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45)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045840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45)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45)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45)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45)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45)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45)(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第十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主备教师:张克亮 备课时间:2008年5月28日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并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教材首先组织学生回顾、反思自己对本册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接着分领域依次安排整理与复习。教学理念:1、以小组为单位,回忆本学期数学学习的内容,反思、总结对有关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2、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3、要针对学生掌握只是的薄弱环节,调整复习方案,使学生切实掌握。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

2、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散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应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素数和

3、合数;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3的倍数。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意义,正确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7、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等腰、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会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把图形按要求平移或旋转90度,发展空间观念。9、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10、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体会数学只是和方法的内在

4、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本册教材的内容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时数:5课时整理、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主备教师:张克亮 课时编号:059 备课时间:2008年5月28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3、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熟练掌握各种口算、笔算和估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准备:小正方形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比一比,谁的心里话说的好!每一位同学将自己课前准备的心里话(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学习情况的回顾)在小组里按顺序实事求是的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多提的建议(这也是你真正的心里话)。教师注意从中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困难的学习内容。二、比一比,谁口算得快!2007040020323013300408002104609001046

6、02510010050312020500三、比一比,谁计算的准!3名同学板演计算第一题第一组,比比谁算得最快、最准!通过比较整理学过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有关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四、比一比,谁计算的快!全班同学比赛计算第一题的第二、三组。让最快的同学交流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学生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小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发现的规律,每个乘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教师的质疑,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认识倍数、因数 五、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分小组比赛,小组内先仔细观察每道题的特征,并说说打算分别

7、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再独立做。 六、比一比,谁的估算能力棒!(1)估一估,连一连。(2)出示第二题,估算!(3)计算检验谁估算的最准!七、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先独立填一填第4题的(1)再交流思考方法,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八、比一比,谁写得最好!独立做第4题的(2),然后交流,重点强调求字母式子值的书写要规范。九、总结学习内容并评选出优胜者。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回答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学生填表,然后思考学生说清楚理由理解、掌握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及特点在探索数学知识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整理、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和运算律、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主备教师:张克亮 课时编号:060备课时间:2008年5月28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页整理与复习的第5-8题。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加以巩固理解及熟练运用所学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同时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的运算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混合运算顺序、运算律。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小括号里的。3、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算?二、练习36+3

9、00128488001612(132+68)(9757)972(7202133)找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三、复习运算律说说下面式子表示什么运算律。a+b=b+a(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四、应用运算律: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1995601610234 3625765198 226132613304+297 1845+1855五、实际应用1、毛巾每条6元,水瓶每个15元,茶杯每个4元,茶盘每个15元。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能知道什么?学生回答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激发兴趣提出问题使

10、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加以巩固理解及熟练运用所学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1)妈妈买2个水瓶和6个茶杯,一共要多少元?(2)新安招待所买了32个水瓶和12个茶盘。买水瓶毕买茶盘多用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一列特快列车的速度是这辆汽车的2倍,而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比这列特快列车的速度的3倍还多70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做完后全班进行交流提出的问题。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六、总结延伸:你有什么收获?整理、复习倍数和因数、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备教师:张克亮 课时编号:061备课时间:2008年5月28日教学内容:教科书

11、第115页整理与复习的第913题。 教学目标 :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强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的理解,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相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加强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的理解,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百数表、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2、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3、什么是奇数、偶数?二、巩固拓展1、下面个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25110252、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1215213035364450573、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2158

12、1720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在指名口答。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三、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和列表)1、(1)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道长多少千米?(2)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开往武汉。甲船每小时行17千米,乙船每小时行19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距多少千米?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分别画出线段图,在进行解答。并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进行适当比较。四、总结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整理复习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

13、移和旋转主备教师:张克亮 课时编号:062 备课时间:2008年5月28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页整理与复习的第1420题。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旋转,切实掌握对称轴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4、提高正确率。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一下升和毫升单元的内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的知识。教师板书。昨天已经布置了让大家回去复习找到知识点,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准汇报的精炼。可以选择你们觉得有优势的单元详细分析。开始,记录员做好纪录。二、自主探究,在主动求知中复习旧知。1、学生分小组进行整理,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2、全班汇报各小组的整理结果注意让学生汇报时要准确简练,别人重复的不必再说,教师适当的给与补充、纠正。评价要及时准确到位,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3、教师总结重点知识对学生汇报有遗漏的给予补充。如:1升=1000毫升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3个内角和是180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梯形的特征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平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