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井站场工艺的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说明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075855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单井站场工艺的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某单井站场工艺的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某单井站场工艺的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某单井站场工艺的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某单井站场工艺的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单井站场工艺的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单井站场工艺的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说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_ 某单井站场工艺设计 站工艺管道与壁厚设计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语: _ _ _ 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 _ 指导教师(签字):_ _ / 摘要管道的设计计算和安装不当,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性与工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事故。在对单井站场进行的工艺设计中,管道设计十分重要。本文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某单井站场的工艺设计中站管径与壁厚的设计。设计中我们主要通过气井产量、进站压力与进站温度等数据,按照管路中温度、压力、流量的变化将管路分成三部分计算,分别为:从井口出来,到第一个节流阀作为第一部分;从第一个节流阀到第二个节流阀

2、作为第二部分;第二个节流阀后为第三部分。首先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经济流速,然后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从而完成管道部分设计。关键词:单井 工艺设计 管径 壁厚前言管道运输是油、气运输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油、气集输和储运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作为油气收集的主要载体出现在矿场油气集输与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集输和储运的各个环节中。管道运输由于具有缓和交通、安全性好、降低噪音和空气安全、能耗低,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等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运输管道承受着所运输介质的压力

3、和温度的作用,同时还遭受所通过地带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最近几十年输油气管道朝着大口径,高压力方向发展。由于压力管道的操作条件、应用环境、应用时间、应用空间、制造和施工环节等方面的多样性,决定了管道研究的复杂性。它不仅涉与到金属材料科学、金属腐蚀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振动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学科,还涉与到了石油加工工艺学等工程学科。对钢材的强度、韧性、以与可焊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破漏或断裂事故。管道事故不仅因漏影响运输造成金济损失,而且还会污染环境。为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和预防管道事故产生应从设计、施工和操作三方面这首,其中合理设计壁厚、管径,选择材料也

4、是相当重要的。目录1 设计说明书1 1.1 概述11.1.1 设计任务书11.1.2 设计容11.1.3 设计依据11.1.4 遵循的主要规和标准1 1.2 工艺设计说明11.2.1 工艺方法的选择11.2.2 工艺流程的设计12 计算说明书3 2.1 对设计参数的处理32.1.1 第一段管道的设计(第一次节流前)32.1.1.1天然气基本资料 32.1.1.2压缩因子的确定 42.1.1.3密度的确定 42.1.1.4流速的确定 52.1.2第二段管道的设计(第一次节流后到第二次节流前)52.1.2.1第一次节流后温度压力 52.1.2.2压缩因子的确定 52.1.2.3密度的确定 52.1

5、.2.4流速的确定 52.1.3第三段管道的设计(第二次节流后) 62.1.3.1第二次节流后温度压力 62.1.3.2压缩因子的确定 62.1.3.3密度的确定 62.1.3.4流速的确定 62.2管道工艺计算(直径、壁厚) 62.2.1第一段管62.2.1.1第一段管径的确定62.2.1.2根据参数确定管道壁厚72.2.2第二段管82.2.2.1第二段管径的确定82.2.2.2根据参数确定管道壁厚82.2.3第三段管82.2.3.1第三段管径的确定82.2.3.2根据参数确定管道壁厚93 管道的选型结果10 3.1管道参考参数 10 3.2管道选型结果 113.2.1第一段管道 113.2

6、.2第二段管道 113.2.3第三段管道 114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1 设计说明书1.1概述1.1.1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天然气物性基础计算,分离器设计计算,站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换热器设计计算,节流阀设计计算;放空管线设计计算,安全阀的设计计算等来设计计算一个单井站场,最后再根据计算的结果选型再画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还要选用输气管线的材质,最后写自己在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1.1.2设计容本次课程设计容主要包括天然气物性基础计算,分离器设计计算,站工艺管道管径与壁厚设计,换热器设计计算,节流阀设计计算;放空管线设计计算,安全阀的设计计算,画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等。各

7、部分设计容数据会有关联和重叠,最后通过团体合作完成集气站工艺设计。我们这一小组,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某个单井站场进行的工艺设计中的站配管设计,其中包括站管径与壁厚的设计。1.1.3设计依据设计中我们主要通过气井产量、进站压力、以与进站温度等数据,对管道的管径和壁厚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设备进行选型。根据我们所学的计算公式,依据主要规和标准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等,可以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经济流速,然后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1.1.4遵循的主要规和标准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GB50350-2005油气集输设计规、天然

8、气技术技术等。1.2工艺设计说明1.2.1工艺方法的选择计算过程中首先通过基础参数分析得出其他参数,再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经济流速,然后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从而完成管道部分设计。1.2.2工艺流程的设计本设计按照管路中温度、压力、流量的变化将管路分成三部分计算,分别为:从井口出来,到第一个节流阀作为第一部分;从第一个节流阀到第二个节流阀作为第二部分;第二个节流阀后为第三部分。天然气从井口出来的第一次节流后的天然气必须满足不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此后,若操作条件下温度和压力会造成天然气形成水合物就要对天然气进行换热操作作业,

9、然后进行第二次节流,第二次节流后,使天然气压力达到出站压力3MPa。2 计算说明书2.1 对设计参数的处理2.1.1第一段管道的设计(第一次节流前)2.1.1.1天然气基本资料甲烷79.21乙烷9.23丙烷2.72异丁烷0.54正丁烷0.64异戊烷0.19正戊烷0.16己烷与更重组分0.37氮气4.82二氧化碳2.13取样含空气0.68平均分子量20.25临界温度210.2理想体积高位发热量40.41真实体积高位发热量40.52相对密度0.7临界压力4601.2理想体积低位发热量36.6真实体积低位发热量36.7表2.1天然气组成井口温度:50井口压力:25MPa单井产量:10104m3/d出

10、站压力:3MPa由课程设计任务书(表2.1)得:M=20.25 TPC=210.2K PPC=4.6012MPa S=0.7 Qg=10104m/d T=50 P=25MP2.1.1.2压缩因子的确定再查图2.1得:图2.1 天然气压缩因子图版2.1.1.3密度的确定 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2.1) 推导可得到某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公式为: (2.2)2.1.1.4流速的确定 经济流速公式: (2.3)2.1.2第二段管道的设计(第一次节流后到第二次节流前)2.1.2.1第一次节流后温度压力第一次节流后温度()第一次节流后压力(MPa)2010MPa表2.2 第一次节流后温度压力2.1.2.2压缩因子的确定再查前面图2.1得:2.1.2.3密度的确定 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推导可得到某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公式为:2.1.2.4流速的确定 经济流速公式:2.1.3第三段管道的设计(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