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的生产工艺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08938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马替尼的生产工艺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伊马替尼的生产工艺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伊马替尼的生产工艺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伊马替尼的生产工艺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伊马替尼的生产工艺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马替尼的生产工艺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马替尼的生产工艺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伊马替尼的概述1二、伊马替尼已有合成路线简介2三、伊马替尼已有合成路线优劣分析4四、伊马替尼新合成路线设计5五、伊马替尼工艺流程设计及工艺流程操作简述6六、总结8参考文献9目标化合物的概述伊马替尼(Imatinib, 1),化学名为4- (4-甲基哌嗪基.1-甲基)-N-4-甲基 -3-4-(3-毗啶基)嘧啶-2-氨基苯基-苯甲酰胺,中文别名:伊马替尼中间体; 伊玛替尼;4-(4-甲基-1-哌嗪基)甲基-N-4-甲基-3-4-(3-毗啶基)-2-嘧啶基氨基 苯基苯甲酰胺 英文名称:Imatinib英文别名:IMA-3; IMATINIB-D3; AKOS 91378; Imatinib B

2、ase;4-(4-methylpiperazin-1-yl)methyl-N-(4-methyl-3-4-(pyridin-3-yl)pyrimidin-2-yla minophenyl)benzamide;4-(4-methylpiperazin-1-yl)methyl-N-(4-methyl-3-4-(pyridin-3-yl)pyrimidin-2-yla minophenyl)benzamide methanesulfonate (1:1)商品名为格列卫(Gleevec)。分子式:C29H31N7O分子量:493.60外观:淡黄色 或类白固体。该药是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制的一种小分子酪氨酸

3、激酶抑制剂类抗肿 瘤药物。由于具有突破性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伊马替尼于2001年获得美国FDA 特快审批,用于a-干扰素给药失败的胚细胞危象病期、慢性病期、加速病期的 粒细胞白血病(CML,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的治疗。伊马替尼可靶 向3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即BCRABL (癌基因产物)、C-kit(原癌基因蛋白)和 PDGFU.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因此也广泛应用于其他受体有关的肿瘤疾 病的治疗。2002年,美国FDA批准本品用于胃肠道问质细胞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6 的治疗。此外,伊马替尼在临床上还

4、用于转移胃肠道基质瘤及 一些妇科肿瘤的治疗囹二、目标化合物已有合成线路简介1-以6-甲基-3-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先与单氤胺反应生成胍,然后与3.二甲 氨基-1-(3-毗啶基)-2-丙烯-1-酮(3)进行环合反应,再将硝基还原成氨基,接着再与4-(4-甲基哌嗪基)苯甲酰氯反应,制得伊马替尼5。89102-先合成中间体4-(3-毗啶基)-2-氨基-嘧啶和4-(4-甲基-1-哌嗪基甲基)-N-苯甲酰胺(2-漠-4-甲基苯基)-苯甲酰胺,二者再反应得到产物伊马替尼7imatinib3-首先,同路线1得到中间体N-(5-氨基-2-甲基苯基)-4-(3-毗啶基)-2-哌啶胺(6),接着依次与对氯甲基苯甲

5、酰氯和N-甲基哌嗪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伊马替尼imatinib4.对甲基苯甲酸酯化得到对甲基苯甲酸甲酯,再与N-甲基哌嗪反应得到4-(4 -甲 基哌嗪基)苯甲酸甲酯,与同路线一得到的中间体N-(5-氨基-2 -甲基苯基)-4-(3-啶 基)-2-哌啶胺反应得到伊马替尼7A-imatinib三、目标化合物已有合成线路优劣分析1. 各路线的对比研究得出各路线的区别的主要在于嘧啶环成环先后顺序不同和 酰胺的合成方法不同。2. 采用最后环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之前开发的中间体3-甲氨基-1(3-毗啶基)-2- 丙烯-1-酮产率很低,为了降低总合成成本而选择最后环合。3. 酰胺官能团既可以用酰氯与胺反应也可以

6、用对应的酯与胺反应,但由于N-甲 基哌嗪反应得到4-(4-甲基哌嗪基)苯甲酸甲酯制备复杂且需要昂贵的Pa/C催化 剂,故采用酰氯与对应的胺反应制备酰胺四、目标化合物新合成线路设计以4-甲基-3-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先依次与对氯甲基苯甲酰氯和N-甲基哌嗪进行 缩合反应,然后将硝基还原成氨基,再与单氤胺反应生成胍,接着与3-二甲氨基-1-(3-毗啶 基)-2-丙烯-1-酮进行环合反应,制得伊马替尼6NQN/CH3NQ5NH2imatinb76nh2五、XX步骤工艺流程设计及工艺流程操作简述1、工艺流程设计本设计的生产工艺的操作方式采用的是间歇操作,整个工艺总体上包括缩 合、还原、环合五个单元反应,

7、和搅拌、抽滤、回流、干燥、结品、溶剂回收等 一系列单元过程。以方框表示单元过程及单元反应,以箭头表示物料和载能介质 流向,该设计的生产工艺流程方框图如下所示:2、工艺流程操作简述抽滤烘干化合物7伊马替尼反应瓶3. 1 制备N -( 4-甲基-3-硝基苯基)-4-( 4-甲基-哌嗪-1-甲基)苯酰胺将无水K2 CO3 ( 10g)、THF ( 60mL )和化合物2(4g)投入反应瓶中,室温搅拌下滴 加对氯甲基苯甲酰氯(7.8g),滴完后搅拌反应1h,然后加入N -甲基哌嗪(15g),于相 同条件下搅拌保温全化合物2反应完全(TLC)。抽滤掉体系中的固体,滤液减压 浓缩全干,在剧烈搅拌下加入水(

8、50mL),室温搅拌结品1h。抽滤、烘干得米黄色固 体913g,为化合物4,收率95.9%,纯度(HPLC)3. 2 制备N -( 3-氨基-4-甲基苯基)-4-( 4-甲基-哌嗪-1-甲基)苯酰胺将化合物4 ( 10g)、异丙醇(100mL )、水合肼(20g)和催化剂(0.5g)投入反应瓶中, 加热至回流,保持回流全化合物4反应完全(TLC)。抽滤掉催化剂,滤液减压浓 缩全干(可以不浓缩而直接应用),得粘稠浓缩物10.3g,为化合物5,收率100% , 纯度(HPLC) 94.6%,不需纯化,直接应用3. 3制备N -( 3-胍基-4-甲基苯基)-4-( 4-甲基-哌嗪-1-甲基)苯酰胺化

9、合物5 ( 10g)、异丙醇(100mL )投入反应瓶中,加热至回流,用浓盐酸将体系的 pH调到1.52.0,然后加入50%单氤胺溶液(6.5g),保持体系的pH在1.52.0之 间回流反应30h。保温结束后减压浓缩至十,加入水(60mL)溶解浓缩物,然后在冰 水浴冷却下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到13,并继续在冰水浴下搅拌结品4h以上。 抽滤、减压烘干,得类白色全浅黄色固体7.8g,为化合物6,收率69.4%,纯度 (HPLC) 98.5%。3. 4 制备伊马替尼7将化合物6 ( 39g)和3-二甲氨基-1-( 3-毗啶基)-2-丙烯-1-酮、(23.4g)和异戊醇(390mL)投入反应瓶中,氮

10、气保护下加热至回流,进行回流分水反应30h以上。反应 结束后稍冷却,然后在回流下加入醋酸丁酯,室温搅拌结品4h。抽滤、烘干,得米黄 色固体47.3g,为伊马替尼,收率93.5%,纯度(HPLC) 98.3%。精制后为类白色固体, 纯度99.7%。五、总结在制备化合物4时,采用无水碳酸钾代替文献中采用的二异丙基乙基胺为催化剂, 降低了原料成本,同时降低了废水中的氮含量。在制备化合物5时,以水合肼和普通 催化剂对硝基进行还原,从而避免使用氢气和昂贵的铂(或钯)炭催化剂,极大地降低了原料成本,同时减少了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本次课程设计是关于伊马替尼的 合成研究,通过合成出来的伊马替尼不仅可以降低其成

11、本,缓解其供应危机,还 可以通过合成研究获得有关构效关系的信息,以寻求活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 更为广阔的格列卫类药物。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伊马替尼的制备方法有了更 深一步的了解,对伊马替尼的应用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加强了自己对实验 操作能力,对一些基本操作进一步的巩固参考文献1戈升荣,安富荣,祝德秋.伊马替尼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 与分析,2002, 2(5): 297-299.2 郑斌,危晴岚,刘茂柏.甲磺酸伊马替尼临床研究概况J.海峡药学杂志,2006, 18(6):7880.3 Liu Yifong, Bai Yajun, Zhang Juan, et al.

12、Optimization ofthe conditions forcopper-mediated N-arylation of het eroarylaminesJ. Eur J Org Chem, 2007: 6084-6088.4 loiseleur O, Kaufmann D, Abel S, et a1. N-phenyl-2 PY一rimidine-aminederivativesP. WO: 03066613,2002-025 Kun-Eek Kil, Yu Shin Ding. Synthesis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tudies

13、of carbon一 1 1 一labeledimatinib(Gleevec). Nuclear Medicine and Biology,2007, 34: 153-1636 陈敖,黄荷香,宋帅娟,陈小琴.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合成.精细与专用化学,2007; 1 5: 23-,257 Olivier L, Daniel 14,Stephan A, et a1. N phenyl-2-pyrimidine amine derivatives. W02003066613,20038 Szakacs Z, B6ni Sz, Varga Z, Orfi L, K&i Gy. NoszM B. Acid

14、-base profiling of imatinib(gleevec)and its fragments. J Med Chem. 2005, 48(1), 2492559 Liu WH, Makrigiorgos. GMSensitiv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mutations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resistance to STI 571. Leuk Res, 2003, 27(1 1): 979-98210 Kun-Eek Kil, Yu Shin Ding. Synthesis and positron emissi

15、on tomography studies of carbon一 1 1 一labeledimatinib(Gleevec). Nuclear Medicine and Biology,2007, 34: 153-16311 Cortes JE, Talpaz M, Giles F, et a1. Prognostic siificence of eytogenetie clonal evolu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on mesylate therapy. Blood, 2003,101(10): 3794-3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