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08205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地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的拓展课程体系研究肖岭(韶关学院 外国语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5)摘要: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两个层面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进行调查。从毕业生英语能力需求,英语技能使用,英语岗位使用需求,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综合分析等方面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根据调查结果,对构建具有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思考,为全国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关键词: 应用性本科院校 毕业生 英语能力社会需求一、引言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社会

2、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在实践上地位不断提高,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起着连接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纽带作用,对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有极大的社会需求。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世纪初教育部批准一批具有多年办学经验的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决定以这类学校为基础,发挥该类学校多年办学形成的应用特色,创建地方性本科大学,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直接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以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我校是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广东省5所省市共建的地方性本科大学之一,在校生18000人,设有文、理、工、经、管为主的47个本科专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

3、放的前沿,产业型企业密集,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对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呈强劲需求的势头。在过去的十年中,地方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特色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定位、教学体系、课程设置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与重点院校相比效果不明显。突出问题是教学模式和内容体系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身特_作者简介:肖岭:(1973.3-) 女,江西赣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粤高教函201155号文)

4、色。因此,进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建设研究课题,它旨在解决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现行教学理念和体系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现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估方式与学生多元化的学习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又要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但我国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是否能满足这种人才培养形式的需求?如何在教学大纲和总体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探索人才培养和提高外语人才能力的方法?这

5、些问题鲜有研究。而对大学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的社会需求实证调查更是少之又少。合理的需求分析是系统化的语言课程大纲设计中诸多方面有效实施的基础,它将是制定外语政策、设置外语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组织课程内容、检查和评估外语课程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需求分析,了解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的起点,了解社会发展对他们英语能力的实际要求,从而从社会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向他们提供对毕业后的学习和就业有帮助的英语课程。二、研究方法2.1 研究目的 语言学家Dubin和Olstain(1990)指出:“一个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必须体现国家总体的教育政策,反映该国家对语言使用情况和社会不同层面对语言的需求,反映一个

6、国家和社区的教学大纲设计安排,否则这个教学课程设计将会失去意义。”所以大学英语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以社会需求分析为基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格“产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及企业访谈、毕业生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方应用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全面总结,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建设以及教学评估入手,改进教学手段和管理方式,制定我校英语教学改方案,构建具有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英语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模式,使其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为全国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革提供切实

7、可行的课改之路。2.2. 研究工具与方法本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采取了探究性的访谈,对相关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确定社会需求的具体范围和所需程度,以期与定量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互为参照和佐证。定量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以纸质和电子文档以及问卷星的形式,向调查对象发放以及供调查对象上网填写。2.3 研究内容本调查包括两个调查问卷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社会需求调查问卷(简称问卷一)以及广东省用人单位对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调查问卷(简称问卷二)。本次问卷的发放范围为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东莞、中

8、山、顺德等主要城市。第一份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在上述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毕业学校均为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以韶关学院毕业生为主),涉及到2007、2008及2009届毕业生,学生所学专业涉及文科、理工科以及音乐、体育、美术等所有专业,被调查对象的工作岗位以文员、销售、技术管理、客户服务员、教师为主,发放问卷表600份,有效问卷529份,有效率88.16%。第二份问卷的调查对象为用人单位的人事处或人力资源主管,涉及到制造业、 金融业、外贸部门、学校等单位。实际发放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为2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78份,有效率为89%。问卷从英语能力需求分析,英语技能使用分析,英语岗位使用需求分析,

9、地方应用性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综合分析等方面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努力完善和推广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成果,扩大受益面,为全国地方应用性本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证经验,使其改革成果更具推广价值和普遍性意义。三、调查结果与分析3.1. 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我们以韶关学院2009届毕业生为例,调查分析了韶关学院2009届毕业生的毕业流向,分别具体统计了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以及就业分布区域两方面的流向。根据调查,2009年韶关学院共有4326名毕业生,其中2642名毕业生毕业后进了企业单位,共占毕业生总数的61.07%;其次是20.31%的毕业生选择了事业单

10、位,2.42%的毕业生进了机关及党群系统。而在就业分布区域的选择中,选择珠三角地区的占了55.77%。这说明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的是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单位。这个显著特点使我们认识到,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仍然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地区。而毕业生的就业观有很大改变,不再固守“铁饭碗”,更重视个人发展。3. 2 英语能力需求调查 毕业生英语能力对薪资收入、职位升迁、未来发展的影响的调查显示,有68%的毕业生认为英语对薪资收入、职位升迁、未来发展的影响很大和非常大。这说明英语对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经成为了求职、加薪和晋级的必备条件之一。这一点在对用人单位

11、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得到了证实。有61.7%的用人单位对把外语水平作为对员工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18.8%的用人单位表示无所谓,19.5%的用人单位表示反对。另外,有53.3%的用人单位表示应用性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英语实用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前途,而28.6%的用人单位表示无所谓,18.1%表示反对。38%的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英语马上派上了用场,45%的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英语过了一段时间后派上了用场,而只有17%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英语一直没用上。这说明英语能力对毕业生岗位需求的重要性,83%的岗位有使用英语的需求。58%的毕业生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对找到理想工作很重要。这表明我国的英语考试证

12、书总体对英语学习有推动作用,这也成为大多数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毕业生认为英语四、六级证书符合甚至超过岗位要求。对员工英语过级水平,23的人力资源主管表示非常重视,60认为重视,14认为无所谓,3认为不重视;有58%的用人单位要求新入员工获得英语四、六级英语证书,认为英语四、六级证书能真正体现员工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这说明英语四、六级证书还是目前能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英语考试证书。3.3 英语技能需求调查 在对毕业生的工作中使用英语最多的方式的调查项目中,回答听说的占56%,写和译的占14%,读的占30%。而对英语五项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结果为:48的毕业生将听说排第一,29的毕

13、业生将阅读排第一,l8的毕业生重视写作,仅有5的毕业生认为翻译最为重要。毕业生最希望发展的英语技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英语听说能力,占40;二是日常生活会话能力,占30。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工作岗位中,毕业生使用最多的英语技能是听、说技能。英语始终是用来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听说作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两大部分占不可动摇地位。在职场环境中,学生使用最多的英语技能是听说。这一点在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得到了证实。用人单位对员工英语水平期待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42%的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最希望员工具备的是较强的听说能力,28%的用人单位最希望员工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18%的用人单位最希望员工具

14、备较强的翻译能力,只有12%选择了较强的写作能力。另外,在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接受的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入职阶段所具备英语技能中的调查中,有43%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听说能力感到最不满意,22%对毕业生的读译能力感到最不满意,18%的对毕业生的写作能力感到最不满意,17%对毕业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感到最不满意。以上的调查结果说明社会对英语技能的需求并不像传统的英语教学培养目标那样要求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全面发展,其中大多数岗位要求具备较强的听说技能,应用文写作技能。不同岗位对英语技能要求有侧重,与行业相关的听说和阅读能力受较高重视。各个行业对英语的要求是讲究“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术有专

15、攻”的。3.4 英语岗位使用需求调查英语在岗位中的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英语的范围在信函处理方面占33,业务谈判方面占17,外事接待方面占24,写作传真方面占26;多数毕业生对本专业英语资料是比较关注的,有59%毕业生要与企业的产品说明书打交道,45%要用到操作手册,42%接触了设备说明书,另外还有16%的调查对象要阅读专业期刊或专业书籍。在对用人单位员工在岗位中使用英语的具体场景的调查中,22%迎送外宾,13%安排食宿或行程,15%陪同购物或就餐,34%接听电话,18%翻译英文资料,25%填写表单,14%草拟信函和报告,20%单位介绍,10%参加交易会,5%商务谈判,17%业务联络,1

16、2%介绍产品或服务等。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英语最重要的还是实际应用。毕业生在岗位中使用英语最多的场景是业务接待和商务往来,这些场合所涉及最多的还是听说。另外,还有填写表单,草拟信函和报告等,这些所涉及的是英语的实用写作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听说和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岗位对英语的需求,我们分析了不同岗位人员(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和高层管理岗位)使用英语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各级岗位对英语的使用频率都比较高,普通职员、中层干部和高层领导在工作岗位上经常或有时使用英语的比例分别占57、37和35。由于高层管理岗位经常涉及涉外场景,对外接待与洽谈成为管理层工作中重要一部分,因此岗位越高,对英语应用技能的需求越高。管理岗位对英语存在较大需求。而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英语的为25,偶尔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