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088528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6注重薄弱学科的教学,首先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积极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要继续搞好校本课程的研究、实施、管理工作。 校本课程的开展对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起着重要作用。校本课程的设立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活动的目的性要强,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教学内容力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体现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除此学校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深入到课堂进行听课评价,杜绝无教案上课,并且要求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完整,教学注重学生兴趣、态度、情感、习

2、惯的培养,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学校要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薄弱课程相关的培训。通过开展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支持教师积极组织薄弱学科相关的活动课,把活动课当做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阵地。除了开设好课内活动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开设学科兴趣活动小组,并做到辅导教师、辅导时间、地点,内容落实。总之,树立学生发展观, 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帮助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7现在所谓的薄弱课程是校本

3、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不太被重视的课程。这些课程的有效实施面临着很多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提高重视程度,保障“薄弱课程”教学深入开展。1、注重师资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大对“薄弱课程”师资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半路出家”的“薄弱课程”教师,要通过各种培训、业务研讨、交流观摩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尤其要发挥好中心校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大面积提升“薄弱课程”教师的业务水平,为“薄弱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2、加大教学投入。学校在购置教学设备时,要将“薄弱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同等考虑,将“薄弱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学硬软件一同编制预算,

4、可以分期分步购置。学校要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学投入方面的扶持,同时还要倡导教师自制教学软件等,改善“薄弱课程”教学条件。3、严格教学常规。对于以往在教学中出现的挤占“薄弱课程”教学时间的行为,应当坚决禁止,严格执行课时安排,决不允许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挤占“薄弱课程”教学课时,即使因特殊情况占用的也要在过后弥补相同课时数。二、加大创新力度,优化“薄弱课程”教学过程。1、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 “薄弱课程” 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可以增加丰富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学生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教学成效。通过影音生动演示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增

5、加拓展信息,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2、开展自主探究教学。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是当前许多学科运用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体现学习主体地位。三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除了将教学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之上外,教师还要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带领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这些都是增强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拓展教学空间,提升学生的“薄弱课程”素养。三、加大评价改革,体现客观全面激励原则。1、兼顾对学生努力程度评价。在对学生进行书面测试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薄弱课程”学习努力程度进行客观评价,可以采取“成绩+评语”的评价方式,客观地对学生的“薄弱课程”学

6、习状态进行评价。2、兼顾对学生能力发展评价。在知识性目标检测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薄弱课程”运用能力,如在“薄弱课程”考察过程中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主观题,检查学生运用“薄弱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在“薄弱课程”教育教学中,应该创新理念,优化方式方法,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薄弱课程”学习环境,提升“薄弱课程”教学实效。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8课程的实施本来就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薄弱课程的实施更是如此。教师作为薄弱课程实施的主体,就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校长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等方面的

7、合作。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独立解决课堂上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教师的课堂生活是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教师的这种“专业个人主义”的特征,有可能会阻碍教师在进行薄弱课程实施时与他人的合作,并最终导致薄弱课程实施沦落为教师本位课程的实施。薄弱课程实施是基于分析学校办学宗旨、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来确定薄弱课程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决定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评价的。因此,在整个薄弱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这既是薄弱课程实施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合作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8、。薄弱课程实施的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把课程实施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研究素养。当然教师进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不可能也不需要像专家那样,恪守严格的研究规范与操作程序。基于客观现实条件,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是最为恰切的。因为教育行动研究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行动研究没什么苛刻的研究条件与严格的研究规范,它的核心是概念,是“反思”,其直接目的不是为了理论的产出,而是为了提高与改进教育实践的质量,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 薄弱课程实施是一种现场本位的课程实施,具有

9、强烈的实践倾向。薄弱课程实施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的是“开发 - 实施 - 观察 - 反思 - 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其核心环节也是“反思”。可以说,薄弱课程实施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是薄弱课程实施的内在要求。因此,薄弱课程实施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通过对薄弱课程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从而不断地提高薄弱课程实施的质量。总之,薄弱课程的实施是一件有意义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科学操作,坚忍不拔,就能够取得成绩。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9研究和探讨基础薄弱学习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是为了帮助基础薄弱学校充分利

10、用现有的硬件设施,整合各种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思路,改变基础薄弱学校的现状,缩小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种种差距。达到有效教学及和谐社会教育均衡、协调的发展。( 1 )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增强校长的新课改意识切实增强薄弱中小学校长的课改意识。在推进薄弱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没有校长的组织参与和引领,新课程实施就很难推进。然而,当前一些薄弱中小学校长对课程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仅把其当作一项一般性的业务工作,认为只要抓一抓就可以了,因而对课程改革情况了解不够、关心不够、指导不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效。鉴于

11、此,可以通过校长课改培训班、校长与课改专家对话、校长课改论坛等多种方式,帮助薄弱中小学校长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课改意识,树立课改信心。同时,在薄弱中小学校长中积极开展“ 走进新课程” 等一系列活动,对他们从事课程改革的态度和行动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确保农村中小学校长真正站到课程改革的前沿,不仅思想上重视,更能直接参与课程改革,与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和探索,在参与中感受课改、组织课改、指导课改。此外,薄弱中小学校长还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坚持在“ 农 ” 字上作文章,积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 )加强教师培训,着力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长期以来,

12、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薄弱中小学教师素质普遍偏低且提高缓慢,这一状况显然不能适应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在推进薄弱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必须把提升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教师理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地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应坚持“ 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 的原则,以骨干教师培训为切口,以全员培训为目标,分阶段逐步展开培训,将教师培训工作贯穿推进薄弱中小学课程改造工作的始终。在培训内容上,要针对薄弱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在为他们阐述新课程理念的时候,力戒抽象的概念灌输,引入大量鲜活的案例,保证他们听了以后能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在培训方式上,要安排灵活多样的参与式、体

13、验式的培训,使薄弱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能切实领会新课程的各项要求, 着力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 3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相互切磋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结合薄弱中小学教育实际,以校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心校的辐射作用,通过联片教研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薄弱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 4 )增加经费投入,有效保障薄弱学校新课程实施经费不足是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许多地方政府没有为新课程改革投入必要的资金,而学校自筹新课程改革经

14、费又存在诸多障碍。建议为新课程改革投入专项经费,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课程改革经费划拨渠道的畅通,杜绝教育经费被挪用的现象。建议改革教育经费的划拨渠道,由现行的教育经费归口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划拨,改为归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垂直管理,以保证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5 )加强对薄弱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帮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教研人员沉下去,和薄弱中小学教师一起研究新课程、探讨新教法。要组织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定期到薄弱学校开讲座、上示范课,传播先进经验。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典型经验介绍、成功课堂教学刻成光盘,到薄弱学校播放,帮助薄弱中小学教师尽快提高新课程执行能力。要积极建立城市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制度,促进薄弱中小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6 )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受惠者,是新课程实施成效的直接体现者。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习惯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的质量。薄弱学校应当注重从细节入手,关注每一个学生,长期、细致地引导学生,不能采用 “ 恨铁不成钢 ”的急进方式,更不能放任自流。虽然薄弱学校确实有些学生难以适应新课程的学习,但只要教师们坚持不懈,长期努力,学生的这种状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一旦学生的基础扎实、习惯改善,适应了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