多,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31.1084万KW,可开发量为24.1057万KW。植被状况该市南部属幕阜山系余脉,海拔多在1500米以下,最高山峰老鸦尖海拔1656米,一般在200800米。北部属江汉平原,海拔多在2050米。其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资源种类繁盛,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划分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 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其代表群落有苦槠林、樟树林、甜槠林。林中散生树种有长叶石栎、冬青、青栲、油茶、石楠、乌楣栲、丝栗栲、女贞、厚皮香、绵槠等。落叶阔叶林:主要

6、分布在海拔12001500米地带,其代表树种有短柄枹、锥栗、化香、黄莲木、青檀、黄檀、稠李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海拔 5001100米之间,其代表树种有甜槠、栓皮栎、青冈栎、厚皮香、青榨槭、石栎、白栎、绵槠、交让木、枫香、黄檀、酸枣、糙叶树、拐枣、短柄枹、山槐、化香、茅栗、臭辣树等。针叶林:海拔 800米以上的代表树种有黄山松、油松, 800米以下其代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柏木等。杉木是鄂南主要造林树种,大部分为人工林。天然林只在通山县九宫山、一盘丘,通城县黄龙山等地有零星小块分布。竹林:该市竹类资源丰富,有17属、123种。主要为楠竹,雷竹次之。楠竹林在海拔1001100 米地

7、带均有分布,以片林为主,也有与松、 杉及阔叶树混生类型。雷竹主要分布崇阳,近几年来,崇阳致力打造雷竹大县,雷竹产业发展迅猛,现已发展到3333公顷。此外,慈竹、桂竹、斑竹、黄竹、水竹、金竹、箭竹等竹类品种全区各地均有少量分布。四、九宫山地区地质调查、九宫山地层及岩性地层为睌元古代片麻岩、板岩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山上为片麻岩和花岗岩,山下为板岩。片麻岩灰黑色,粒状-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和黑云母。山上所见草甸土由片麻岩风化而成,颜色较深,有机质分解慢。花岗岩灰白色,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角闪石。板岩灰绿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 九宫山为一复式背斜,

8、山脉中央为元古代片麻岩、板岩,向两侧依次出露寒武纪灰岩、志留纪砂页岩,三叠纪灰岩,中间地层较老,两侧地层较新,且在元古代经历过两次地壳运动,形成不同变质程度的片麻岩和板岩。最老地层为元古界,最新地层为三叠系,因而是一个复式背斜,是燕山运动的产物。在燕山运动的挤压下,形成背斜核部破碎较多,并伴有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花岗岩岩基。花岗岩垂直节理构造发育,形成千沟万壑的独特景观,一线天就是节理构造受到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在燕山运动影响下,形成九宫山基底构造,在后来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现在的九宫山。、V型谷的形成与发育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

9、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岩石的风化及节理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这种性质称为解理。 在标本的破裂面上一般看到闪光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平面,即解理面。解理面一般平行于晶体格架中质点最紧密,联结力最强的面。 因为垂直这种面的联结力较弱,晶粒易于平行此面破裂。相对来说,面与面之间的联结力最弱。解理是反映晶体构造的重要特征之一。且较晶形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不论矿物自形程度高低, 解理的特征不变,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依据。一般可依据解理的有无,发育完全程度(以解理面的完整程度为标志)以及组数和各组交

10、角来区分矿物。 解理可分为四级:完全、清楚、不清楚、无(或五级: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或称无解理)。 不同矿物的解理,可能有一个方向,也可能有多个方向。常见的有一向(石墨、云母等)、二向(角闪石等)、三向(方解石等),此外还有四向(如萤石)、六向(如闪锌矿)解理。、斜坡重力地貌的形成及演化斜坡重力作用及其地貌和堆积物 3、撒落和倒石锥堆积物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 落的现象。 对斜坡改造起重要作用,但不造成重大灾害。 剥蚀地貌:剥蚀坡 堆积地貌:倒石锥 倒石锥的特点:上部粒度细、下部粒度粗,细土充填裂隙;显示粗略 的

11、分选。、流水地貌发育及其表现由地表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的各种地貌(如冲沟、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统称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大类。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坡面流水汇集成沟谷流水,属间歇性流水。河流是由地表片状流水、沟谷流水和地下水汇集而成,为经常性流水。一、流水作用流水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挟运一定数量的泥沙,因此,当流速、流量增加,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产生侵蚀作用,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运走;反之,就发生堆积。流水的侵蚀表现为流水对坡面、沟

12、谷和河谷的侵蚀。坡面侵蚀是坡面流水对地表进行面状的、均匀的冲刷。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是一种线状侵蚀,表现为下蚀(下切)、旁蚀(侧蚀)与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三种。下蚀是指流水及其挟带的砂砾等对谷底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底加深。旁蚀是对谷地两侧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坡后退,谷地展宽。溯源侵蚀系指向源头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地伸长。下蚀、旁蚀与溯源侵蚀是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的。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流水使砂砾沿底面滑动、滚动或跃动,统称为推移。在水底被推动的砂砾粒径总是与起动流速的平方成正比,而砂砾的体积或重量又与其粒径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颗粒的重量与起动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这就是山区河流、沟谷中能

13、搬运巨大砾块的原因。另一种是细小泥沙在水中呈悬浮状态移运,称为悬移。但是,被流水搬运的同一粒径的物质,随着流水搬运能力的变化,其搬运方式可发生变、花岗岩的形成及产状花岗岩为粒状结晶质岩石,主要的成分矿石为碱性长石及石英。通常长石含量多于石英,两者成互嵌组织产状有如下三类:(1)不同成分碱性长石单独产出、(2)不同的碱性长石以同形类质成固熔体或双晶状交生、(3)与钙长石成固熔体造成聚片双晶交生,但其中80-85%为钠长石。碱性长石在岩石学是指正长石、 、该地区常见的地质构造及表现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东端的下扬子台坪(3)的大冶褶带(3)的梁子湖凹陷(3)和咸宁台褶束(3)以及幕阜台拗(4)

14、的通山台褶束(4)等3个四级构造单元。区内出露有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通山的九宫山一带。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区内褶皱断裂发育,形成现今地貌景观。地势南高北低,分为3个地貌区。江汉湖积冲积平原区,位于西北部,为赤壁市茶庵岭至咸安区双溪以北的大片地区;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区,位于中部,为通山县高湖至沙店一线以北,茶庵岭至双溪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幕阜山侵蚀构造中山区,位于通山高湖至沙店一线以南地区。 、野外进行岩石识别的方法及步骤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

15、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经过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以对岩石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的分析,对岩石的命名和分类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命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