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07883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的咨询心理若是幼稚化,家校教育别再夸当前,北京市大多数中小学生都热衷于找课余家教辅导,其中绝大部分属学业不良者而且有些人还存在着生活障碍,主要是由于他(她)们的心理上存在着缺陷而造成的,与生理或认知系统的发展无关。因为通过他(她)们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和智力测验量表就可表明他(她)们的生理或认知系统的发展上都是很好的。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很多共同的毛病。例如:在学习上对自己没有较高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一付无所谓的样子;喜欢沉湎在电子游戏和动画中而拒绝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或游戏;生活上过多依赖父母;缺乏人生追求,总爱脱离现实地幻想,对事情的认识简单化;崇尚暴力,以一己好恶作为

2、判断标准;存在明显的被动倾向,凡事要靠别人推动才做等。 其实,这就是学生心理幼稚化倾向的一般表现。存在心理幼稚化倾向的青少年儿童,往往缺乏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因而不善与人交往,不善于思想交流,不会应付生活中突发事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从这个层面上看,当前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幼稚化倾向,心理幼稚化倾向已经是妨碍我们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普遍问题。一、心理幼稚化倾向及其特点心理幼稚化是指青少年儿童由于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不足,进而引起心理发育不良,身心发育脱节,心理特征比实际年龄幼稚,并呈现出心理活动和认识水平低龄化的现象。它实质上是一种青少年

3、儿童心理不成熟的幼稚型心理缺陷。众所周知,所谓青少年儿童心理的成熟化,实际上就是指某个年龄的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交往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其具有的价值判断、思维水平以及行为方式上达到了社会对该年龄段青少年儿童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存在心理幼稚化倾向的青少年儿童,其价值判断、思维水平以及行为方式是低于社会对该年龄段青少年儿童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这部分青少年儿童与同龄的青少年儿童相比,其社会化程度是落后了,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于生理发育。青少年儿童这种幼稚型的心理缺陷,一般表现为以下这些特点:第一,认知系统发育良好,但往往思想简单幼稚不切实际,缺乏独立性。例如在很多事情上没有个人见解、人云亦云;喜欢脱离现实去

4、幻想,常常独自编撰美丽的故事并沉溺其中等。第二,一般成就动机较低,心理动力低下,缺乏崇高的理想追求。第三,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被动倾向。例如,家庭作业一定要家长连哄带骗地推着才做;生活上不能自理,事事都要依赖父母,因为上学会离开父母从而谈起学校就表现出烦躁情绪等。第四,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的低龄化。例如爱打电玩和动画,喜欢卡通类饰物和玩具;用奶瓶饮水,表面上看是好玩、时尚,本质是在潜意识中停留于满足婴儿时期的快乐欲望;骄气,行为举止、表情语调幼稚,明确地或在潜意识中表示不愿意长大等。第五,学习生活上往往表现出懒散情绪。例如不爱动手动脑,常常无所事事却整天叫累等。第六,自我封闭现象严重,喜欢逃避问

5、题,不能勇敢面对现实。例如经常逃避社交场合,遇事向后缩,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沉迷于上网聊天或电子游戏,看似被这类活动吸引,本质上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等。总之,存在心理幼稚化倾向的青少年儿童都存在着一定的与本身生理年龄不相适应的心理缺陷。 二、心理幼稚化倾向的成因造成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不足,心理发育未能满足社会提出的要求,个人社会化过程出现障碍,所以在社会交往和学习生活才会出现个体不适应社会环境的现象。关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的成因,至少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第一,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环境。城市中现

6、行普遍的不合理的独生子女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儿童早年家庭生活的状况,是造成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的最主要因素。例如:父母或祖父辈的过分溺爱、过分自我中心式的养育环境、早年与异性的父或母亲过分亲近或难以亲近、早年父母爱的丧失、早年来自父母等的过高期待或压力、早年有重要意义的亲人的丧失、在严重不安全环境下长大、父母在潜意识中施加控制而不让孩子长大、早年经历了显著分离焦虑的伤害、早年经历过重大心理伤害事件、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心理健康与发展等。第二,学校因素。学校往往是青少年儿童进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方针以及方式方法,个体与校园环境的融洽程度,是影响青

7、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三,社会因素。随着儿童的成长,活动范围的增大,社会的影响力会逐渐施加到其心理成长发展上来。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也会随着不同的时代而发生变化。当前最突出的影响有:国家政策的影响,如近几年部分地区以与国际划分年龄状况接轨为由公开宣布18岁以前的青少年一律界定为儿童,这是导引国家幼稚化高危政策;各种传媒的不恰当引导,媒体在用词方面迎合青少年的幼稚化倾向,在表现形式上幼稚化,在传播内容上包含大量幼稚化的内容(如大量不恰当的影视内容),缺乏促进青少年发展成熟的正面讨论;来自商业的对幼稚倾向的迎合;各级学校正向引导不力;来自发展过程中的高竞争和严峻压力,对前途的不确

8、定成份增大;来自大学生群体内部的交互影响;来自国际的不良影响,如日本的“国家幼稚化”表现等。第四,个人因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造成心理幼稚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不足,青少年儿童在遗传方面的差异可能也是其因素之一。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点推断,目前尚未得到有力的实证。环境因素和青少年儿童自身因素所造成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不足或混乱,进而引起的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其危害是巨大的,以下是笔者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的危害性所作的理性分析。三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的危害性 青少年儿童所存在的心理幼稚化倾向,无论是对其个体还是社会,都是危险性很高的因素。具体表

9、现在对青少年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上,且都存在着当前的明显的危害和长远的潜在的危害。 第一,对青少年儿童自身而言,心理幼稚化倾向首先影响着青少年儿童当前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心理幼稚化对青少年儿童造成的最大危害是厌学,拒学,学习困难,不求上进和有更多不良行为,甚至发生无知型犯罪。尽管家长、老师非常焦急,催促、教育,然而因无心理动力,我行我素,毫无起色。 其次,心理幼稚化倾向还会对青少年儿童的长远发展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对进入社会的不适应,可能会影响此类青少年儿童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也难以面对竞争和冲突,还可能危害其以后的家庭和下一代子女的成长。第三,对社会而言,当前此类青少年儿童的无知型

10、犯罪不利于社会治安稳定。就所造成的长远的潜在的危害来说,包括了对经济文化发展、疾病传播、国家医疗支出、犯罪、民族素质、应付国家战争事件等所产生不良影响。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的确是不利于青少年儿童自身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所以,我们必须致力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幼稚化倾向的矫正方法的探索,以期望解决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四、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的矫正 关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的矫正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互配合的综合性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化倾向。(一)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关键。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秉承

11、平等、尊重、民主、信任、开放、宽容、理解的原则,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尤其注意不要受所谓“赏识教育”的影响,刻意过多夸奖,越夸越不自知,越夸越没形!第一,做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应有的权利,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生活中所遇到的事,平时应多注重与孩子沟通,要学会去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第二,信任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做自己的事”,让他感到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参加家庭事件的讨论和解决。第三,帮助孩子去获得一个广阔的生活学习空间。不要干涉孩子与人交往的自由,因为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是儿童的社会化动因”父母应该赞成和鼓励孩子与同伴间的正常交

12、往,但应该教会孩子交往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正当的自我保护手段。父母还应该多陪孩子外出旅游参观。第四,用民主商榷代替专制命令,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父母是站在平等的位子上来商量一切事。当父母不满于孩子的行为时,父母要有意识地用商量的口吻同孩子交谈,给孩子陈述自己的理由的时间。纠正时应该以理服人,不能搞家庭权威。另外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能打孩子,要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总之,关怀与指导并重,视孩子为人而非物。至少有两条底线家长决不能违反。第一,决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争面子的工具和理想的继承人,进而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无视孩子的个人兴趣和理想;第二,决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而把孩子封闭在父母的保护网中,

13、应该重视对孩子的社会化教育。(二)学校人的教育先于知识传授。学校教师要把养成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它比学习知识更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集体活动,让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亮出他的闪光点。学校也应该多创造一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活动,如社区公益劳动、参观德育基地、访问种植养殖农场工业企业、参加警校共建法律交通安全咨询及社会新闻写作活动。有意识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直接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搞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咨询治疗。总之,积极引导儿童与社会环境之间进行交互作用,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教育儿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才有可能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幼稚化倾向问题,实现儿童的自然健康成长。中国需要身心健康和有成熟思维判断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儿童也有权利成为身心健全的人。本为选自钱志亮著儿童心理问题咨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