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年度绩效考核自查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05476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局年度绩效考核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粮食局年度绩效考核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粮食局年度绩效考核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粮食局年度绩效考核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粮食局年度绩效考核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局年度绩效考核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局年度绩效考核自查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粮食局2008年度绩效考核自查报告考核领导小组:为了全面加强我局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机关内部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发扬机关团队协作、奋发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机关干部职工依法办事、勤政为民,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高效率、创造性的全面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赋予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关于对勐腊县机关进行2008年度绩效考核的通知(腊组通200 号文)要求,结合我局实际,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2008年,全县粮食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在州粮食局的大力指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认真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扎实开展“三力建设”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针政策,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以确保粮食安全为落脚点,切实履行部门职能,加强粮食收购、流通市场监管,做好市场粮情监测和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确保了我县粮油市场的基本稳定和全县军需民食的供应,促进了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县粮食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一、2008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粮食

3、收购。2008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计划收购粮食300万公斤,截止12月20日全县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227万公斤,完成目标任务76。(二)粮食销售。本年度营业销售总收入287.9万元(其中:收储公司216.6万元;军粮站71.3万元),同期之比减少457.1万元,减幅61 %,主要原因是销量减少,当期销量143.4万公斤(其中:收储公司108.万公斤;军粮站35.1公斤),同期之比减少346.5万公斤。2、销售成本331.5万元(其中:收储公司204.2万元;军粮站127.3万元),同期之比减少430.3万元,减幅56%,变动原因受销售量变动的影响。销售毛利-43.6万元(其中收储公司12.4万

4、元;军粮站-56万元),主要受市场价格及入库成本的影响。(三)储备粮。完成县级储备粮收购一五1.5万公斤。(四)军粮供应。军粮供应站计划收购军粮50万公斤(原粮),截止12月20日止,收购军供粮食*万公斤,保证了全年军队用粮。全年供应军粮*万公斤,其中:面粉*万公斤,面条*万公斤,菜油*万公斤,出车送粮*万公斤,出车率100%。(五)利润指标。2008年度经营亏损3.5万元,比上年同期36.2万元,减亏32.7万元,减幅90%。(其中:收储公司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一五.3万元,同期之比减亏12.5万元;军粮站本年度亏损一八.8万元,同期之比增亏10.4万元)。亏损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粮油市场价格上

5、涨,造成军供站粮油成本加大,每公斤大米的入库成本为2.82元,每公斤面粉的入库成本为2.72元。按省粮食局2008年军粮供应指导价格大米为2.80元,面粉2.95元作为我站的军粮差价结算价格。销售每一公斤大米将倒挂0.02元,销售每一公斤面粉只有0.23元的毛利。销售收入难以提高。二、2008年主要工作(一)严格执行政策,做好粮食收购工作粮食收购,是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市场供求、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粮食企业实现扭亏增盈的基础。我们把粮食收购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增强责任感,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抓好此项工作。针对我县今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产量明显下降,粮价

6、上涨,香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的情况,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县局在收购前,一是组织人员对全县粮食种植结构、面积、产量、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为指导收购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根据调查情况,下达收购任务,落实奖惩措施。在今年上半年粮食上市前,及时召开了粮食收购会议,安排部署粮食收购工作,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明确收购指导价。三是执行收购政策,完善服务措施。今年,国家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实行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县局指导、监督粮食购销企业在收购中自始至终严格执行了最低保护价政策,并做到随到随收、不压级压价;各收粮点做到了粮食收购品种等级标准、价格上墙,样品上柜,

7、坚持品种、质量、价格“三公开”,并派出收粮队伍到农户家中收粮,开展兑换业务、委托收购、预约收购、跨地域收购等。但面对大面积香蕉下田,种粮面积减少,市场竞争的压力,虽然粮食企业采取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改进服务质量等收购方式,还是没有收到较好效果。粮食大部分还是流入个体经营户手中,其主要原因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金短缺,信贷手续繁杂,资金不能及时供应。而个体经营户灵活、多变、快购快销、资金回笼快,在收购中占了风头。(二)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流通秩序为加大对全县粮食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粮食安全。我局在全县辖区内开展了三次粮食流通管理

8、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度和粮食安全检查宣传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1、进一步规范全县粮食经营户经营形为,摸清经营情况; 2、做好已办证经营者的审核和年检工作; 3、根据州局关于认真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县开展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宣传活动,并对库存粮食进行安全检查。由于此项工作涉及全县粮食流通管理,县局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组,由局长和副局长带队,分两组对全县粮食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进行执法检查,并结合粮油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采用宣传车、现场咨询、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各乡镇集贸市场、粮油经营网点,进一步加强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宣传,规范粮食流通秩序。期间,开

9、展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云南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及政策、法规等宣传活动。采取讲解和发送材料相结合,悬挂宣传横幅4条,张贴宣传画10张,活动共发送宣传材料800多份,接受咨询人员300多人次,受教育人数达450多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全社会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度,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科学储粮、粮油产品质量识别方法能力、粮油食品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库存粮、仓库安全等进行了检查,未发现隐患。针对个体粮食加工户普遍存在的环境卫生差、未建立经营台账、未按时报送粮食经营统计数据等情况进行督促

10、检查,通过检查,下发整改通知11户,限期责令整改,完成整改10户,指导、督促20户个体经营户建立了经营台账。通过年检,全县从事粮食经营、个体粮食加工业共1一三户;其中:个体加工户67户,个体粮食零售户40户,转化用粮4户,国有粮食企业2户。经过抽验,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粮55万公斤达到国家粮食储存的标准,个体加工户及销售经营户手续完备,未发现有违规行为,未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的食粮安全,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同时,加强了粮情分析和社会粮食统计调查,及时了解掌握全县粮食供需和市场价格变化,坚持粮油集市价格监测日报告制度,切实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做好全县粮食供需平衡

11、情况统计调查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三)进一步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县粮食企业改革已基本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后续工作。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县属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重组后的重要工作,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结合勐腊实际,与企业共同研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产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分流安置职工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措施,指导企业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竞聘,实行了新的工资收入分配办法,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部分优惠政策。现全县粮食购销企业有3个收储站,返聘下岗职工一三人,公司内

12、部统一核算,执行报帐制度。(四)顺利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历经十年改革的粮食企业,已逐步走入市场经济,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一员。为使企业轻装上阵,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妥善处理和化解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亏损挂帐遗留问题,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长效机制,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的基础。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已经全部置换了职工身份,在岗职工实行返聘上岗(除军粮供应站)。 1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全县现有粮食购销企业1户,比 1999年改革前一三户减少了 12户。企业在职人员减少287人(含退休人员),其中:职工163人,完成了职工安置工作,安置率100%。2 、国有粮食

13、附营企业改革情况。改革前,全县粮食附营企业有17户,有职工230人(退休人员),其中:职工一八5人。现全县粮食附营企业已全部注销,人员已全部置换,安置率达100%。 3、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999年全县改革试点从勐润乡粮贸公司开始,经济补偿参照省、州相关改革文件,补偿金每年工龄为540元。期间,解除劳动合同6人。从2002年至2007年期间,根据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企业改的若干政策规定(西政发200246号及县人政府关于对勐腊县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腊政复2004一三号文件执行,置换职工的经济补偿以现金和资产两种方式安置,工龄补偿金每年为788元或价值

14、1000元资产,1986年9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给予3000元安置补助费,其余为一五00元安置补助费。粮改以来,全县共解除劳动合同 517 人(含退休人员)其中:职工348人;企业遗嘱40人。全县粮食企业完成安置总额一五71.99 万元,其中:资产安置564.7万元(评估价),现金安置160.75 万元,失业金、养老金317.8 万元,医疗保险金166 万元,丧葬抚恤、遗嘱补助费98.74 万元,偿还银行贷款和工程款264万元。全县累计安置国有粮食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200人,占全部分流职工数的51 %,其中粮食部门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100人,占全部安置职工数的25.5 %。保证了改革平稳推进

15、。4、“老人”问题已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参加医疗保险,解决粮食企业几十年来看病难的老问题,兑现了退休人员丧葬抚恤金,解决了老同志的后顾之忧。5、完成了粮食购销企业资产(土地)使用权证办证工作。6、理清收储站人员管理职权,实行统一核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五)促进农村科学储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按照县委的要求,我局选派了一名熟悉基层工作、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驻勐伴镇,指导帮助新农村建设。期间,局领导和粮食购销企业负责人多次到村寨看望指导员,协调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扶持勐伴镇曼蚌村

16、小组水泥10吨,资金一五00元,共计4500元。为勐仑镇曼那堵村委会巩丙村小组解决水泥10吨,计4400元,通过多方筹措该村篮球场已完成基础工作。并到挂钩扶贫点勐满镇下景龙村小组进行调研,通过与该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当地群众的所需所盼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投入1万元资金,解决了该村的实际困难。11月初,局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到结对帮扶贫困党员家中回访,通过实地走访,并与村小组座谈,该贫困党员实现了脱贫。捐助爱心9000元,衣物100件。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粮食工作的立足点。我局与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为全县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提供优质及市场看好粮食品种信息,采取订单方式组织收购。上半年,提供化肥等农资订金25万元,订购粮食50万公斤。为使粮食科技周活动顺利开展,结合勐腊实际,针对我县农户储粮数量增加,市场品种多样的实际。根据西双版纳州粮食局转发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