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战略新概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080470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缘战略新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缘战略新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缘战略新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缘战略新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缘战略新概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缘战略新概念“海陆和合论”与中日美关系中国网I时间:2006年7月7日I文章来源:中国网传统的地缘战略思想已经过时西方传统地缘战略学说大多是从地理的角度论述如何称霸世界。无论是始于 19世纪末的“海权论”,还是始于20世纪初的“陆权论”,都把人类历史视为陆上势 力与海上势力的斗争史。这显然不符合后来历史发展的事实。在两次世界大战中, 既有陆地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有海洋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及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 的结盟现象。战争的起源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战争的结果是 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地缘政治因素只不过是发动战争的借口,例如希特勒便提出 过所谓“生存空间论”。战后,在和平主义占上风的

2、日本,传统的地缘战略理论在 国际政治学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然而,至今,传统地缘战略学说仍然是美国制定全球战略的重要依据。美国 一些人仍在主张,美国应与日本、澳大利亚等海洋国家联手遏制中国。日本也有 声音附合,强调作为海洋国家,日本的国家战略应该是强化日美同盟,促使亚洲 海洋国家组成松散的“海洋联邦”,牵制中国,并使日本成为太平洋统一体的领导 者”。这些过时的“海陆对立论”,只能导致中美、中日之间产生地缘战略对抗,有 害无益。因此,为避免国家决策错误,顺应时代潮流,提出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 和平、合作的“海陆和合论”,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首先,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大

3、趋势下,正确的地缘战略 必须摆脱殖民主义时代思维方式的束缚;其次,东亚是由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组 成的,没有“海陆和合”,建立所谓“东亚共同体”就将是一句空话;第三,“海陆和 合”不仅是一种主观愿望和理念,而且符合海陆国家之间客观存在的地缘经济互补 性。在21世纪,只有和平与合作,才能为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带来可持续的共同 繁荣与发展。“海陆和合论”的要旨与根据“海陆和合论”的实质,是以和平方式管理和利用好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之间 的地缘关系,以促进本国、本地区和全球的持久和平、安全、发展与繁荣。其基 本内容和追求的基本目标应包括:第一,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和平相处,互不侵 犯,互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

4、,互不干涉内政;第二,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各自 发挥自身地缘优势,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和彼此信赖的安全合作;第三,海 洋国家与陆地国家相互开放,为对方的发展和彼此合作提供地缘便利条件,通过 政治对话与协商解决彼此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第四,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不 以海陆划线树敌立友,而以和平、合作为共同目标,争取实现海陆和谐”;第五, 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不仅要努力实现“海陆和合”,还要谋求海洋国家之间的“海海 和合”、陆地国家之间的“陆陆和合”。“海陆和合”是亚洲地缘经济关系决定的。亚洲各国山水相连,既有海洋岛国, 又有内陆国家和海陆兼备的国家。有关各国可以利用彼此相邻的地缘经济优势, 通过海运

5、、空运和铁路及高速公路网相连接,形成若干次区域经济圈彼此相通的 亚洲广域经济圈。据报道,中韩两国地方政府计划在中国的山东烟台和韩国的仁 川之间建立跨海列车轮渡,并进而使从欧洲鹿特丹开来的火车直接跨海开到日本 的东京。要实现这一美好远景,没有“海陆和合”的国际环境是不可想象的。“海陆和合”体现着陆海国家的共同利益与互补性。亚洲既有中、日、韩等油 气资源进口国,也有俄罗斯和位于中东、中亚的诸多产油国,可以通过海运和铺 设管道运送能源,建立比较稳定和互利的能源供求网络。俄罗斯预计,目前俄东 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天然气储量达64.3万亿立方米。2020年,俄东部石油年开采量 将达1亿吨,天然气达1050亿

6、立方米。俄罗斯正计划通过输气管网,向中日韩输 送天然气。2020年,俄对亚洲石油出口的比重有可能从目前的3%增至30%;天 然气出口将从目前的5%增至25%。“海陆和合”是确保海陆能源通道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领域各种威胁和挑战 的需要。如今,亚洲陆地国家也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波斯湾进口原油,以及利 用海运从事国际贸易,海上通道安全已成为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共同的安全利益。 国家安全现已超出传统安全的概念。无论是海洋国家还是陆地国家,都难以单独 应付反恐、打击海盗、防止跨国犯罪、生态环境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 而只有通过跨国合作才能有效防范。“海陆和合”的必由之路是,“良好的双边关系+和平的

7、多边主义”。亚洲“海陆 和合”的范例之一是东盟10国的成功实践,以及东盟与中国(10+1)、东盟与中 日韩(10+3)合作机制的发展。“六方会谈”是通过和平对话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的唯一途径。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出访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柬埔寨, 并出席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开创了“海陆和合”的新篇章。 继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又增进了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海陆和合”。“海陆和合论,与中日美关系“海陆和合”是避免“海陆对立”、实现“海陆共赢”的必然选择,也是中日关系 的方向。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和平、合作才对各方都有利,而以海陆划线树 敌立友,人为制造“威胁”与

8、“对抗”,到头来只能对本国不利。中日两国只有谋求“海陆和合”,才能充分发挥亚洲地缘经济的巨大潜在优势, 造福于中日两国的子孙后代。目前,包括香港在内,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 伙伴。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其能源、资源、市场离不开包括中国、俄罗斯、中东 国家等在内的陆地国家或海陆兼备的国家。因此,实现“海陆和合”最符合日本的 国家利益。中日两国如能通过谈判,实现东海有争议地区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将是中 日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衷心期待两国政府能本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 化对立为合作,在有争议地区实现共同开发。从相反意义上讲,这也是检验中日 能否实现“海陆和合”目标的一块试金石。中国奉行“海陆和合”

9、的地缘战略,将有利于减少一些人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目前,美日一些人持有“中国威胁论”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对中国强大后会 不会搞地缘战略扩张不放心。而“海陆和合论”可以让有关各国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二是就中国军事力量增长听信了一些夸大之辞。中国在经 济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涨幅较大情况下,名义上每年保持所谓两位数的国防开支 增长率,根本不会对邻国构成威胁。实际上,日本从1955年到1985年的30年间, 防卫开支增长了 22.3倍,年均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中日两国实现“海陆和合”,不仅不会冲击日美关系,损害日美的利益,反而 可能成为中美日三边关系协调发展的一条出路。因为“海陆和

10、合论”也提倡日美之 间的“海海和合”。迄今,妨碍美国在“海陆和合”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是 陈旧的地缘战略观念。例如,美国如今仍把中、俄作为地缘战略的竞争及防范对 手。另一方面,“911”事件以来,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压力等迫使美国开始鼓励 中、俄“在解决共同安全挑战方面成为美国的伙伴”。至于台湾问题,美国也是把 它放在美中关系的战略框架内加以权衡的。“海陆和合论”既有利于中国的和平统 一,也符合本地区各国的利益。2006年4月,首次中国海峡两岸经贸论坛成功举 行,其基调便是和平、发展与合作。展望未来,中美、中日之间能否长期和平共处、扩大合作,将成为东亚地区 发展的重要前提。文: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供稿:人民中国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