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061609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十二-不识庐ft真面目前导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拥有非凡文采的苏轼却一生官场失意、仕途 不 顺,在颠沛流离的贬官途中,在坎坷暗淡的人生谷底,苏轼用诗来不断地化解内心的忧 愤,原 来“不识庐ft真面目”.却“只缘身在此ft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雕教授为您讲述系 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二集不识庐ft.M-面目,敬请关注。画外音:苏轼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诗词歌赋无不精通,尤其是他所创作的词,成为 宋词最高水平的代表。相比于在作词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苏轼的诗也有很高的水准,“竹外桃 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篇

2、 佳作,脍炙人 口、广为流传,并被收录于当代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普及推广。在苏轼的诗中,最为后世所熟知 的,莫过于“不识庐ft真面目,只缘身在此ft中”,随着这首诗的流传,“庐ft真而目” 也成为了市井熟语。那么这首题西林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苏轼的诗中究竟蕴涵着怎样的 情怀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二集不 识庐ft真面目,敬请关注。康花苏轼是一个文学家,我们大家对苏轼比较熟悉的是他的词,其实我们也知道,他是一个大 诗人。苏轼他这个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总充满了一种奇趣,什么叫奇趣呢?奇就是奇 怪的奇,它总是有新奇的地方:趣是说它有很大的趣味,有情趣,所以

3、这个奇趣 是苏轼诗的一 个很突出的特点。但是奇趣的诗要写出来的话,那应该是比较嵋岖的,没那么容易,不是随意写就能写出来 的,所以他那首很著名的写庐ft的诗,其实还是费了一番周折,这个大家就不知道了。写庐ft 这个诗是有点来历的,宋神宗元丰七年的正月,苏轼在黄州被贬已经是第五年了,由于种种原 因,这些原因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宋神宗对于苏轼,对他来讲是一个难题的 这么一个人物, 在看法上有些松动,就是想着说,别老让他在黄州待着了,给他搬一个地 儿,挪一个地儿,离 京城近一点,所以神宗有一天亲自下手诏,就把苏轼从黄州要把他挪 到离开封不远的汝州,这 当然是好事了。四月份苏轼接到了诏书就离开黄州了,他

4、离开黄 州以后,因为他的弟弟苏辙当 时被贬在云州,他当时跟家里人商量好,他经过庐ft先去云州跟他弟弟会面之后,然后再折回 来,到庐ft、九江这个地方跟他的家人会合,然后一起 再去汝州。他这次来庐ft想好好地在ft上转一转,他的好朋友佛印还有那位道潜,这都是两位僧人, 陪着他在ft上转。他到庐ft上之后,发现庐ft特别地秀美,而且我们知道,庐ft不像 石钟 ft这些ft,没什么名气,庐ft本来就名气很大,自然历代有很多文人,唐代的诗人、唐以前的 诗人都有人歌咏过庐ft,庐ft本身又美不胜收,所以苏轼自己觉着,我还有必要 再为庐ft写 点什么吗?他跟朋友说,我这次来庐ft-首诗都不写。你注意,这是

5、他来庐ft的时候最初的打 算是什么都不写。可是苏轼名气太大,他刚到ft上,那ft上ft下ft中腰的 那些和尚就都知 道大名鼎鼎的苏子瞻来了,然后奔走相告,苏子瞻来了、苏子瞻来了。当 然现实情况什么样咱 没见。苏轼一激动,写了一首诗,说: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ft里,人人识故候。苏轼初入庐ft三首之一哎哟,这深ft老林的,还都认识我。再往ft里泄,一激动, 想起来了,哟,开始不是 跟朋友们说了不写吗?既然已经破了戒了,那就再来一首,他又写了 一首诗:青ft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ft面,他年是故人。苏轼初入庐ft三首之二又说:自普怀清赏,神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ft。苏轼初入庐

6、ft三首之三庐ft是美不胜收、多姿多彩,要把庐ft认个遍,那除非是它的老朋友,我对庐ft是神往 己久,今天来这儿一看,感觉像在梦里头游一样。你注意,他对庐ft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从一 开始他就说要把庐ft的司而目看清除了,那除非是跟它神交已久,到这儿很多次的老 朋友。 我这次第一次来,我懵懵懂懂地,我还觉着像在梦里头呢。庐ft的美深深地吸引了苏轼,让他本来都说好了不写了,写了,但这时候你注意,那首诗 还没写出来呢,为什么呢?得走着,走着那诗才能来着,这不得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 吗?不带 一来就写那个的。好了,他一边走着,正好他原来有个好朋友,已经过世了,有一本书叫庐 化记,那肯运就是跟现在一样,苏

7、轼一边走一边拿着“旅游指南”,嗯?得绕着走。在这个 庐ft记上边记录了前代诗人的两首诗,一首当然不用说了,李白是少不了的,“日照香炉 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孩子都会背,这首诗苏轼 自然没有意见。但第二首诗苏轼看不起,中唐的一位诗人叫徐凝,他写这个诗叫庐化瀑布, 专门写瀑布,跟李白一样,都是写瀑布的,这诗怎么说 呢?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ft色。徐凝庐化瀑布意思是说,这庐ft的瀑布就好像从半空里头一直落下来,打着雷就进了江了。那就是说这 个瀑布的声势很大,感觉这瀑布一落下来,把青ft都劈成两半。其实写得挺好的,白居易还说

8、这诗太好了,“赛不得”,意思说什么呢,写不过他。但在苏轼眼里觉得,这诗 不怎么地。陪 他的僧人说苏学士那您也来一首?苏轼说没问题,马上就写: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苏轼戏徐凝瀑布诗什么意思?说古往今来写庐ft的诗多了,这是上帝把这个银河给派到人间的,可是只有李 白的诗写得最好。庐ft的瀑布飞流直下,它的任务不是为了把徐凝那破诗给洗干净了,等于说 庐ft瀑布是要给徐凝那诗洗个澡,让它变成一首好诗。拿徐凝的诗取笑了。你看,还没怎么样呢,已经较上劲了,先是跟自己的诺言较了个劲,然后又跟徐凝的诗又 较了个劲接着再往里头走的时候,因为庐ft上而有很多石刻,他跟逍

9、潜还有佛印,他们走的过程当 中看到一个大石头上,刻了一段碑文,这个碑文是佛经里边的一段(话),大家都站在这儿看, 看完了以后也就走了。结果回来的时候苏轼就问身边的人,刚才那碑文写的什 么你们还能记得 吗?有一个僧人叫自顺,法号叫自顺,“哗哗哗,就背下来了,背了十分 之六七。大家都非常 蠢惊,这记性太好了,学习这么好。苏轼说你的法号叫什么?说我叫 自顺。苏轼脱口而出说“逆 则烦恼,顺则菩提”。意思说什么呢?如果人的心情不好、不 顺畅就会生出烦恼。如果人的心 情舒畅,就会生出菩提。菩提的意思是正觉智急的意思。从此这个自顺就被他的门人们,被这 些和尚们称为“顺菩提”,对他的尊称。这说明什么呢?在庐f

10、t里头不光有景,还有人,而且 这个人还是个领悟之人。再往前泄,看见一块石头上刻了一首诗,苏轼觉得这个诗写得还不错,一看署务就是这ft 上的一个和尚,叫可遵。最后苏轼看了以后,他也不认识这个可遵,就和了一下这首 诗。这首 诗咱就没必要再念了,苏轼和的这诗咱也没必要知逍。问题是可遵当时正好在ft上,这个町遵 和尚颇有几分诗才,可是就因为有这诗才,所以他自己觉得有点牛,还不大 看得起别人,结果 在ft上一听说苏轼苏学士和了他的诗,特高兴,“n光叭胱叽”就从ft上 跑下来,非要见他 一面。苏轼本来也不认识他,只是和了这首诗,但是没想到这个人就赶 紧地满头大汗跑了来, 一见他就说,苏学士,我这儿还有好些

11、诗,我想跟您唱和一下。苏 轼不喜欢这种风格。他跟苏 轼又朗诵了自己一首诗,苏轼就没怎么搭腔,叫人抬着轿子就 走了,就觉得这个人特别恶俗, 他不像个皆正的诗人。这人家可遵还说,哼,苏轼嫉妒我,他走了,他比不了我,他自护其短。你看,ft里头什么鸟都有,有自顺这样的“好鸟”,也有像可遵这样的不怎么地的“鸟”, 这就是庐ft的妙处,有李白那样的诗,有徐凝那样的诗,有自顺这样的僧人,也有可遵这样的 僧人,里边真是美不胜收啊。你觉得那诗它是轻而易举能写出来的吗?未必。好了,上庐ft来,人也见了; ft也看7: 瀑布也看了;诗也写了,把徐凝的诗也损了一通。有两个地方是必须要看的,一个是庐ft的东 林寺,一个

12、是庐ft的西林寺,看完了东林寺再看西林寺,看着西林寺,看着看着,就在一堵墙 壁前停下来了,苏轼觉得该写点什么了,然后他就饱窿浓墨,在墙上就题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ft真而目,只缘身在此ft中。写完之后,苏轼说“谱庐ft诗尽矣”什么呀?我关于庐ft的话说完了。知道吗?这 句 话很重要,关于庐ft,这将是最后的总结,这就是我这次来庐ft最大的感受。我们说苏轼的诗 有奇趣,其实头两句很一般,跟白话诗似的,“横看成岭侧成蜂,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咱都 能写出来,后两句你写不出来,要不怎么他是苏轼呢,你不是苏轼呢。它的奇和趣 都在后边, “不识庐ft真而目,只缘身在此ft中”是他这趟进f

13、t来一开始就有的感触,他开始觉得像炒 游,开始觉得要不是熟悉它的人很难全面地了解庐ft,又还不知道在庐ft里 边有这么多不同的 和尚,有不同的领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诗,所有这一切都让他产生一种深刻的感觉,对真 相要了解太困难了。这个诗就有这个好处,古典诗歌你知道吗?头 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到了第 三句,啪,跳起来了,这一跳,他的高度就跟你不一样了,你到第三句就趴下了,他到第三句 跳起来了,不但跳起来了,而且眼睛睁得挺大,把这个事 看得特别明白,非常妙。画外音:对苏轼来说,“庐ft真面目”不仅是一个感官命题,更是一个人生的哲学命题,苏轼不 仅要探究庐ft的真面目,更要托物言志,用庐ft的诗来探究

14、人生的真而目。我们今天不 时会 用到的成语“雪泥鸿爪”就来源于苏轼对人生真相的追问,来自于一首苏轼年仅二十岁时所作 的诗。那么,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雪泥”和“鸿爪”又是如何打动了苏轼的心呢?康 M: :其实,苏轼的诗有个很大的特点,一宜都在探究真相,一直都在追问真相。什么真相?那 就是老想弄明白这人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活着?到底活着有什么劲?他这个劲指的是什么? 他有了劲和没了劲,最后人的境界有什么不同?从年轻的时候就在追求这个东西。比如我们都知道,他跟苏辙科举考试考得很好,成绩很高,后来两个人都参加制科考试也 考得不错。那么制科考试完了以后就有一个问题,你们得去做官,朝廷并没有规左说因为

15、你们 是兄弟俩,做官就在一个屋里做,那没这样的,俩人就得分手。但是当时苏洵在 京城,那么苏 辙就暂时没有去做官,在京城陪他父亲,苏轼就去做官了,苏辙就去送别他,这是他们兄弟两 个第一次将要分别,苏轼心中诸多感慨,他走到河南涵池这个地方的时候,感慨就更深重了, 为什么呢?因为遮池这个地方是他父亲当时领他们兄弟两个人进京赶考 的时候从四川往开封赶 的时候路过这地儿,当时涧池这个地方有一座寺庙,他们就住在这 儿,住持的和尚叫奉贤法 师,而且当时他们在这儿寺庙里还写了首诗题在墙壁上,这番再 来奉贤法师已然去世了,被埋 在塔底下了,墙壁也已经破败了,诗已经看不清了。苏轼赋 诗一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

16、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il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曾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一苏轼和子由涧池怀旧什么意思?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告诉你人生是怎么回事,下 雪了,下大雪了,茫茫大雪下得满地都是,这时候,扑棱棱飞来一只鸟,在这雪地上停 下来, 不知道在干吗,这不重要,这小鸟停在雪地上停了一会儿,扑啦啦地又飞走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个鸟儿在这上留了几个爪印,“泥上偶然留指 爪”,因为这只鸟可能从东边飞来,也可能从西边飞来,你不知道它从哪儿飞来,反正来了一 只鸟,然后留了一爪子印,飞走了,“鸿飞哪复计东西”,鸟飞走了不假,过了一会 儿雪一直 在下,一直在下,那爪子印还有吗?没了,覆盖了。这鸟来过吗?不知道。来过,你见了?鸟 呢? “鸿飞哪复计东西”,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