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0358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 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 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3. 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过程与方法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重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和水分的运输。难点探究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教学策略教法选择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学法引导教具媒体组合应

2、用(1)课前培养好植物的幼根。(2)导管、筛管模型,茎的切片和相关课件。多媒体,实物展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生准备:(1) 一周前布置学生用种子培养植物的幼苗(绿豆或玉米的种子),上课带来。(2) 课前布置学生采集木本植物带叶的枝条。(3)搜集与水在植物体内运输有关的生活实例或相关资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内容整体感知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观看课件,思考播放课件,点拨1、根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观察、估算、讨论引导2、茎的结构学生猜想,观察演示实验教师讲解、总结归纳演示实验,适当引导3、茎的运输功能小组探究答疑4、联系实际举例,资料适当点拨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播放水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的动画。然后提问:

3、水是由植物体的什么部位进入到植物体内的呢?水的去向?学生认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水由根部进入,再由根茎叶向上运输。 “根有哪些特点适于吸水?”教师很自然的引入以下的问题。 1 根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请同学拿出自己培养的幼苗,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找到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一段幼根,估算一下幼根的数量。教师也可拿出自己培养的幼苗,适时引导。请同学计算一组数据:科学家对一株黑麦上根毛进行统计。共有根毛数N=150亿每条根毛平均长度L=1.0mm每条根毛平均直径D=0。01mm计算根毛总长度和根毛的表面积。这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那么根毛这么多对植物生活有什么重要

4、意义?2茎的结构:教师可让学生猜想,根部的水去向如何?如何向上运输?然后,将已准备好的实验,加以演示,同学认真观察,从变化中发现问题。教师通过茎的模型,茎的切片显微观察等方法讲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通过借助直观教具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茎的结构的理解。3、探究茎对水分的运输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作出假设,引导学生提出“水分靠茎的哪部分运输的?”学生经过分析,可做出两种假设 :一是导管运输水分,二是筛管运输水分。学生:(1)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操作。在实验方法上有两种设计方案:一是根据假设“导管运输水分”,把带叶枝条的树皮剥去,去掉筛管,只留导管,再把枝条的下段插入染色液中,十分钟后,观察

5、现象;二是根据假设“筛管运输水分”“把带叶枝条的下端去掉木质部,只留下树皮即筛管,再插入染色液中,十分钟后,观察现象。(2)讨论、分析实验的现象,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采用方案一的小组,10分钟后,发现枝条顶端变了颜色,由此得出 导管运输水分。采用方案二的同学等了很久,也没见枝条的顶端变色,分析原因:筛管不能运输水分。假设二不成立。那么水分是由什么结构向上运输的呢?他们又进一步推理:茎中有两条运输线,导管和筛管,筛管不能运输水分,那只能是由导管运输的水分。(3)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扦插植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一般的草本植物为什么比木本植物细?树怕剥皮,不怕空心的道理何在?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课后思考:如何从生物圈的角度理解大量根毛吸水对生物圈水循环的作用?教学后记: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