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的公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039458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的公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关于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的公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关于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的公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关于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的公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关于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的公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的公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的公告(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关于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的公告(第1号)为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规范重大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根据曲靖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证规定的要求,曲靖市农业局决定举行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听证事项对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是否适当,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听证时间和地点听证会拟定于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14:3017:30在曲靖市农业局水产站二楼会议室举行。三、

2、听证代表和旁听人(一)听证代表:听证代表名额25人左右,其中:1.本市年满18周岁,与农业生产有关或者关注农业生产发展工作的公民5人左右。2.本市农业生产专家20人左右。3.第1项或者第2项申请报名人员不足时,由曲靖市农业局邀请产生。(二)听证旁听人:听证旁听人5人以内,在申请作为听证代表而未被选取的人员中确定。四、报名时间、方式和要求 凡在本市居住或者工作且年满18周岁的公民,均可向曲靖市农业局报名,申请作为听证代表。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开始报名。报名采用信函、传真或者网上报名方式。报名信函寄至曲靖市农业局政策法规科(邮政编码:65500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听证报名”字样;报名传真0874

3、-3125053 ;网上报名请登录云南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证网站(网址:)曲靖市网页和曲靖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下载并填写报名表,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lce1732 。采用信函、传真报名的也可使用此报名表(附件1)。报名人应当写明本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公民身份号码、工作单位及职务、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和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主要理由。报名截止时间为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17 :30。五、听证会参会通知 曲靖市农业局将于2010 年7月23日(星期五)前核实并确定听证代表和旁听人等听证会参会人员名单,在云南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证网站(网址:)曲靖

4、市网页和曲靖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发布第2号公告,公布听证会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听证主持人、决策发言人、听证监察人、听证代表等听证会参会人员名单,并将有关听证材料送达听证代表。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高瑞龙 3110607 手机:13887409327李翠娥 3110607 手机:13987471656 附件:1. 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报名表2. 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曲靖市农业局 二一年七月八日附件1: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会报名表姓 名性 别年 龄民 族职 业文化程度公民身份号码工作单位及职务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座机人大代表、政协委

5、员(注明身份所属机关)报名参会理由附件:2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听证稿)曲靖市农业局“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克服了五十年一遇的冰雪凌冻灾害、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单点暴雨及洪涝冰雹等灾害,实现了粮食生产连续年增产;蔬菜、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水产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成效显著;农民收入连续年

6、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十二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时期。为实现全市远景发展目标和“十二五”农民人均纯增收突破6000元的目标,现提出全市农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1、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末的2009年市内生产总值为861.8亿元,较2005年增加420.83亿元,增长95.4%,年递增18.2%;其中农林牧渔产业总产值达281亿元,较2005年增加136.76亿元,增

7、长94.8%,年递增18.1%;其中农业产值达 亿元,较2005年增加 亿元,增长 %,年递增率达 %。“十一五”末的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66元,较2005年增1588元,增长76.4%,平均年递增率达15.2%,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十一五”期间预计产粮115.89亿公斤,较“十五”97.82亿公斤增18.07亿公斤,增长18.5%,平均年递增4.3%;平均单产由“十五”的275公斤提高到“十一五”的285公斤,单产平均增加10公斤,增长3.6%,平均年递增率为0.9%;其中: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4.42亿公斤,较2005年增4.2亿公斤,增

8、长20.9%。创历史新高,实现全市农民人均有粮466公斤的佳绩。油料生产虽然因2009和2010年分别遭受50年不遇的冰雪凌冻天气和10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影响而造成严重减产,但“十一五”累计总产达到4.23亿公斤,实现了较“十五”3.29亿公斤增0.94亿公斤的好成绩,同比增长28.6%,平均年递增6.5%。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大力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蔬菜、水果、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和水产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蔬菜产业发展快速:“十一五”预计总产蔬菜98.96亿公斤,较“十五”49.05亿公斤增53.87亿公斤,增长119.5%,平均年递增21.6%。“十一五”蔬

9、菜累计总产值达141.51亿元,较“十五”累计总产值37.56亿元增加103.95亿元,增长276.7%,平均年递增率为30.3%。水果产业增效显著:“十一五”水果预计总产量达6.85亿公斤,较“十五”累计水果总产量3.46亿公斤增3.39亿公斤,增长98%,平均年递增率为14.6%;“十一五”水果累计总产值达10.8亿元,较“十五”水果累计总产值6.18亿元增4亿元,增长64.7%,平均年递增率为11.8%。蚕桑产业不断壮大:“十一五”蚕茧预计总产量达6429.1万公斤,较“十五”累计总产蚕茧3603.85万公斤增2825.25万公斤,增长78.4%,平均年递增率为12.2%;“十一五”蚕茧

10、累计总产值达14.63亿元,较“十五”蚕茧累计总产值5.11亿元增9.52亿元,增长186.3%,平均年递增率为23.4%。 魔芋产业势头强劲:“十一五”魔芋预计总产量达16.21亿公斤,较“十五”累计总产魔芋5.4亿公斤增10.81亿公斤,是“十五”的3倍多;“十一五”魔芋累计总产值达24.52亿元,是“十五”魔芋累计总产值5.55亿元的4.4倍多。花卉产业成绩喜人:“十一五”花卉预计总产值达14.96亿元,较“十五”累计总产值1.33亿元增11.24亿元,是“十五”的11倍。中药材产业稳步提高:“十一五”中药材累计总产值达 亿元,较“十五”累计总产值 亿元增 亿元,是“十五”的 倍。水产产

11、业成果丰硕:“十一五”水产预计总产量达27234万公斤,较“十五”累计总产13187万公斤增14047万公斤,增长106.5%,平均年递增率为15.6%;“十一五”水产累计总产值达26.08亿元,较“十五”水产累计总产值9.25亿元增16.83亿元,增长181.9%,平均年递增率为23%。2、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实效,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 “十一五”以来,我市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全面实施促进种养产业发展的“双六工程”,促进户均增收的“1231”工程和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127”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种养产业基地建设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烟草

12、、蔬菜、水产、中药材、魔芋、蚕桑、花卉、核桃、畜牧业、杉木林共十大特色产业种植达720.5万亩,水产养殖27.8万亩,畜牧养殖6150 万头(只),实现产值256.5亿元。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全市粮、经、饲比重由2005年的60:25:15调整到2009年的55 :30 :15,“一村一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共建成农产品生产专业乡60个、专业村240个,培育种养大户达12.5万户。通过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全市形成了一批集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优势特色产业。其中万寿菊和魔芋产业规模化种植和加工开发居全国前列,粮、油、马铃薯、蚕桑、杂交玉米和烤烟等主要作物产量居全省前列。龙头

13、企业培育成效明显。通过全面实施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127工程”,联合科研院所,引进人才、技术、设备,不断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全市拥有固定资产规模5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231个,基本上形成了以畜牧、杉木林、蔬菜、烤烟、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水产和粮食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在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市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9.43亿元,销售收入47.64亿元的好成绩。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市建成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354个,成员总数达为 13.8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23.07 万户。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165

14、64万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5303万元,拥有33个注册商标,13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蓬勃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稳步发展。建成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制定并组织实施了4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其中13项被确定为省级地方标准。累计培育农产品品牌225个,建成大中型农产品产地批发交易市场18个,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劳务输出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末,全市农村劳动力311.17万个,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和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总数达114.87万个,已占农村总劳力的36.9%。农民外出劳务收入23.37亿元,农村劳动

15、力转移就业综合收入123亿元。务工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3、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研发成为产业发展重要力量。全市围绕着“选育一批、应用一批、示范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种梯度开发模式,不断提高品种筛选鉴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形成了一批优势主推品种。全市从2007年种子体制改革以后审定通过39个品种,占审定通过总数的30.23%,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脱颖而出,这些不同类型新品种的审定通过为我市粮食安全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较强的品种保障和技术支撑。科技应用覆盖率明显扩大。2009年,全年玉米供种1250万公斤,全市良种精选率达100%,杂交玉米良种包衣率为95.2%;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良种统供率为100%,常规水稻统供率为50%;杂交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5.2%,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6.5%。麦类良种推广92.7万亩,蚕豆良种推广83.7万亩,油菜良种推广83.5万亩,花培”甘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