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核心观念体现学习的真谛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067794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透核心观念体现学习的真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渗透核心观念体现学习的真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渗透核心观念体现学习的真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渗透核心观念体现学习的真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透核心观念体现学习的真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渗透核心观念 体现学习的真谛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课例年级学科:九年级化学(化学)一、设计理念 化学核心观念就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的方法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也就是说化学核心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在考察他周围的化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的概括性认识。所以,化学核心观念在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在生活中能用化学的眼光看待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化学的知识与思想去观察、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即拥有化学的核心观念。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渗透核心观念

2、的教学就非常的重要。在渗透化学核心观念的教学案例中,我们是要让我们的化学教育使学生更多的受益,进而让我们的环境和社会也受益而这样的教育是要有核心的思想和观念的,当然这样的思想和观念需要我们转化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教学的过程,才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不能期望在一个教学案例中全部是和核心的观念完全相关的内容,我们应该期望的是有渗透的思想就是好的。在这节课中,主要有着以下的核心观念:(1)知识层面:物质的量影响物质的种类(2)价值层面:化学的两面性。二、教学任务分析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中不仅仅包含氧化还原重要知识,同时还有物质的量不同造成产物不同的定量关系在内,所以在初中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三、学情

3、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碳的可燃性和氧气的氧化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单质碳的不完全燃烧和碳的还原性,有一定的知识获取和迁移的能力。四、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设计主线是通过实验演示,概念形成,涵义理解,知识应用这四个环节。五、具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碳的还原性,学会类比的一般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优良品质。(

4、2)体验绿色化学,化学的两面性,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教学难点:探究碳的还原性(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实验仪器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四)、教学流程图:教师提示学生回忆可燃性 投影碳的不活泼性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演示实验:C还原CuO讲解还原性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C还原CuO(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情景引入:钻石,古画讨论:人们用炭黑制成墨,用金刚石做成光彩夺目的钻石饰品。不论是文人的墨宝还是华丽的钻石都能保存多年而不褪色。这些例子说明了碳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回答通

5、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回忆旧知提问: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那在一定的条件下,碳能不能跟其他物质反应呢?视屏:金刚石燃烧回忆:我们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学习了碳的燃烧,还记得现象和产物吗?归纳:碳完全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以及造成现象不同的原因。思考,回答归纳再现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提出问题视屏:五个男孩子中毒死亡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一氧化碳讲解:反应物量不同可能影响产物的种类。感悟,思考,回答讲解新知,为难点学习做铺垫同时进行安全教育提出新问题提问:碳能够与氧气反应,实际上是碳单质获得氧的过程,它既然可以从氧气中获得氧,那能不能从氧化物(例如氧化铜)

6、中获得氧呢? 如果能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如何证明实验的产物呢?思考,回答利用碳完全和不完全燃烧的知识,来让学生推测反应的产物,为实验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实验探究探索性质实验:碳和氧化铜的反应思考:实验装置、检验装置、注意事项观察:实验现象用实验证明反应的产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知结论,强化记忆。回忆旧知,引入新知提问:在反应中,碳与氧结合变成CO2。这是什么反应?讲解还原反应,引入还原性 回忆,回答,倾听掌握新知识迁移应用,小结,反馈练习:你能知道下列反应的产物吗?小结碳的化学性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2,查阅资料,了解炼铁的反应原理习题巩固知识查阅资料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六、 教学小结通过这节课,我想让学生知道、理解的是:1.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所决定的,同时物质的量影响新物质的组成。2.物质通常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要尽量的利用好的,避免坏的。让学生逐渐的具有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