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06779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延长组地层划分及标志层在准确划分直罗组、延安组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现场随钻录井资 料与邻井资料对比,依靠岩性组合初步确定延长组的顶部层位;然后 在下一步钻探过程中,加强地质观察,争取找准延长组的各个标志层; 并不断对初步确认的上部地层进行校对,同时预测油层位置,为准确 卡取油层做准备。1.标志层延长组地层对比划分中标志层主要有 K1、K2、 K3、K9 标志层 及辅助标志层K4、k5、k6、k7、k8。是小层对比划分的重要依据,45678在有些地区,进入延长组,顶部地层一般为长4+5,局部地区仅存长 3 部分地层, K7、 K8、 K9 标志层在本地区也不存在,所以本章对 K7、 K8、 K

2、9 标志层不再赘述。现将其它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及所 处位置叙述如下: K6标志层:立于长4+5顶部,是长3与长4+5地层的分界线,6为控制长 3 底界划分的主要标志。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 井径等特点。其下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似锯齿状,锯齿段 厚67米。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或凝灰质泥岩),其下也有薄层泥 岩间断出现。100100100020400100长3K6u西XXX井录井剖面图-50500100001740175017601770(微秒时米差差录井深深度自然伽玛 (API)自然电位(mv)地质浅侧向0八侧向0深侧向 (欧姆米)0.1 - K

3、5标志层:位于长4+5地层中部,是准确控制长4+5中部及 长 6 顶部之重要标志,其顶为长 4+51、长 4+52 的分界。虽然在现场 录井中,没有必要对于长 4+5 这样过细的1划790分,但该标志层对其它 层段的划分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 井径等特点。与 K6 标志层很类似,其下泥岩段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6 曲线形态组成锯齿状,特征显著,分布稳定。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常会连续出现数层薄层泥岩,但只 有最上面一层表现为大井径,其余井径不明显。0地质0105000K5C u 西XXX井录井剖面图浅侧向100-50100八侧向分层10

4、0500100100001850I860(微秒/米)剖面井径 (CM)0深感应电阻率 (欧姆米)自然伽玛 (API)深度自然电位 (mv) K4标志层:位于长6地层顶部,其顶为长4+5与长6地层的 分界线。上距K5标志层约45米左右,下距K3标志层约80米左右, 是控制长 6 小层的重要标志层。电性特征: 2.5 米与 4 米电阻率曲线18呈80 尖刀状高值、高值尖峰状 声波时差、自然伽玛值较高,有时具双峰呈燕尾状,感应与井径曲线 特征不明显,井径一般略偏大。岩性:一般为黑色碳质泥岩,厚1 米左右。在有些地区横向分布 不十分稳定。西XXX井录井剖面图自然电位(mv)(深I米)0.10000-5

5、0100(微秒/米)自然伽玛(API)剖面地质深度八侧向井径(CM)0.10000500浅侧向204030017900.10000l 亡长4+51800K41810 K3标志层:位于长6层中下部,其顶为长62与长61之分界。 距长7顶(K2) 6070米,是控制长6下部地层的重要标志层。电性特征:低电阻、特低感应、尖刀状高声波时差、大井径、高 伽玛值,感应与声速曲线形态相对应,极易18辨30认。岩性特征:灰黄色凝灰质泥岩、碳质泥岩(页岩)。厚1 米左右。西166井录井剖面图自然电位(mv)浅侧向0.1000-50100(微秒/米)自然伽玛(API)录井剖面地质分层深?八侧向100100500深

6、感应电阻率(欧姆米)20K3194019500.10000井径(CM)401960 K2标志层:位于长7顶部,其顶为长6与长7之分界。电性特征:低电阻、特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岩性特征:棕灰色、微带黄色的凝灰质泥岩、碳质泥岩(或页岩)。厚 1 米左右,一般横向分布十分稳定,可做1为980下伏地层对比和预测油气层出现的主要标志层之一。西XXX井录井剖面图K标志层:位于长7中部,厚45米。电性特征:表现为高声波时差、高伽玛、中低电阻率岩性特征:为褐灰、暗灰色凝灰质泥1岩980 。2.区域性标志层长 7油页岩标志层位于长 7 底部,为油页岩(俗称“张家滩页岩”)标志层,厚度 不等,薄的

7、仅23米,厚的达1030米;该标志层在本井区内分布 十分稳定,其底界是长7 和长8 地层的分界线。电性特征: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即高电阻、高伽玛、高声波时 差,自然电位负异常;与上下地层区分明显。岩性特征:为黑色、黑褐色油页岩。有些地区为黑色泥岩、碳质 泥岩。在“张家滩页岩”底部常发育一层厚约13 米的凝灰岩。该 标志层是利用反推法校正上部地层的划分和卡准长 8 油层最主要的 标志。二、延长组各层厚度及岩性组合特征 目前钻达延长组各层厚度及岩性组合特征分别为:长1长2地层在部分地区缺失,延长组出露地层为长3部分地 2040 层及以下各小层。长3 段:厚约1 10 1 20米,岩性为灰绿色泥岩与

8、浅灰绿色、灰 白色细砂岩、砂质泥岩互层。灰绿色泥岩的出现是确认进入延长组长 3 段的重要标志。长 4+5 段:厚约 90 米左右,岩性为灰黑色泥岩为主,夹浅灰色、 灰白色粉细砂岩及砂质泥岩、泥质砂岩。长 6 段:厚约120 150 米,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夹浅灰 色粉细砂岩及砂质泥岩、泥质砂岩。长 7 段:厚约100 130 米,岩性为灰黑色泥岩,浅灰色砂质泥 岩、泥质砂岩。长 8 段:厚约 80 米左右,岩性为灰黑色泥岩,浅灰色粉砂岩、 砂质泥岩及泥质砂岩互层。另外,根据现场工作经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岩石具有如下特征:(1)岩石的颜色:延长组顶部(长 3 )岩石颜色一般呈灰绿、 浅灰绿色

9、,向下逐渐变为浅灰色、灰黑色。(2)岩石的粒度特征:长 2、长 3 砂岩粒度较粗,一般为细砂 岩,呈厚层(块)状分布;向下砂岩粒度逐渐变细,长7 粒度最细, 一般为粉细砂岩粉砂岩,长8粒度偏粗,长6介于长7和长8之间。(3)凝灰质泥岩含量:长 3 上部凝灰质泥岩发育,其余层段仅 见少量凝灰质泥岩。三、延长组地层划分的方法在地层划分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层组界线必须与区域及公认界线 一致,小层划分与沉积旋回一致。延长组的地层划分是以区域标志层为主,以局部标志层为辅,以 沉积旋回为基础,适当参考地层厚度的相对稳定性,综合岩性、电性 特征进行对比划分。延长组在钻达地层内的对比划分,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划分的基础 上(盆地内将延长组自上而下分为 10 个层段,即长 1长 10 段), 根据沉积旋回、地层厚度,结合其它标志层,进行延长组地层的对比 划分,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长 3长 8 层(长 1、长 2 一般缺失)。长 3以灰绿色泥岩的出现及K6标志层进行控制划分;长4+5以K4标志 64 层为控制要素进行划分。长6主要以K2标志层为控制要素进行划分。 依据区域标志层长 7 油页岩(即“张家滩页岩”)底界,划分长 7 和长 8 地层的分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