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088811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三、教具准备:1.课件2.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导入:同学们,成语是个大王国。这个王国里有耍小聪明的狐狸,有拔苗助长的农夫,还有糊涂的国王。今天,老师来当导游,带着大家来参观成语王国里的一口古老的井。课件出示:井很久很久以前,这儿发生了一

2、个有趣的故事。谁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2.解释课题:观,看;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3、关于这个故事,你知道什么?(根据学生说的板:青蛙、小鸟)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大家来读读这个故事吧。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要求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2、想一想:青蛙在-,小鸟在-。3、用序号标出青蛙和小鸟进展了几次对话。说说:它们在争论-。三、检查自学情况1、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用“落”呢?(副板书:落?)故事就这样在青蛙和小鸟的邂逅中

3、开场了。2、答复提出的问题:几次对话?指名让学生按对话次数朗读课文。3、青蛙和小鸟在争论-。(板:天?)四、讲读课文它们是如何争论起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第一次对话吧。1、讲读第二、三自然段。课件出示(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问的语气)(2)小鸟是怎么答复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它飞过哪些地方?)你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小鸟飞了很远吗?解决(落?)(4)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2.讲读第四、五自然段。(接下来发生什么情况了呢)1)课件出示(1)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

4、段。(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指夸大的话,吹牛)(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4)小鸟是怎么答复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5)教学际,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它们俩的语气、态度会是怎样的呢?同桌来演一演吧。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指名表演。(7)青蛙和小鸟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谁对?小鸟怎么知道天无边无际,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

5、口那么大?读课文,找出答案。2)、谁愿意告诉大家,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小鸟在天上飞,青蛙坐在井里)3)、老师板书:“天上”、“井里”4)、指板书小结: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在天上飞,青蛙只有井那么大是因为它坐在井底。5)、同学们讨论一下,能不能给这只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个名字?(井底之蛙)青蛙成为井底之蛙,并不能全怪它。它生来就在井底,出不去。青蛙也很可怜呀。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兴旺的今天,你能不能让这只青蛙不出井底,也能理解外面的世界吗?有什么方法?(生:让她看书、看报;帮它在井口装摄像头)小节:要想不成为井底之蛙,我们该怎么做?3.讲读第六、七自然段。我们再来看

6、看青蛙和小鸟的争论,看看这只青蛙除了见识少,还有没有别的缺点,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第六、七自然段生自读(1)还有什么缺点?从哪儿看出来?它笑什么?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读出骄傲、自以为是的语气了吗?)(生评议)(2)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目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成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教学:信指导读小鸟的话。“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生评议)(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4)指导朗读多么骄傲、自以为是

7、的青蛙,多么仁慈、诚恳的小鸟,谁能演好这两个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五、课后延伸1、小结:这篇课文是一那么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2.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六、作业发挥想象,假如有一天,井水升得很高,青蛙跳出了井口,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板书设计:坐井观天青蛙 小鸟井口大 天? 无边无际井底 天上飞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

8、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似” 一词的不同用法。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启发导入。1、复习导入。出示: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那么寓言。(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齐读课题。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那么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

9、借助拼音读通读顺。4、检查读书效果。出示生字词:望 转 言 自 筋 尽 喘 截巴望 好似 焦急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禾苗好似一点也没长高。水面平得好似一面大镜子。 “好似”的意思一样吗?禾苗一点也没长高。把句里的好似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理解焦急。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

10、筋疲力尽)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犯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3、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4、“揠苗助长”这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遵循事物的开展规律,不要做傻事。再读:“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你是不是有新的收获?5、“

11、揠苗助长”最早不是这么写的,想看看吗?出示揠苗助长资料:【出 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那么槁矣。”【释 义】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背事物的开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6、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含义深入的故事,小朋友可以自己找课外资料读一读。五、作业:1、书写指导:焦、费、望、算2、讲故事(1)把揠苗助长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板书设计:揠苗助长急 徒劳无功二年级语文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教材说明:画家和牧童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画家戴嵩画中

12、的错误,戴嵩虚心承受的事。身为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小小的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真!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学习目的: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3.懂得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慎重。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慎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挂图字卡录音机及磁带,投影仪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 新课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小小

13、的牧童,竟然对着的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这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2.相机出示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的大些,“牧童”写的小些)(齐读课题)3.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4.老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仰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二. 朗读感悟1. 初读整体感悟。(1)自已小声读课文。要求不指读,不读错字,不加字添字,边读边想,把使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2)小组中展示,同桌或小组中互相读读,向大家展示

14、你的朗读情况。(3)小组中交流一下,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入印象?为什么?2. 看图重点朗读感悟(1)出字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2)图上的哪一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_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4)比照,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英勇、实事求是。(5)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练惯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假如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用对话

15、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老师可适时范读,引导评读、仿读、赛读、表演读等)(6)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表达局部的内容表现出来。(7)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3. 领悟内容诵读全文。(1)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2)学了课文,联络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欣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置。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1)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