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04221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76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负数概念的过程,初步知道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水平.2.会读写正数和负数.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负数的意义.2.难点:负数的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数.(师揭开板书:0,1,2,3,4,5)师:(指板书)像0,1,2,3,4,5这样的数,叫什么数?生:师:(指板书)像0,1,2,3,4,5这样的数,叫自然数.(板书:自然数)(师揭开板书:,0.5,0.25,0.125)师:像,0.5,0.25,0.125这样的数,叫什么数?生:师:像,0.5,0.25,0

2、.125这样的数,叫分数或小数.(板书:分数或小数)师:利用小学里学过的这几种数,我们能够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发现小学里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这说明有必要引进新的数.本节课,我们就来引进一种新的数.(板书:课题:1.1 正数和负数,用彩笔板书“负数”,并将其它板书的内容擦掉)(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出示下表)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总 分第一组答对答错答对答对答错第二组答对答错不答答对答对第三组答对答对答错答错不答第四组答对答对答错答错答错师:(指准表)某班举行知识竞赛,分为四个组实行比赛,每个组需回答五道题,四个组的

3、答题情况填在表里了,例如第二组的答题情况是:第1题答对了,第2题答错了,第3题没有回答,第4题答对了,第5题答对了.(要让学生看懂表,若看不懂表,下面就不好探究了)师:现在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场知识竞赛的裁判,按照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的评分标准,(揭开表下的板书: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你能给每个组打出最后所得的总分吗?(学生先自己独立打分,然后再分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师:第一组最后所得的总分是多少?生:10分.(师填表:10分)师:你是怎么得到的呢?生:师:第二组最后所得的总分是多少?生:20分.(师填表:

4、20分)师:你是怎么得到的呢?生:师:第三组最后所得的总分是多少?生:0分.(师填表:0分)师:你是怎么得到的呢?生:师:第四组最后所得的总分是多少?是怎么得到的?生: (关于第四组最后所得的总分及解释,要让充足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不要急于肯定什么,而要针对学生的错误,通过讨论,让其它学生来说明为什么这样的答案和解释是错误的.譬如,有学生认为第四组的总分为0分,师能够这样来引导:“某某同学认为第四组总分为0分,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要引导学生热烈讨论,这样,真正的思维就出现了.这里的教学是难以预测的,而难以预测的地

5、方常常又是教学较困难、较重要、较有意义的地方)师:我们一起看一看,第四组最后所得的总分到底应该是多少分?首先能够明确,(指准表)第四组的总分比第三组的总分低,也就是说,第四组的总分比0分还要低,这个点大家都明确了吗?生:师:其次需要明确,第四组的总分比0分低多少?(指准表)第四组在答完第4题后,所得的总分是0分,答错第5题又被扣10分,说明第四组最后所得的总分比0分低10分师:比0分低10分的得分怎么来表示呢?(稍停后,边说边填表)记作10分,(指准“”)这个符号读作“负”,在这里不读作“减” .师:好了,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宣布四个小组最后所得的总分.生:师:最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宣布这场知识

6、竞赛的名次.生:(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填空: 拉萨、日喀则、阿里三地某一天中午的气温,拉萨为零上5度,记作5度;日喀则为零度,记作0度;阿里为零下5度,记作 度.2.填空; (1)零上3度记作 度,零下3度记作 度; (2)零上2度记作 度,零下2度记作 度;(3)零上0.5度记作 度,零下0.5度记作 度;(4)零上度记作 度,零下度记作 度; (5)零度记作 度.3.上面所填的数中,比0大的数是 ,比0小的数是 .(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生完成试探练习后,让生报答案,师板书,板书成如下形式) 3,2,0.5, 3,2,0.5, 0师:(指第一行数)3,2,0.5,都是我们在小学学过

7、的数,这些数都大于0.像3,2,0.5,这样大于0的数,叫正数.(边讲边板书正数定义)师:(指第二行数)3,2,0.5,是我们今天才接触的数,这些数都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而且都小于0像3,2,0.5,这样小于0的数,叫负数.(边讲边板书负数定义)师:(指0)0是一个特殊的数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边讲边板书: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今天我们引进了一种新的数,叫负数.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负数的认识?生:(可以多叫几位学生说)师:小学里我们学过的数是正数和零,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我们会碰到正数和零不够用的情况,譬如,(指准表)计算第四组的总分时,我们发现它是一个

8、比0分还要低的分,10这个数就是一个负数,负数是在正数的前面加上“”号,它是比0还要小的数.(作业:仔细阅读教材P2P3 )四、板书设计1.1正数和负数 像叫正数 表 像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课题:1.1 正数和负数(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正数的两种表示法,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难点: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0是最

9、小的数; ()(2)一个数,或者是正数,或者是负数; ()(3)3.14读作:减3.14; ()(4)正数都大于0; ()(5)负数都小于0;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正数和负数.(板书课题:1.1正数和负数)(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师揭开下面的板书)像3,2,0.5,这样大于0的数,叫正数 像3,2,0.5,这样小于0的数,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师:(指3)我们知道,3是一个正数.为了强调,正数3前面也可以加上“”号.(在正数定义后板书:也可写作3,)也就是说,3也可写

10、作3.(指准“”号)在这里,这个符号读作“正”,不读作“加”.同样2可写作2,(板书:2,)0.5可写作0.5,(板书:0.5,),可写作.(板书:)例1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1,4.8,0,73,2.7,8.12,.(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在1,2.5,0,3.14,120,1.732,这些数中,正数是_,负数是_.(五)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了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下面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擦掉前面的板书)师:(彩笔板书:零上5度)我们知道,零上5度比0度高5度,(彩笔板书:零下5度)而零下5度比0度低5度,可见,零上5度与零下

11、5度是意义相反的量.(板书:意义相反的量 )师:我们又知道,零上5度记作5度,(板书:记作5度,其中5用彩笔板书)零下5度记作5度.(板书:记作5度,其中5用彩笔板书)师:从老师上面的叙述,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多请几位同学回答)师:(指准板书)说明意义相反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另一个就用负数来表示.(板书:用正负数表示)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意义相反量的表示.例2填空:(1)零上15度记作 度,零下13度记作 度;(2)上升500米记作 米,下降700米记作 米;(3)前进2米记作 米,后退2米记作 米;(4)收入20元记作 元,支出13元记作 元;(5)运进780吨记作 吨,运出954吨

12、记作 吨;(6)比海平面高8844米记作 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 米.(六)试探练习,回授调节3.填空:(1)上升3.5米记作 米;下降5.3米记作 米;(2)前进4.7米记作 米,后退2.3米记作 米;(3)收入57元记作 元,支出30元记作 元;(4)运进56千克记作 千克,运出37千克记作 千克;(5)比海平面高3670米记作 米,比海平面低112米记作 米. (6)比标准重量重0.03克记作 克,比标准重量轻0.01克记作 克.4.填空:(1)如果5元表示收入5元,那么3元表示 ;(2)如果7千克表示增加7千克,那么8千克表示 ;(3)如果9米表示向左运动9米,那么9米表示 ;(4)如果5米表示向东运动5米,那么5米表示 .5.思考题:(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1)如果3米表示前进3米,3米表示后退3米,那么0米表示 ;(2)如果0.2米表示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米,0.2米表示水位低于正常水位0.2米,那么0米表示 .6.思考题:三个月内,卓玛体重增加2千克,扎西体重减少1千克,尼玛体重无变化,则这三个月:(1)卓玛体重增加了 千克;(2)扎西体重增加了 千克;(3)尼玛体重增加了 千克.(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主要从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角度,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