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材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06464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材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材料 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另染一枝花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临朐县城关街道衡里炉小学 01*年3月 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另染一枝花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临朐县城关街道衡里炉小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即如“东篱”之于“南山”,东篱花艳则愈显南山之青翠。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草案)颁布以来,我校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课程

2、的开发与研究,开设了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的“绿化苗木的培植与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目前,我校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设置1、课程资源的开发条件与课程内容选择 首先,我校是县级园林化学校,校内栽植的绿化苗木多达3余种,植物资源丰富。其次,我校地处农村,村里许多业户辟有绿化苗圃,其中不乏苗木繁育的行家里手;再者,我校的教师多数来自农村,具有一定的劳动生产经验和技能。因此,我校因地因势制宜,与两名苗木繁育专业人员联合开辟了苗木繁育基地,为学生观察、研究、管理苗木和学习、实践苗木的种植、修剪、嫁接、防治病

3、虫害等劳动技术提供了场所,并结合我校拥有的师资力量确定以“绿化苗木的培植与管理”作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教育,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与实践能力。 2、课程开设的标准与分年级课程内容的选择: 按照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年级)(草案)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3、年级每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课时,在5、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课时,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有时连堂,有时单堂。在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安排上、4年级主要是观察、认识身边的植物及生长习性,学习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实践灌溉、松土、除草等简单的劳动技术; 5、6年级则在

4、3、4年级的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实践苗木的种植、移栽、修剪、嫁接与病虫害防治等劳动技术。通 过课程的开展,基本掌握绿化苗木的培植与管理的技术要领和基本技能。 、学校依据课程开设要求,安排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课程指导教师。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在具体技术上做典型示范,把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全部交给学生完成。 二、课程开设原则 1、全体性原则。开设课程指向的教育对象为36年级全体学生,让他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养德、增智、健体、益美的教育效果。 、实践性原则。通过学生亲身对事物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自然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基本技能。 3、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原

5、则。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以自主活动为主,在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寻求合作。通过合作,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自我成功的喜悦,体验合作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合作意识。 4、激励性原则。在评价学生实践效果时,采用多种标准,对学生在探究道路上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要适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的实施 走校企联合的路子,定期邀请苗木专业人员到校举办苗木繁育知识讲座,现场进行苗木移栽、修剪、嫁接和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演示,学生做好笔记,并动手操作。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检验自己操作的效果,对出现的问题与成功的操作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第一手资

6、料,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然后选择相应的树种进行再实验、再检验,强化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力度。 (一)3、4年级课程以基础性内容为主,因为基础性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必修内容,这些内容必须是学生易于操作又能体现学校特色。所以在3、4年级安排了“观察、认识身边的植物及生长习性,学习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实践灌溉、松土、除草等简单的劳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如: 1、苗木分类及习性 首先在课程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各年级成立课程活动小组,推选小组组 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各小组每周的课程活动方案,对校园内的各种苗木自主选择一类进行观察研究。 然后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观

7、察把握每种苗木的干、枝、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每个组员都要做好观察记录;并通过上网和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进行科学分类,了解苗木的名称、种属、用途、分布等生活习性,做好笔记,建立资料袋,为下一部的分组交流做好准备。 第三,各小组将本小组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获得的苗木的感性认识在小组间交流,每个组员都将自己获得的“研究成果”在交流会上进行展示,指导教师予以引导和点评,将所有的活动成果共同分享。 2、苗木松土 首先各小组自主制定对绿化带进行松土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确定使用的劳动工具和活动进行的步骤及质量要求,并对组员进行劳动分工;然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完成活动任务。 在活动中,有的小组选定的工具

8、主要为小锄,有的小组主要为小镢,有的小组主要是二齿钩。用小锄的小组松土深度适中、速度快、质量好且能同时清除苗间杂草;用小镢的小组松土深浅不一,又因学生用力把握不稳,伤害了一些苗木;用二齿钩的小组松土速度快、质量较好、不伤苗木,但是不能同时清除苗间杂草。 活动后总结。学生结合亲身实践,一致认识到苗木松土的最佳工具是小锄,在日后的松土实践中就都选择小锄作为劳动工具了。 (二)、6年级课程主要安排拓展性内容,拓展性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实施条件也有相对高的要求,依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在、年级安排了“实践苗木的种植、移栽、修剪、嫁接与病虫害防治等劳动技术”学习内容。如: 矮牵牛

9、花的种植 、指导教师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搞清楚矮牵牛花的种植流程,首先根据自己查阅资料结果分小组制定出种植方案,方案内容包括:花种的选购、苗床整理、工具选择、材料准备、播种方法及流程、拱棚搭建等。 、各小组交流方案,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确立最佳方案予以实施。 3、各小组进行分工,对每一位组员下达实践活动任务,并按要求完成。 首先选购了四色花种,分别做好标签备用;第二,工具准备:各小组分工准备好镢、锨、筛子、耙、喷壶、水桶等,第三,材料准备:备好竹弓、布条、塑料薄膜等;第四,各小组整理苗床:用镢深翻育苗区,调好畦埂,把苗床分成四部分,分别用耙耙平;第四,灌畦:用水桶和喷壶灌透苗床;第五,用筛子筛好墁土

10、备用;第六,取部分墁土拌种播种:将矮牵牛花种按花色分开拌匀,播种后覆盖墁土;第七,拱棚搭建:将竹弓横向均匀的置在畦埂上,然后用纵向竹弓和布条加固,覆盖好塑料薄膜后周边用细土培固。第八,将剩余的材料和工具整理存放。 4、课程活动完成后,各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相互交流。对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写出活动笔记,积累简单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苗木种植的技术,并体会劳动的乐趣。 (三)、每个班级认养一块校内绿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管理。他们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分年级制定出自己的管理方案,有计划地对绿地适时划锄、除草、修剪、浇水、除虫。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长了知识,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

11、操,强化了劳动意识,也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素养。学校对各班级学生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嫁接树木的成功率、苗木修剪的美观状况、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等,进行检查评比,对好的班级、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对差的班级、小组,给予技术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主动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四、课程实施效果与反思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课堂活动方式达到了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内,与花草树木进行零距离接触,亲自使用工具动手操作,增强了感性认识,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体验,提高了实践技能。二是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

12、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知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学生每天徜徉在“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夏秋有果”的绿色校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爱护美、创造美的情愫。三是优化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获得的技能与体验,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但是,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还刚刚起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 不足之处,如注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过程性材料的积累缺乏足够重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之下重视程度方面做的还不够;另外,在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课程实施评价激励机制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今后,我校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综合实践

13、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注重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21*年月25日 扩展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动综合实践的实验工作。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和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我们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的生活以及求知的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的自主

14、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并注意有利于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创新精神,促进了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育环境,现总结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从我校师生在以往开展这一活动的的实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大致可分以下几个环节: .确定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主题为线索,组织 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在相当程度上,活动的主题规定了活动

15、的内容,选择什么主题,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实施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活动的实施效果。 主题的确定主要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这就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可以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大线索展开,如化学、生物学科组以“环保”为主题,先后开展了“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个塑料袋”、“还家乡一片蓝天”、义务回收旧电池等多组科教环保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能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相信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充分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去完成,注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能力的培养。 2.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通过活动方案的制定,明确目标,使活动有连续性,从活动主题的确定到活动方案的制定,要经历前期准备、小组讨论和全班论证完善的环节。 3.组织实施活动。当活动方案制定后,活动就进入实际意义上的实施阶段,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原则,在这一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