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076012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2007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第1周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师:宋晓民 2006年2007年第一学期第一周第一单元 长征组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单元的课文,诗歌长征长征组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老山界是回忆录,真实地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草是一篇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长征节选是电视剧本,逼真地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情景。读读这些课文,你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一是应当积累、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学会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二是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三是了解到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一 七律 长征【教学重点】1.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关键字词如:“等闲、腾细浪、云涯、逶迤、磅礴、走泥丸、开颜”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3.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学法指导】诗歌的“四字学习法”译、读、悟、诵。具体讲,“译”是指疏通诗歌的大意;“读”是反复诵读、

3、揣摩品味;“悟”是理解诗歌的内涵;“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再现作者的情感。【课文学习】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兼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伟人,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他的沁园春 雪和卜算子 咏梅,本单元的诵读

4、欣赏中有一首歌咏他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华的诗歌诗人 领袖,请同学们分别朗读、理解、背诵。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该诗最早收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更名为西行漫记)一书。后经作者同意,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字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逶迤( ) 磅礴( ) 岷山( ) 云崖( )2.根据诗句解释词义。 等闲 腾细浪 云涯 逶迤 磅礴 走泥丸 开颜 结构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重点理解:1、七律 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或者也可以说是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行军图这五幅画卷。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盾

6、吗?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一方面表现了长征中跋山涉水、自然条件的艰难,另一方面,展现出了我英勇的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不惧艰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本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这首诗围绕“不怕”“只等闲”“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感。4、朗读时,要把握这首诗豪迈的感情基调,要注意朗读的节奏、朗读的重音,要读清楚诗的韵脚。你能画出这首诗的节奏重音和韵脚的标示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

7、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作特色:这首律诗对仗工整,除去律诗本身特有的对偶之外,还突出使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诗中使用了夸张的句子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使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例如“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些句子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豪迈,充满的浪漫的气息。课后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忆秦娥 娄山关、清平乐 六盘山等。推荐书目:毛泽东诗歌鉴赏毛泽东诗词探索毛泽东和诗等。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李镜新写长征图文档案等。【知识落实与能力迁移】【课内阅读】1.根据诗句解释词义。(1)等闲:(2)腾细浪:(3)云涯:(4)逶迤:

8、(5)磅礴:(6)走泥丸:(7)开颜:2.根据原文填写空缺的诗句。(1)红军不怕远征难, 。(2)写出七律 长征的颈联: , 。(3) ,大渡桥横铁索寒。(4) ,三军过后尽开颜。【课外阅读】读下面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年【作者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巨澜( ) 犹酣( ) 锷未残( ) 天欲堕( ) 2.释词。 巨澜:锷:拄:

9、3.这三首词都描写作者行军途中所经过的群山形势的( ),通过写山来抒写( ), 篇幅虽短却气势磅礴,情味隽永。 4.这三首词和七律长征一样,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所不同的是前者将事物艺术地( ),后者则艺术地( ) 。5.无论处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胜利。联系这四首诗词,就今天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课内阅读】1.(1)平常、寻常。(2)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3)高耸入云的山崖。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4)弯曲绵延的样子。(5)气势雄伟的样子。(

10、6)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7)欢悦。颜,脸上的表情。2.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外阅读】1. ln hn du 2.(1)大浪。这里所说的大浪翻卷和下文的“万马”奔腾,都是比喻群山的起伏。(2)刀口,剑锋。(3)支撑。3.险峻 革命豪情。4.夸大 缩小 5.略。二、长征组歌二首【教学重点】1.领悟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2.理解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和用词的准确生动。3.能背会长征组歌,充分感受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课文学习】作者简介:萧华(1916-1985),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1、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课文背景: 1965年,萧华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曲作者们重走长征路,采集长征沿途的民间音乐和红军传统歌曲,以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音乐构思,七妙而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长征组歌共分十段: 1报幕、2告别、3突破封锁线、4遵义会

12、议放光辉、5四渡赤水出奇兵、6飞越大渡河、7过雪山草地、8到吴起镇、9报喜、10大会师。 1966年,战友歌舞团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苏联、日本等国时,曾演出长征组歌的全曲或选段。197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四十周年,冲破“四人帮”重重阻挠,再次在京举行了盛大演出,并摄成彩色艺术纪录片。在国内,其普及之广,影响之大,是我国大合唱史上所罕见的。1976年,在音乐家草田、于粼先生的支持和指挥下,香港也多次演出了这一作品,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字词预习:压黔境( ) 袭击( ) 雪皑皑( ) 泥毡( )结构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

13、鱼水深情。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过雪山草地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重点理解:1、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你能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吗?依次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和“官兵一致同甘

14、苦,革命理想高于天”。2、从歌词的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分别表现了哪些内容?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情,赞扬了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3、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这两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短句在节奏上有紧张、急促的特点,这里用短句,突出了自然环境和恶劣和红军生存环境的艰难。4、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知识落实与能力迁移】【课内阅读】1.填空。 (1)横断山,路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