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039461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现代化:智慧城市评价的依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目前,国内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和地区约有140个之多,但绝大多数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偏重城市“硬环境”的智能化建设。而经过对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发现,高层次的城市“智慧化”更多表现在“人的现代化”,体现的是人文领域的智慧化。课题组在2011年度开展对以南京为例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考虑到了人文领域的智慧化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2年以来,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较之“智慧城市”理念形成之初的2009年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新环境之下,如何建设和评价智慧城市?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本文以“

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0版”为基础,参照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力图形成具有一定评价意义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关键词】城市现代化 智慧城市 评价指标 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城市化时代。在新时代,城市化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城市化建设需要通过“幸福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等的创建来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感,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便捷、舒适、高效、安全”的生活方式。目前,国际国内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智慧城市正逐步演变成城市发展的新的形态和模式。智慧城市成为继数

3、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智慧城市建设包括社会管理智能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环境维护自动化和生活服务便捷化等内容。智慧城市不仅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城市生产方式,进而改变城市的发展方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内涵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发展智慧城市需要

4、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着眼国际国内全局的统筹规划,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建设,需要运用好“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已经起步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诸如缺乏统筹规划、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规范。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约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许多省、市已经把物联网产业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工程来抓。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基本现代化指标为总依据,研究提出一套力求适合国情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成果对相关城市进行测评和比较。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

5、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40多个城市或地区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智慧城市”建设具体项目规划、实施进行评价?如何通过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并约束“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避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于2011年度以南京“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拟定了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体系,我们暂且将

6、之称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0版”(以下简称1.0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一年多来依据“1.0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证,证明“1.0版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并且科学的。但是,面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环境,本课题组经过深入比对、研究和分析,将“1.0版评价指标体系”做了进一步提升,升级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版”。南京市提出,现代化最核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要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劳动层次(就业方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幸福指数的提高,促进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也是条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重

7、点是在城市“硬环境”智能化的基础上,建立普通市民的科学素养、人文气质、幸福感和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环境。二、对智慧城市科学内涵的认识智慧城市建设是内涵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管理智能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环境维护自动化和生活服务便捷化等内容。智慧城市不仅会改变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城市生产方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但是“提升综合实力,方便市民生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判断目标。基于此,我们可以设想Smart City的重点领域将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政府以及智慧公共服务等。智慧基础设施包括智慧的信息通信系统、智慧交

8、通运输系统、智慧能源供应和管理系统以及智慧环保系统等;智慧政府架构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之上,全面覆盖街道、社区和乡村;智慧公共服务则涵盖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生态和智慧安防等智慧化应用。而这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随时随地感知、捕获、传递和处理信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服务民众,进而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环保的人类生存环境。当前,理论界和操作层面对智慧城市尚未形成认识一致的统一界定,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医院、路网监控、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票证管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以城

9、市信息通信(ICT)产业为基础、应用RFID等新一代传感技术及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是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使城市的服务更有效,为市民提供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的智慧化环境。由于城市集中了各方面资源,因此“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理念的升华,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在欧洲,针对中等城市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智慧城市应能在六大领域具有前瞻性和智能化的优秀表现,并能以“智慧”的方式汇聚具有自主参与、独立意识的市民的才

10、能与努力。这六大领域包括智慧产业、智慧头脑、智慧政府、智慧基础、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在国内,2011年8月28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推出了中国智慧城市(镇)发展指数评估体系,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三大方面:智慧城市幸福指数、智慧城市管理指数、智慧城市社会责任指数。据称,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并对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武汉、浙江、南京、江苏、陕西等正在创建智慧城市的地区进行调研,先后征询100多位专家意见,参照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前国内第一套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发布该套指标体系,目的是为推动中国智慧城

11、市标准建设、促进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创建,为正在创建智慧城市的地区提供一套参考依据和评价体系。2011年9月,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发布了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报告称,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研究阶段,在很多方面还未达成共识和建设标准,也缺乏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评估结果看,目前大多数城市在资金投入方面还比较保守、规划方案制定缓慢、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在对智慧城市内涵、特征、体系架构、发展规律、内在逻辑及阶段特征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规划方案、组织体系、资金投入、示范项目、信息基础设施、用户能力基础、政府服务能力、产业基础、软环境

12、、能源利用与环保等10个内在逻辑性较强、数据采集可行的评测指标,并通过官方数据、第三方数据与申请公开数据,针对各项指标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量化处理,按照智慧城市起步阶段的发展水平划分为A(领先者)、B(追赶者)、C(准备者)三个梯队,最终得出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在起步阶段中的评估结果。2011年3月,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综合了欧洲及北美等地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结合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国情,制作完成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启动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工作,从已有初步行动的城市中筛选出了28个代表性的目标城市(城区)进行评估考核,主要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报告为依据,从评价指标

13、体系建立、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综合评价方法三个方面来展开,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四、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一)全面综合与突出重点全面综合。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目前智慧城市评价系侧重的智能、感知、无线、光速、物联等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外,还囊括了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和宜居环境、人才创新以及政府效能等,以充分体现全面协调智慧的理念。因此,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按照“综合”的要求,从不同侧面,全面反映所评价对象,还需要将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指标体系中包含多个指标,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同,其所占的权重也不同,权重的确定要遵循合理性

14、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使之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合理。重点突出。在全面协调的基础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突出重点,强化体现有代表性、有鲜明智慧城市特色的指标,弱化普通的、一般性指标。对各个指标,可以通过权重的变化,体现智慧城市发展的不同目标和要求。(二)动态性与可比性动态性。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起步阶段,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也会面临许多新问题,除一级指标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和三级指标都有可能进行调整。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完成后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评价对象属性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一方面要根据智慧城市理念的不断升华及实际需要,淘汰某些过时的指标;另

15、一方面又要根据智慧城市的新发展适时选择增添一些新的指标。可比性。首先,评价对象之间应具有同类属性,属性不同的对象不能放在一起评价;其次,评价对象的各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必须是可比的,其数据的来源、计算方法或统计口径必须一致。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综合考虑指标的绝对水平和变化水平,因此,不仅要有绝对量指标而且要有变化率指标,绝对水平指标揭示这个城市的智慧化发展阶段,而变化水平指标反映了该城市智慧化的发展、进步速度,以反映该城市政府和社会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三)实用性与操作性实用性强。实用性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选择有关,选择的指标数量少了则无法全面、充分反映城市智慧化水平的客观情况,选

16、择指标数量多了会导致统计和评价成本过高,因此,评价指标数量也并非越多越好,理论上多个指标的说服力不一定强于单个指标,如果多个指标评价的内容相互重迭,反而会造成对评价的干扰并导致结果失真;从实际操作来说,指标越多,指标体系的结构越复杂、涉及的数据也越多,不利于评价和计算。尽量选择信息含量高的指标,以最少的指标反映最多的实际状况,从而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做到“评价全面、指标简单”,从而能将全面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易操作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应该是实用的指标,需要很强的可操作性,要求数据和信息来源简单、方法直观和计算快捷。应该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计算智慧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值。(四)权威性和可得性设计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择的指标数据要具有权威性和可得性。在评价指标选取和数据源上,要尽量选用权威部门的统计指标和数据,特别是统计部门的指标和数据,从而保证指标选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