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人们对项羽的评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046722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人们对项羽的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总结人们对项羽的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总结人们对项羽的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总结人们对项羽的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总结人们对项羽的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人们对项羽的评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 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 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 入关后, 火烧秦宫, 大火三月不息。 他烧杀虏掠的暴行, 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

2、招致众叛亲离,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良言。以致屡失战机, 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风云西楚霸王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立志要学万人敌於是从叔父学兵法。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

3、主力。 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 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 。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无知人之明。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离军心涣散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兵上天才政治蠢材。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

4、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 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24 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岁自刎乌江。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催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取而代之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 ,项羽也随众

5、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 “彼可取而代之也。 ”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 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公元前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

6、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 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

7、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 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 “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 “楚汉之争” 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此外,还有“坐不安席” 、“秋毫无犯” 、“不拘小节” 、“暗渡陈仓”等成语与项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不管怎么说: 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忏悔意识,霸王

8、别姬的悲壮,宝马赠亭长,头卢送故人的豪爽。这些永远是值得后人传颂。南宋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无疑,这是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事的高度评价。项羽, 他高傲、 他霸气,这是一个热血男儿的英雄情怀,这是一代叱咤风云的雄主的豪迈气概,同时这也是他不肯过乌江的性格原因,曾有人悲哀的说, 或许项羽少那么一点霸气,少那么一点高傲,就能渡过乌江,待他日东山再起,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的, 项羽渡淮后单独领兵作战攻战襄城,虽襄城百姓拼死抵抗,但项羽依然在军事上大获全胜,后赵地义军陷入秦军重围之中濒临绝境,众人率军前往却因害怕秦军而

9、滞留46 日不进,唯有项羽率军渡河,破釜沉舟,一举解了巨鹿之围。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之际,项羽更是显示了自己的卓越军事才能,刘邦曾趁项羽在齐地苦战彭城空虚之时,纠合五诸候军共56万人马,迅速攻占彭城,项羽得知这一消息后,临危不乱,命令其部将继续平定齐地而亲率3 万精兵星夜回城。当时刘邦正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饮酒宴会根本无暇顾及项羽反攻,结果 56 万大军在楚军的猛攻下一败涂地,刘邦仅率少数亲信侥幸逃走,他的父亲太公及妻子吕雉全部作了楚的俘虏。如果项羽只是单纯地作为一名战将, 无疑是当时最杰出的人才, 他临危不乱, 行事果断,可是他却具有不善于用人, 轻信多疑的致命弱点, 而又不幸地带着这个致命伤

10、坐上了楚军统率宝座。自古君王将相多疑,像秦始皇、李斯、曹操、朱由检,一个个都整天疑神鬼担心别人夺取他的皇位、他的地位、他的兵权,项羽当然也如此,因为轻信多疑,盲目听信谣言,范增因平白无故地受到项羽猜忌而悲愤出走,因为不善用人, 难得的良将像韩信、陈平、还有英布纷纷从项羽的麾下转而投向刘邦。刘邦曾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性、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系当今豪杰, 我能委心任用, 故得天下。 项羽只有范增一人,尚不能用,怪不得为我所灭了 !”可见项羽用人不善,轻信多疑之甚,唉,悲哉!可是这一点却恰好让刘邦得了益处,

11、若非项羽的不善用人,刘邦何以用韩信得天下若非项羽的轻信多疑, 陈平所出的反间计又何以施行,若非项羽的妇人之仁,刘邦何以屡次从项羽手中逃脱。刘邦的成功在于项羽的“成全”,而这又不能是不说是项羽的悲哀,自彭城之战后, 局势曾一度倒向项羽,但最后局势还是倒向了刘邦。我们且不管其中原委,单看刘邦占有优势之后, 却因怯于项羽的赫赫声威而与项羽约定中分天下。有点远见的人, 必会疑心哪有在局势倒向自己之时而不乘胜追击呢可项羽却偏偏单纯地相信了刘邦,还如约地送还了彭城之战中掳获太公与吕雉,一心想东归。 试想刘邦何许人也其身旁的良臣谋士何许人也真会给项羽一个得以喘息的机会果然在领回太公、吕雉之后,就亲率大军,穷

12、追项羽。哼,可笑 !所以, 即使正如一些人说的如果项羽少一些霸气,少一些高傲,度过了乌江,也未必能东山再起, 虽然他拥有卓越的才能,可是却轻信多疑,妇人之仁,更何况项羽又拥有别人不所有的残暴,攻襄城之余,项羽屠杀全城,巨鹿一战,秦将章邯已率军投降,可项羽却在新安下令坑杀20 万秦军降卒,入咸阳,又杀秦降王,火烧秦宫室,劫掠妇女宝货。连年的战争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如此残暴,百姓又怎能信服于他,纵使他有卓越的才能,纵使他能效仿勾践卧薪尝胆,试想如此一个出尔反尔的“膘悍祸贼”到了江东,江东百姓还会真心辅佐他,依然替他出谋划策, 他日伺机东山再起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事难

13、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这首诗一点不错。项羽的霸气,项羽的高傲,造就了他与其如此,不如不过乌江的决定,与其屈天下,不如惊天动地刎于乌江,让天地为之动容 !无疑,在楚汉争霸中项羽是一大输家,但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 更何况是如此一位叱咤风云、英武盖世、宁折不弯的雄主,他是如此轰轰烈烈,他是如此气壮山河,死前也是如此大义凛然, 司马迁曾赞叹项羽崛起于陇亩之中,三年亡秦, 割裂天下, 分封王候, 政由已出,霸业不兴,自古未尝有之。我欣赏项羽, 因为项羽的豪迈性格, 我敬重项羽, 因为项羽的傲气和霸气, 我钦佩项羽,虽然他的失败不能不说是自己的悲哀,我赞赏项羽,更因为李清照的点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正如历史上的商纣、李隆基、朱由检、项羽同样有着卓越的才能,独到的谋略,类似的经历,但是项羽又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人,因为他有才有霸气,如此“力拔山兮气盖世”,却又有着可悲的命运,无奈的结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项羽也算是其中折腰的一位英雄了, 却是一位带有浓厚悲壮色彩的失败的英雄,与其让我说他的失败, 是因为他的麻木不仁、他的傲视群雄,他的妇人之仁,不如说他的失败是天之所愿。“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