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展望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05909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展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摘要2一、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2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概况2二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3三改善森林资源管理宏观对策4四改善森林资源管理理论联系实际4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十二五展望5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5二十二五森林资源管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6三围绕中心,狠抓落实,全力开创十二五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6参考文献10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及展望作者摘要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开展的物质根底,保护和开展森林资源的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林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护和节约森林资源上,保护森

2、林就是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为了永续利用和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开展的决定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十清楚确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大严管林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 决定精神,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开展意义十分重大。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 可持续开展资源保护一、 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概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贯彻生态建立、生态平安、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开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实施以生态建立为主的林业开展战略,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展取得了显

3、著成绩。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21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第六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间隔五年,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六个重要变化:(1) 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

4、稳步提高。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2) 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增幅明显。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量是第六次清查的2.23倍。(3) 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其中乔木树种面积637.01

5、万公顷,比第六次清查增加30.17%。(4) 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林木蓄积年净生长量5.72亿立方米,年采伐消耗量3.79亿立方米,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耗量,长消盈余进一步扩大。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5) 森林质量有所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5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0.30立方米,混交林比例上升9.17个百分点。有林地中公益林所占比例上升15.64个百分点,到达52.41%。随着森林总量的增加、森林构造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

6、得到增强。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修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仅固碳释氧、修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效劳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6) 个体经营面积比例明显上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现。有林地中个体经营的面积比例上升11.39个百分点,到达32.08%。个体经营的人工林、未成林造林地分别占全国的59.21%和68.51%。作为经营主体的

7、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立的骨干力量。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说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开展时期。重点林业工程建立稳步推进,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逐步显现,木材等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开展现代林业、建立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开展奠定了坚实根底。二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本次清查结果看,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展依然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1) 森林资源总量缺乏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缺乏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 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国乔木林生态

8、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开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兴旺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2)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 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 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 立方米,龄组构造不尽合理,中幼龄林比例依然较大。森林可采资源少,木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资源的增长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开展对木材需求的增长。(3) 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清查间隔五年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

9、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四是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三改善森林资源管理宏观对策今后,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紧紧围绕建立生态文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着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 (1)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确保2021 年实现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的目标。坚持把加快开展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攻坚克难,

10、扎实推进造林绿化进程。加快构筑北方防沙治沙和沿海防风消浪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推进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保护网络建立。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区植被恢复。大力推进身边增绿,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增长潜力。(2) 全面推进森林经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工作。建立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推动森林分类经营向纵深开展,以科技支撑森林经营。改革和完善采伐管理,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机制。(3) 立足国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平安。科学制定林业开展规划,优化开展布局,强化森林资源培育,有效提高木材供给能力。在

11、南方集体林区,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大径材基地建立,形成我国商品林开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在东北林区,尽快将木材产量调减到合理定产水平,加大森林抚育经营和保护管理的力度,建成大径材和珍贵用材战略储藏基地。在平原地区,大力开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和四旁植树,建成以人工林为主体的补充木材供给的新兴产业基地。四改善森林资源管理理论联系实际1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应对森林经营对象 (林种、树种)的不同,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系统研究,如造林、抚育、改造、更新等。开展能源林、经济林和特种工业原料林三大商品林种主要树种的集约化定向培育技术研究:针对国家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立工程

12、的技术需求,围绕用材林培育,进展有效的监管。到目前为止,重点林区的森林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现行的管理体制难以对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进展有效的监视管理,是造成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深刻理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质,建立和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体系。2加强林地管理,依法征占林地林地是林业生产的物质根底,要像保护农耕地一样保护林地。结合林权改革,进一步加强林权界定、发证工作,依法保护林权权益人的权利;按照 森林法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杜绝各种、违规侵占林地和乱砍林木的现象发生;同时,实现占补平衡、占一还一,确保林地资源总量平衡。3加强森林资源

13、调查规划队伍建立森林调查规划队伍是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力量,森林资源调查队伍建立关系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森林资源调查队伍还需知识更新和新技术、新方法使用技术培训。因此,应加强森林资源调查队伍的继续教育,建成一支高标准的森林资源调查队伍。(4) 深化林权改革,调动林农生产积极性 当前,林权改革的对象是集体林,据统计现有集体林在林业总面积中比例较重。可见,林权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展、国家生态平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因此,林权改革必须积极稳妥,为此要做好林权改革工作,积极宣传林权改革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14、成立由林业部门、地方政府和林农参加的林权确认小组,开展林权地界确认、面积测算、发证等工作;在林权确认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林权权益人的权利,让他们参与林权改革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林权改革才能贯彻执行,才能调动林权所有者从事林业的积极性。林权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林权的自由流转,森林资源管理应该为这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准备,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二、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十二五展望(一) 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十一五以来,国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林业作为特殊的公益事业和重要的根底产业,地位日益提升,任务更加艰巨。伴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林业

15、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特别是森林碳汇功能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开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与关注。从 京都议定书到 巴厘岛路线图,从哥本哈根会议到坎昆会议;从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把林业列为专门议题,到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l6次缔约方大会,森林问题成为重大国际会议和多边、双边外交的重要议题,保护和开展森林资源已经成为维护生态平安的首要任务。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立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了林业的四个地位、四大使命和 五大功能,确定了2021年 双增目标,国家 十二五规划又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纳入约束性指标,把林业摆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破解了长期以来严重制约林业开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林业和农村开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成为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突出亮点。围绕 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生态建立和保护全面加强,建立 林业十大生态屏障和开展 林业十大主导产业的框架根本形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家有能力更加注重生态建立: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展,对林产品和生态产品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加。在国家投入和社会需求的双重拉动下。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迅速向林业会聚。可以预见,十二五林业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