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047255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 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找资料回顾建国六十年大庆的视频,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由于课文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

2、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以读带悟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语句品读感悟,读中悟情。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 能力目标:能做到阅读要有一定速度,学会自读自悟,学习如何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找出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当

3、时人物的情感。教学方法: 1、“读、思、议、导”结合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运用怎样的写作顺序;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体会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 2、“读、写”结合法。读古思今,

4、在课文的基础上写写现在的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二、整

5、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做到如眼记得快,入脑想得快,想想课文没我们描述了大典的那些场面?。2、学生交流归纳。(板书)三、重点研读。 1、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难忘的场面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勾画出让你难忘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自悟后进行汇报。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 (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语段一: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6、师请生介绍为什么大家如此热爱毛泽东主席?师补充介绍,加深学生情感,便于诵读。语段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你觉得可能会传到了哪些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分组讨论) (3)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4)指导感情朗读。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

7、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 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介绍中国近代屈辱史,加深学生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体会。 (3)感情朗读。语段四: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播放视频:2009年阅兵盛况,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爱国热情。感情朗读,再现万众

8、欢腾的场面。语段五: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师:红流为什么加引号?怎样理解光明?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四、总结。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典礼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声都是因为:(齐读课题)那么,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大典呢? 五、拓展。60年斗转星移,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2009的六十国庆大典正是这种巨变的浓缩展示,请你: (1)收集6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

9、变化; (2)读古思今,在课文的基础上写写现在的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板书设计: 典礼前 开国大典 典礼时 隆重、盛大 阅兵式 群众游行课后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就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而是丰富的语言形象。因此,我“以读为主,读品结合”是本次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里,我一方面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视频,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另一方面是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开课伊始,在精读“典礼仪式”这一个场面时,首先放

10、手让学生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进行勾画圈点。这次默读,使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由关注课文内容到关注课文情感,开展真正的“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此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为而后进行的具体学习,从整体上再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打下了基础。在引导学生想象时,我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人们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会情感。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我注意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把握好感情基调

11、。如:在“典礼仪式”这个场面之中,作者连续使用了5个“一齐”来表现人们不约而同的动作,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文本中固有的信息资源,紧抠5个“一齐”引导学生对这个蕴涵着强烈情感的词语进行层层剥笋式地品读,学生在对这个词语的反复咀嚼品味中感受到:正因为会场上30万人拥有着对领袖、对祖国不约而同的热爱,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欢呼声。通过对这5个“一齐”的研读,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领略作者语言背后蕴藏的内在情意。而对于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诵读训练,通过一次次地读,学生想象画面,品味文字,关注表达,感悟情感,学生的朗读一遍比一遍投入,一遍比一遍激昂,直到熟读成诵。这样的读,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情感,发展了能力。由于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来感受,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感情,组织学生讨论 “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二是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