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056291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夜莺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感受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明确课文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感受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的内心,明确文章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在进入战争这个主题单元之后,我们的脑海中就经常浮现出那些用智谋、用英勇、甚至用鲜血保家卫国的英雄们,此时,你又想到了哪位英雄呢?(机智勇敢的嘎子、大义凛然的郝副营长)2、今天,咱们再来读一篇有关战

2、争的故事夜莺之歌,认真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3、从题目中你能看到战火的影子吗?(不能)能闻到硝烟的味道吗?(不能)但就是这婉转动听的夜莺之歌把一群德国侵略者引进了埋伏圈,让游击队员痛痛快快地歼灭了这群德寇。难道这夜莺是一只神鸟吗?(不是)他是谁?(一个苏联的小男孩)4、对,他就是这个故事的小主人公,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想)二、 整体感知,对比体会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用夜莺的歌声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埋伏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军的故事。

3、2、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自信的、临危不惧的)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德国兵?(凶残狡猾的、残暴的、轻敌的)3、让我们把镜头对准1941年,来到苏联境内,来到那个小村庄。让同学们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并用“”画出描写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敌人凶残狡猾的句子。开始! 学生圈画批注。师巡视指导。三、 品读感悟,分析形象,感受形象同学们,看到大家这么投入而专注的阅读,我真不忍心打断大家的思路。从你们一张张涨红的小脸,我看出了大家对敌人的恨,从大家欣喜而又按捺不住激动的表情,我看出了大家对小夜莺的敬佩和崇敬。(一)、体会敌人的凶残狡猾谁愿意把你找到的

4、体现敌人凶残的句子与大家交流!1、展示(图片和句子):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的弯着腰。(1)为什么找这一句,能谈一谈原因吗?这一句是什么描写?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经是残垣断壁,说明战争破坏严重,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画面,你们的感受证明了敌人的狠毒,看来环境描写也能展现一个人的品质。(2)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指导学生个别读后齐读)你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在敌人的枪炮声中,一间又一间房屋倒塌了。读在敌人的枪炮声中,一个又一个老百姓倒下了。读小结:就是这么一个小村庄也承载了多少苏联人民的血与泪。还从哪一些句子中能体现出

5、敌人的凶残?2、展示:“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的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给你。”中尉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扭下来。听懂了吗?”(1)谈谈自己的感受吧!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2)用什么来引诱的?又怎么威胁的?这就叫威逼利诱。(3)指导读:德军不仅无耻而且凶残,谁能通过朗读来刻画他丑恶的嘴脸?读出德军的蛮横。指生读,从他的声音中你听出了什么? 这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德军。读这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刽子手。读小结: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厚颜无耻,小夜莺又是怎样灵活应对、斗智斗勇的呢? 结合句子谈一谈。(二)、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

6、?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1)、谈体会,顺势板书:麻痹敌人(2)、指导读。小结:这是孩子故意打岔,故意曲解,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问题的实质,戏弄了这位德国军官。2、“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1)、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2)、指导读。小结:小夜莺一语双关的回答了敌人的问话,是在借别人的嘴骂敌人。这里的“野兽”其实是指德国强盗,但德国兵却没有听出来。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3、“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

7、有信心的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1)、“狗鱼”指的是什么?(2)、指导读。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自信!小结:把敌人比作“狗鱼”,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训斥了德国侵略者。4、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1)、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在敌人看来是随意的哼唱,可对小夜莺和游击队员来说,却隐含着深刻的含义。小夜莺实际上是在干什么?指生交流后板书:巧送情报(2)、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所以他再次

8、迷惑了敌人,更加得到了敌人的信任。通过小夜莺动作的描写,把一个顽皮的、好动的、好玩的小男孩形象展现出来,可是实际上这些动作都是小夜莺刻意装出来的,故意做给敌人看的,有意地麻痹敌人,让敌人打消怀疑的念头,好让敌人毫无顾虑得跟他走。看到这么机智勇敢的孩子,我这个战地记者也得做点什么,对,做个战后采访吧!请问小夜莺你把敌人引进埋伏圈时是怎么想的?(3)、指导学生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从容与镇定自若。5、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1)、小夜莺怎么会不见了呢?结合全文看一看,有没有一句话和这里前后照应?(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2)、这一篇课文结构严谨,连贯一致,看一

9、看还有没有其他前后照应的句子?A、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随机板书:诱敌上钩、重迎战斗)B、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师:是呀,小夜莺真了不起,他既保护了自己,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把敌人带入了埋伏圈。他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游击队员配合得那么默契,原来他早就是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引进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请看一段资料:资料展示:苏联卫国战争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惊人的伤亡情况。苏联军队共亡91

10、6.48万,平民死亡1740万,总亡2660万,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半非死即残。对于苏联来说,尽管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让他们觉得虽胜犹败。德国在占领区进行种族屠杀等犯下的罪行,也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谴责。结合资料想一想,是什么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板书:爱祖国 恨敌人)师:小夜莺正是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恨,怀着对祖国的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可是,可敬可爱的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同学们,这就是小夜莺(幻灯出示图片),此时,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呢?指生交流。为了纪念小夜莺,老师也写了一

11、首小诗,补充完板书:巧伪装 斥恶狼 心舒畅 歌嘹亮颂诗:诱敌上钩巧伪装,麻痹敌人斥恶狼。巧送情报心舒畅,重迎战斗歌嘹亮。师生齐诵。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板书:和平)四、 斟酌课题,体会妙处课文学到这里,再来斟酌一下课题,“夜莺之歌”与本单元战争的主题相符吗?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呢?小结:全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用夜莺的歌声引诱敌人,用夜莺的歌声传递情报,又用夜莺的歌声再次诱敌,它是本文的一条主线。可以说它是“诱敌”之声,它是“联络”之声,它是“情报”之声,它是“掩护”之声,它还是“赞美”之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歌颂像夜莺一样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做出贡献的小英雄们。因此,“夜莺之歌”更巧妙,既有歌声之意,又有歌颂之意。五、 搜集资料,课外延伸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在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再读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再浏览一些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你会从心底里呼唤我们渴望和平。板书设计: 诱敌上钩巧伪装 爱祖国 麻痹敌人斥恶狼夜莺之歌 和平 巧送情报心舒畅 恨敌人 重迎战斗歌嘹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