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07889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业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业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业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分业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分业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业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业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业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简要:摘 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创新的重要应用模式,其中借贷模式最具代表性。互联网金融虽然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但其破坏性创新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摘 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创新的重要应用模式,其中借贷模式最具代表性。互联网金融虽然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但其“破坏性创新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因此,互联网金融分业监管肩负着风险规制及金融创新开展的双重任务。实证结果说明,借贷产业开展与监管政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借贷市场对监管政策具有滞后反响,但随后就会产生与监管政策相一致的波动。因此,制定与出台高质量

2、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是决定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开展质量与成果的关键,需要对中国当前借贷产业监管政策加以完善,以实现中国普惠金融开展目标。本文源自汪莉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2-05-24?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月刊)1980年创刊,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开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本刊是面向生产和科研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国外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开展方向,交流产业结构、宏观、微观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工作经验,她融入了世界、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本提供学术咨询和工作指导的刊物。荣获中文核心期刊(2022)、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关键

3、词:互联网金融;监管有效性;干预分析;模型预测法一、引言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金融创新革命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突出表现为借贷业态模式的市场规模存量与增量的高速膨胀,而为顺应金融创新业态模式的扩张与开展,中央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了更加专业和高效的分业监管模式,以应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野蛮式开展态势,并取得了卓越成效。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不仅涵盖了传统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市场,同时还涉及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所对应的无金融市场模式下的所有金融交易与组织形式1 ,因此分业监管模式在回应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特征时,表现出诸多的挑战与困境。尤其是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分割以及监管角度和立场的

4、不同,已经在客观上显现出监管部门彼此之间的协调失序问题。当前,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的讨论争议不断,并在实践过程中又逐步形成了创新型监管模式、严格禁止型监管模式和运动型治理模式三类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2 。但是,这三类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只是互联网金融分业监管的补充模式,以弥补分业监管模式协同性缺乏的缺陷,因此分业监管仍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模式。其中,创新型监管模式的构建根底在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很强的躲避系统性风险的“去中心化趋势,如果将其纳入带有明显“规制俘获的监管框架中,势必将影响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产品、技术以及效劳的创新能力;严格禁止型监管模式的构建根底在于,互联网金融潜在金融风险逐

5、渐暴露,风险治理的迫切性逐步凸显,而“空白型金融创新难以纳入创新监管体系,因此只能采取严格禁止型监管模式3 ;运动型治理模式的构建根底在于,互联网金融只能通过不断前进运动而得到开展,并且在开展中解决因模式创新所带来的所有冲突与矛盾。同时,只要在前进开展的过程中,各方均可受益,那么即使存在小的风险也可以被相关受益者吸收4 。综上而言,互联网金融监管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监管模式,同时还是一种综合性监管体系工程。因此,为确保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合规开展,需要进一步从底层微观政策制定逐步延展到顶层宏观监管制度,以构建更为合理和高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鉴于当前中国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研究出发点主要集中

6、在监管体系构建方面,文章那么从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实施效果角度入手,以补充和丰富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二、金融创新模式监管难点及其应对措施1. 金融创新监管难点当前,世界金融正处于高速创新开展阶段,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都加快了传统金融的创新变革,振兴了金融产业的再次开展。然而,由于 2022 年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国内外一些金融人士和学者开始认为金融创新是具有危害性的。虽然金融创新可以创造价值,但是金融创新存在较大的风险不确定性,并且一旦风险产生就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正如 Paul Krugman(2022) 所言,金融创新只是金融供应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7、表现,其实质是为了创造寻租。因为金融创新与其他产业创新一样,都可以为创新者带来垄断租金。但是,当垄断达成时,就会抑制进一步创新5 。在此观点下,许多研究结果也证明了金融创新并非是推动经济开展的重要因素。例如,Larry & Andy(2022)的实证研究说明金融创新出的衍生品与企业开展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和不相关关系,或者说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有限,推动经济开展的真正因素那么是科技及相关技术创新6 。而关于金融科技的本质,沈伟(2022)将其形容为“破坏性创新及“替代性金融,其直接引起的后果就是颠覆传统金融产业,打破当前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市场机制7 。进一步而言,金融科技的颠覆性创新将致使金融风险由

8、量变逐渐累积成质变,除了因技术可能引发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及系统性风险以外,传统金融监管的不适应性、监管技术及法律的滞后都会为创新性金融产业的开展埋下风险的种子8 ,并且已有研究说明因金融创新所引发的金融风险特征不是互联网金融所特有的,但却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作下导致风险放大9 。中国借贷产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实现高速开展,其原因既有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也有内在需求推动。其中,外在原因在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处于不断下行状态,需要金融创新以恢复经济开展动能;内在动力在于国内大量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缺口不断扩大,而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放贷日益缩紧,因此需要新的融资渠道。而正是在这两种内外

9、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中国借贷产业存在“畸形开展的两面性,具体表现为借贷产业将现代化互联网思维与老旧的金融高利率模式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新旧金融体制融合的混合体制,并在金融市场化与金融管制之间的夹缝中寻求生存10 。因此,学术界普遍将借贷产业的开展动能归结为监管套利,即借贷产业可以通过担保、赎回、债权转让以及产品标准化等手段,具备与传统金融相同的效劳功能,但是却不受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管制。而借贷产业模式为何具有如此之高的风险,学术界对此也存在不同看法。其中,冯果与蒋莎莎(2022)提出了借贷“中国式异化开展概念,他们认为中国借贷模式开展偏离了其产生初衷。例如,以撮合借款人和贷款人的直接交易为目标,

10、而无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介入。相反,中国借贷平台的功能已经超出中介平台范畴,直接触碰交易双方资金,违反了借贷模式根本原那么11 。王剑锋(2022)认为中国借贷产业的高风险原因在于金融创新产业“中国化过程中存在过度模仿问题,而这种模仿型金融创新却没有满足其成功的必要两条标准:一是在战略层面上,未实现社会福利增加;二是在落实层面上,未协调好本国金融监管能力与投资人先进理念之间的关系12 。张海洋 (2022)认为中国借贷平台的担保模式是借贷产业高风险的重要根源之一。尤其是大局部借贷平台的担保模式不但违反了中国?担保法? 的有关规定,还增加了借贷平台经营本钱以及借款人的融资本钱。因此,担保式借贷平台

11、其实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相似,并没有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去中心化特征13 。加强对借贷金融创新的监管已经成为共识,但由于借贷风险是由投资人、借贷平台以及借款人三方面共同决定的14 ,因此如何制定监管政策和监管手段仍需要进一步探讨。2. 中国借贷产业监管应对措施及其成果(1) 中国借贷产业监管政策演变在借贷产业开展初期,中国并没有太多与之相关的监管政策及法律标准。在此背景下,国内不断涌现出许多“伪金融创新模式,大量非正规借贷平台借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外衣,肆意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非法诈骗等违法活动,致使中国刚刚起步的借贷产业不断曝出风险事件,并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业态模式造成了负面冲击。而

12、随着借贷产业风险的连续爆发,2022 年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对借贷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高调整治,具体表现为监管政策的持续出台以及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并最终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借贷产业监管体系,即央行负责定调和审慎监管;保监会和银监会负责构建制度体系并实行监管政策;地方金融办负责平台整改、验收及备案等活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负责行业自律。在具体产业监管政策方面,其实早在 2022 年就已经有相关部门“摸着石头过河制定了初步的监管策略,以保证借贷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合规开展。从借贷产业监管政策出台时间线来看,2022 年底有关部门开始正式着手制定借贷产业开展标准;2022 年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

13、工作实施方案? 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借贷产业正式进入监管轨道并步入“监管元年。随后,借贷产业监管政策陆续出台,监管路径也日益清晰,并不断标准着借贷产业进入合规、理性及标准的开展轨道。(2) 中国借贷产业监管成果自 2022 年中国借贷产业步入“监管元年之后,借贷产业市场环境就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随着“1+3监管体系的初步建成,致使校园贷被叫停、现金贷遭到严厉惩治;另一方面,借贷产业迎来上市潮,信贷、拍拍贷及橘子理财等借贷平台集中上市,进一步提升了借贷平台的合规能力及经营能力,增强了中国借贷产业整体的开展质量。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2 年底,中国借贷正常经营平台数量显著下降为 1

14、021 家,相比于 2022 年借贷产业鼎盛时期的 3844 家减少了 2823 家,并且根据当前的市场流动性及经济形势,借贷平台数量还将持续减少。在成交量方面,中国借贷产业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2 年全年借贷产业成交量为 17948.01 亿元。在收益率方面,借贷产业年综合收益率持续下降并逐渐落入合理区域到达 9.81%。在平均借款期限方面,2022 年借贷产业平均借款期限为 12.6 个月,借款期限明显提升,标志着中国借贷平台正在抓紧转型,重视高质量开展。综合而言,中国借贷产业随着监管趋势的严厉,相关数据存在下降趋势,但在监管政策的推动下借贷平台愈发趋于合规并逐渐走上良性健康开展的正

15、轨,同时呈现出以下开展趋势:第一,资金进一步流向头部平台,合规开展成为平台首要目标,借贷产业开展质量显著提升;第二,已经通过备案要求的平台平安性更高,风险不确定性进一步减小;第三,借贷产业征信市场进一步开展,促使产业朝向更加标准和健康的方向开展;第四,借贷平台转型加速,除了传统借贷业务之外,还会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开展多元化业务。三、借贷产业政策监管效果评价1. 干预分析模型预测的假定与推导过程干预分析模型预测是以定量分析政策干预对经济及产业开展影响,其根本变量为干预变量,包括持续性干预变量和短暂性干预变量。对于持续性变量而言,当某一突发政策在 T 时刻产生时,将一直对目标主体产生影响。此时的阶跃函数为: St T = 0,t对于短暂性干预变量而言,当某一突发政策在 T 时刻产生时,该政策仅对该时刻产生影响。此时脉冲函数为: Pt T = 0,t=T 1,tT持续性变量和短暂性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为:(1-B)St T =Pt T ,其中,B 为后移算子。借贷产业监管政策的干预形式可以既包括持续性干预,如指导性文件,又包括短暂性文件,如现场合规性检查等。因此,借贷产业监管政策干预形式可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干预政策突然开始,并长期持续,并假设 T 时刻为固定且影响程度未知。此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