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窑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072346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山窑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红山窑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红山窑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红山窑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红山窑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山窑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山窑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红山窑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汛期洪涝灾害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保障全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根据县防汛指挥部统一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发扬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减灾、防灾和救灾相结合的原则,立足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提高预防灾害的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1、河流、洪道分布情况我乡境内有西大河自西向东依红山窑乡南缘而过,河道常年干枯,仅在西大河水库泄洪时,有水流过。我乡西北部山区分布有1

2、3条洪沟,由西向东依次为水沟、秦家沙沟、阴洼沟、白路沙沟、马家沙沟、壕北沙沟、上坝头沙沟、汽路沙沟、大坡头沟、小剑槽、大剑槽、提口子沙沟、羊圈沟。各沟河无常年性地表径流,仅在雨季局部强降暴雨时,形成暂时性沟谷洪水。2、气象、水文条件根据甘肃省气候区划,红山窑乡地处北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性气候,具有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西北风较多的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量343mm ,平均蒸发量1761mm,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降水集中在6-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4%以上。本区多年平均气温4.5-12,平均最高气温12.3,平均最低气温-1.7,平均日照时数110-130天,无霜期

3、144天,最大冻土层深度1.62m左右。3、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特征红山窑乡地处永昌县以西,距永昌县城48km,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平均海拔在2670-1980m左右。本区东接焦家庄乡,南依新城子镇,西邻山丹马场四场、大黄山,北靠北部群山。地理座标:东经10123-10154,北纬3808-3824,辖区东西长约40 km左右,南北宽约30km左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有大黄山、红山、北部群山南北对峙,国道312线横穿而过。4、情况预想从红山窑乡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看,西北部大黄山境内山高坡陡,集雨面积大,沟壑分布较多,且山体植被稀少,表层覆盖土层稀薄,岩石裸露,坡度较大,极易造成水流汇

4、集,引发山洪。从本区气象、水文资料分析,红山窑乡主要降雨期集中在-月,期间多发山洪。山洪呈多峰型,特大洪水为单峰型,峰型尖瘦,来势迅猛,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并伴有间歇性泥石流,瞬间危害性大,破坏性强。(二)经济社会情况红山窑乡辖12个村,115个社,6240户,25536人,耕地面积22.3万亩,人均8.8亩。三、救援措施(一)转移安置灾民1、转移安置对象 根据汛情需要转移时,具体转移的住户和单位去向如下: 乡内各村随时注意本地灾情,出现情况及时以村民委员会和乡防汛指挥部为单位各自负责处理,并及时上报。 2、转移安置办法 乡政府统一指挥,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乡村组街道层层包保,坚持安全可靠,

5、就地就近的原则妥善安置灾民。各村成立抗洪涝抢险队,每村抢险队50人组成,每个村民小组设专人打更巡逻,发现险情及时报告。 转移方式:一是预先转移。根据水情,有命令、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地将老弱病残人员和贵重物品撤离,并安置到预定安全地带;二是正式转移。接到命令后,除抗洪抢险和留护守卫人员外,其他人员按指定路线转移到安置地点。 转移后的安置采取三种方法:一是投亲靠友;二是在乡内部安置;三是在附近村、学校集中安置。 (二)查灾、核灾、报灾 灾情发生后,发生地村防汛指挥部要迅速组织人力搞好灾情的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必须报告,并根据灾情发展趋势,做到每日定时报告,紧急时随时报告。

6、民政办公室负责灾情核查工作,必要时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联合核查小组进行核灾,准确及时报灾,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并争得款物支持。 (三)加强救灾物资的储备与调度。搞好救灾物资的储备,加强管理,落实制度,确保救灾储备物资存放、合理使用。增加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为灾害紧急救援做好充分准备。救灾过程中,对救灾物资进行合理调配,充分发挥储备功能。(四)落实生产自救等措施。灾后,有关部门和各村要根据乡里统一要求,通过清淤排涝、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开展群众互助互济活动、组织社会捐助、进行劳务输出、发展畜牧业、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搞好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措施,以减少和控制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灾区群

7、众的生产生活。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领导,统一协调,有序组织全乡顺利开展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成立“红山窑乡防汛指挥部”,其组织机构及成员如下:总指挥:红山窑乡政府乡长副指挥:红山窑乡政府主管农业、水利副乡长 西河水利管理处主管副处长成 员: 红山窑乡政府主管民政、武装、文教、司法、农业副乡长、武装部部长、经联委主任、农技中心主任、财政所所长、计生办主任、派出所所长、水管所所长、卫生院院长、民政干事、各村村主任。乡防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红山窑乡政府,由主管副乡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根据救灾应急工作需要,成立信息监测、转移、调度、保障4个工作组,组建应急抢险队1支(不少于40人

8、),确定信息监测员4名、信号发送员12名。(一)主要职责 1、救灾应急总指挥部职责 (1)听取各村有关汛情汇报,确定预案的启动实施及应急反映规模,指导各村各部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紧急灾害救援,指导灾区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 (2)吸取各村对有关灾情和抗灾救灾减灾防灾工作汇报,指导救济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对灾害损失情况进行核查、评估;协助受灾村做好灾后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工作及灾区医疗防疫、学校复课工作;组织开展因灾害损毁工程的修复工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指导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等工作。 (3)及时向市、县有关部门汇报灾情,争取上级支持援助。2、救灾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日

9、常调度工作,收集、掌握和上报灾害信息,根据工作需要组建工作组,传达救灾应急总指挥部的工作指令,协调各工作组和成员单位开展工作,监督落实紧急救援措施;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3、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灾情收集评估组:农技中心、民政办 负责灾害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负责对灾害损失以及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估。 救援和转移安置组:武装部、民政办 负责抢救、转移安置灾民和灾区集体群众财产。工程抢险组:土管站、供电所、电信分局 负责灾区水利、电力、通讯、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抢险和抢修。 灾民生活物资保障组:财政所、民政办、西河粮油公司。 负责为受灾群众提供吃、穿、住等生活物资保障。治

10、安保卫组:派出所 负责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卫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医疗卫生组:卫生院负责组织有关单位为灾民和抢险救灾人员提供医疗救治,提供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负责灾区卫生防疫、疫情监测和住处收集上报工作。 恢复重建组:财政所、民政办、交通站、土管站、中心学校、供电所 负责帮助灾区修缮、重建因灾倒塌的灾民住房;修复因灾损毁的交通、水利、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帮助灾区修复或重建中、小学校舍;帮助灾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宣传报道组:宣传委员,负责救灾工作的宣传和新闻报道 4、成员单位的救灾职责 (1)民政办:负责全乡应急救援工作的综合协调;制定和修改乡级救

11、灾应急预案;制定和组织实施灾民生活救助预案;收集和上报灾害应急求援工作情况;监督检查灾区应急救济措施落实情况;负责制定应急救灾款的分配方案以及应急救灾款物的使用、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应急救灾捐赠和捐赠款物的接收、下拨、管理工作。(2)财政所:负责筹集救灾应急资金;负责全乡救灾应急资金的下拨、管理及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建立灾民生活所急需食品、饮水和其他应急物资的紧急采购机制,确保应急资金及时到位。(3)水管所:负责对水情、汛情的监督和上报,提供准确水情、汛情及堤防情况,为应急预案启动实施提供决策依据;负责组织开展洪涝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负责储备灾民生活所需的紧急救援物资,参与洪涝灾害的灾情评估和

12、上报工作。 (4)农技中心:负责农业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参与农业灾害的灾情评估工作,帮助和指导灾区恢复农业生产。 (5)卫生院:负责组织卫生防疫和医疗急救队伍,指导帮助灾区开展医疗急救和卫生防疫工作,保证灾区饮水和食品卫生安全;负责灾区疫情监督和信息上报工作;协调药监部门为紧急救援提供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负责各地捐助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接收、管理和发放。 (6)电信分局:负责抢修灾区受损的通信设施,保证救灾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7)供电所:负责帮助灾区抢修和恢复电力设施,保证灾区电力供应。 (8)中心学校:负责帮助灾区恢复正常教学活动以及灾区中、小学校的恢复重建工作。 (9)派出所:负责灾

13、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重要目标和要害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 (10)交通站:负责恢复被损坏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保证交通畅通;负责协调运送紧急救援物资;为灾民的转移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11)西河粮油公司: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粮食,建立紧急情况下的粮食供应机制。 (12)武装部:视灾情发展,根据救灾需要,组织指挥受灾村基干民兵参加抢险救灾;组织协调受灾村民兵参加灾后重建工作。 (13)宣传委员:负责灾区转移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搞好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五、应急反应和行动 (一)灾情收集、报告与核查 各村要保证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宿

14、,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漏岗。要做好值班值宿记录,遇有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预案启动后,各村及有关部门要及时收集、上报灾情,对灾害造成的损失及社会影响进行评估,为救灾决策提供依据。 各村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要立即上报乡政府。灾情稳定之前,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每天中午12时前向乡政府报告情况,有灾报灾,无灾报安。灾情报告的内容要规范,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影响范围、人口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倒塌和损坏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救灾工作情况、灾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初次报告情况不必求全,了解多少报告多少,灾情发展变化情况要

15、随时报告,要严肃灾情统计上报工作纪律,对统计报表实行审查、签批制度、层层把关。对漏报、迟报、瞒报和虚报灾情的,乡上将予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灾情稳定后,各村要及时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查工作,确保灾情数据准确、祥实。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核对灾情数据,避免数出多头。对于倒塌房屋和因灾死亡人口情况,要掌握到户、到人,并建立倒房户、死亡人员花名册。 (二)为灾区提供应急保障 1、灾民生活障碍。预案启动后,民政办及时为转移的灾民提供临时住所、应急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须物资,确保灾民得到妥善安置。 2、交通、通讯保障。预案启动后,交通、通讯部门要通过抢修道路和设备,通过维护和加固等措施,保证灾区交通、通讯畅通。同时交通部门要为紧急救援工作组织调度车等必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 3、抢险救灾保障。各村及有关部门要为参加抢险救灾的预备役民兵准备必要的专用物资、器材,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4、医疗保障。预案启动后,卫生院要根据紧急救援工作需要,组织医疗队深入灾区,帮助灾区对因灾伤病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5、社会治安保障。预案启动后,乡派出所要根据需要,帮助各村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灾区社会稳定。 (三)组织开展救灾应急捐助活动 民政办要根据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组织开展救灾应急捐助活动,广泛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