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043451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1945-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

2、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

3、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4、。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与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白皮书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

5、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

6、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7、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平成景气期间也是泡沫经济的发展期间。泡沫经济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

8、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的17.2倍。泡沫经济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泡沫经济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泡沫经济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

9、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泡沫经济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

1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

11、(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宣告崩溃了。泡沫经济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

12、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泡沫经济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泡沫经济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

13、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泡沫经济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

14、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由于泡沫经济崩溃与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1993年10月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

15、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

16、,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